高宗跃, 张 鹏, 周晓丽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3.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
自拟中药灌肠方剂对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血清D-D、PLT、MPV的影响
高宗跃1, 张 鹏2, 周晓丽3
(1.河南省中医院,河南郑州450002;2.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3.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
摘要:目的 探讨自拟中药灌肠方剂对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血清D-2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以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采用系统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研究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剂保留灌肠,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进行保留灌肠。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内镜评分、血清D-D、PLT、MPV等指标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提高了18.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53,P<0.05);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和内镜评分均出现明显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和内镜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清D-D、PLT、MPV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降低了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21,P=0.000<0.05)。结论 我院自拟中药灌肠方对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疗效甚佳,患者的血清D-D、PLT、MPV等指标明显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明显改善,达到标本兼治之效。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中药灌肠;溃疡性直肠炎;血清D-2聚体;血小板
溃疡性直肠炎(u1cerative proctitis,UP)作为直肠黏膜的一种炎症性肠病,多发生于20~50岁的青壮年。其中,多数患者的炎症局限于直肠,少数可向结肠扩散[1-2]。溃疡性直肠炎重要特征是复发性高,迁延难愈,中医学则属于“肠澼”、“泄泻”、“痢疾”的范畴[3],本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肠,系由湿热邪气侵袭大肠,使得经脉痹阻不通所导致。我院以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采用中药灌肠疗法治疗溃疡性结直肠炎,效果甚佳。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98例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男性46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为52岁,最大为77岁,平均年龄为(59.89± 6.31)岁,Suther1and疾病活动指数为(5.17±1.09)分。纳入标准[4-5]:西医诊断诊断均符合苏州2010年《UP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及2012年《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的共识》、中医诊断均符合2010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关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辨证类型为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直肠炎的Suther1and疾病活动指数在(3~10)分;大便的细菌培养为阴性;愿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其他感染性直肠炎;肠道出现器质性病变或者合并有显著并发症;基础性疾病严重;由于近期服用药物导致血小板或凝血功能异常;患有精神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药物过敏者。将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后,采用系统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Suther1and疾病活动指数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自拟中药方剂保留灌肠,药物包括黄柏、黄连、血竭、乳香、没药、当归、川芎、三七、白芷、黄芪、儿茶、薄荷脑、冰片及甘草,具体方法:嘱患者于治疗前将大小便排空,采用膝胸位,将中药灌肠剂加热至38℃,用无菌性注射器取40 mL灌肠液,与一次性导尿管相连,并在其末端涂抹润滑剂后,插入患者的肛门、直肠,深度达8~15 cm时将灌肠液推注入直肠。灌肠结束后使患者保持平卧或左侧卧位,将臀部抬高休息1 h,使得灌肠液充分得到吸收。对照组采用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康复新液(国药准字Z51021834)进行保留灌肠。具体方法与研究组相同。两组患者均坚持每天保留灌肠1次,连续治疗1个月,期间禁用一切其他相关药物。指导患者采取高蛋白、高能量、易消化饮食,忌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寒凉等刺激之品,勿食牛奶及豆制品,注意饮食卫生,适度功能锻炼,注意休息,调畅情志。
1.3 观察项目及评价指标
1.3.1 观察项目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及肠镜等检查,观察患者的血清D-2聚体(D-dimer,D-D)、血小板计数(b1ood p1ate-1et,PLT)以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eam p1ate1et vo1ume,MPV)等指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及不良事件。
1.3.2 综合疗效评价方法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关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6],完全缓解:症状彻底消失,肠镜提示粘膜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显著好转,肠镜提示粘膜仍存在轻度炎症。无效:症状、体征及肠镜检查均无任何好转。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之和。
1.3.3 主要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参照《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南原则(试行)》中的标准,腹泻:无症状,正常,计0分;3~4次/d,属于轻度,计1分;4~6次/d,属于中度,计2分;6次/d以上,属于重度,计3分。黏液脓血便:无症状,计0分;少量,计1分;中等量,计2分;大量,计3分。腹痛里、急后重及下坠、指诊体征以正常、轻度、中度、重度表示,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五项指标总评分15分,评分越高,主要症状体征越严重。内镜评分从Ⅰ级到IV级,分别记0、1、2、3分。
2.1 总有效率情况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提高了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总有效率情况对比[例(%)]
2.2 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和内镜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和内镜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出现明显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研究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和内镜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和内镜评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和内镜评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项目 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评分 10.37±2.05 4.83±3.02*# 10.12±2.25 6.17±2.83*内镜评分 2.21±0.48 0.22±0.15*# 2.35±0.52 0.36±0.21*
2.3 血清D-D、PLT、MPV等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血清D-D、PLT、MP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以上指标均明显改善,并且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D、PLT、MPV等指标情况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D、PLT、MPV等指标情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项目 研究组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D-D/(mg.L-1) 0.37±0.05 0.25±0.01*# 0.34±0.05 0.28±0.03*PLT/(×109.L-1) 314±25.9 224±21.5*# 317±29.7 239±28.8*MPV/fL 7.41±0.71 11.72±0.35*# 7.55±0.74 10.84±0.51*
2.4 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降低了2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目前,溃疡性直肠炎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不少研究认为[7],免疫因素、血液高凝状态、环境变化及遗传因素等于本病的发生关系密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溃疡性直肠炎机体微血管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日渐成为研究的焦点。
不少研究证明[8],炎症性肠病活动期的血液往往呈现出高凝状态,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微血栓,以致肠黏膜因缺血而发生坏死,部分还可形成溃疡,因此,血凝异常可能是导致溃疡性结直肠炎的重要发病因素。施嫣红等学者[9]通过研究发现,溃疡性肠病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中的DD、血小板球蛋白等血小板活化指标、血栓前状态指标均显著升高,并由此推断,活动期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液出现高凝及血栓可能与血小板活化有关。血清D-D作为纤维蛋白被溶解的最后产物及血栓前状态的重要指标,其含有量升高被认为是血液高凝的标志[10]。而血小板作为一种炎症递质,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被激活主要可表现为数量增加、聚集能力增强。而溃疡性直肠炎活动期患者的MPV可出现减小,其机制仍不明确。
中医学则属于“肠澼”、“泄泻”、“痢疾”的范畴,本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肠,系由湿热邪气侵袭大肠,使得经脉痹阻不通所导致。康复新液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作用,通过保留灌肠的方式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效果明显,总有效率达69.38%,而自拟中药灌肠方灌肠的有效率明显提高18.37%,说明该方剂保留灌肠的疗效甚佳。另外,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和内镜评分均出现明显的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和内镜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进一步说明该方剂保留灌肠对于溃疡性直肠炎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作用。在本自拟中药灌肠方中,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治法,重用黄连、黄柏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其中黄柏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黄连味苦微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和黄柏协同,增强清热燥湿之功效;采用乳香、没药、三七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止痛,祛腐生肌,敛疮收口;当归既能补血又能活血;白芷祛湿、消肿排脓;黄芪补气、拔毒生肌;儿茶止血定痛、收湿敛疮,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薄荷脑用于皮肤黏膜可产生清凉感以减少对粘膜的刺激;冰片消肿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之效,保留灌肠可以保证药物直达患病局部以发挥治疗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本方灌肠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清D-D、PLT、MPV等指标,说明本方可以通过祛除外邪,活血化瘀进而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11-12]。并且,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降低了28.58%。说明本方临床应用安全性佳。
综上所述,我院自拟中药灌肠方对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疗效甚佳,患者的血清D-D、PLT、MPV等指标明显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明显改善,达到标本兼治之效。且安全性较好。
参考文献:
[1] 岳朝驰,杨向东.连栀矾溶液加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直肠炎3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 (11):39-41.
[2] 王宝光.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32例[J].华西药学杂志,2008,23(2):245-245.
[3] 王志军,高长锁.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4):320.
[4] 张西平.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43例[J].河南中医,2014,34(5):904-905.
[5] 卜伟平.加味白头翁汤灌肠治疗湿热蕴结型溃疡性直肠炎35例[J].中医药导报,2011,17(6):103-104.
[6]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134.
[7] 刘佃温,张宇翔.复方黄柏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2,27(12):1659-1660.
[8] 范新华,黎婉荣.结肠炎灌肠液直肠滴入治疗溃疡性直肠炎56例[J].陕西中医,2012,33(6):689-690.
[9] 施嫣红,黄培新,郭传勇,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功能的临床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 (2):48-50.
[10] 蒋 芳,胡万乐,王建平,等.参附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护理体会[J].海峡药学,2010,22(11):214-215.
[11] 陈年姑,沈兰英.二黄归芷膏灌注治疗溃疡性直肠炎患者的辨证施护[J].护理学杂志,2013,28(5):45-46.
[12] 刘世举.清消灌肠剂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8):64-65.
作者简介:高宗跃(1981—),男,硕士生,从事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肛肠疾病的研究。Te1:15981836987,E-mai1:gaozongyue11@ 126.com
收稿日期:2015-04-27
doi:10.3969/j.issn.1001-1528.2016.01.037
中图分类号:R28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1528(2016)01-01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