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安县蚕桑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对策

2016-04-05 01:29:14方广生
中国蚕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淳安县蚕农蚕茧

方广生

(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

淳安县蚕桑产业的优势及发展对策

方广生

(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浙江淳安 311700)

论述了淳安县蚕桑产业出现下滑的现状,分析了淳安县蚕桑产业所具有的优势,针对淳安县蚕桑产业存在的蚕桑比较效益下降和养蚕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提出了经营集约化、桑园培管机械化、养蚕科技化、收茧规范化和养蚕政策性保险化等发展对策,力促淳安县蚕桑产业稳定发展。

浙江省;淳安县;蚕桑产业;集约化;机械化;蚕桑保险;实用技术

浙江省淳安县是集库区、边区、山区、老区于一体的经济欠发达县,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非常适宜发展蚕桑生产。蚕桑产业是淳安县的传统优势主导产业,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近10多年以来,淳安县依托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扶贫龙头企业——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并借助“公司+农户”“合同蚕业”“公司+丝厂”等机制优势,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淳安县蚕茧产量位居浙江省第3位、蚕茧质量名列浙江省前茅,成为浙江省实施蚕桑西进的先进县、全国优质茧生产基地、浙江省蚕桑生产新区发展的一面旗帜。但是,在茧丝行情持续低迷、蚕桑比较效益逐年下降、浙江省蚕茧总产量持续下滑的态势下,淳安县的蚕桑生产也出现了持续萎缩的情况。对此,浙江省及淳安县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蚕桑产业发展的政策,推进淳安县蚕桑产业稳定发展。本文针对淳安县蚕桑产业出现下滑的现状,在分析淳安县蚕桑产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淳安县蚕桑产业发展的对策,供同仁参考。

1 淳安县蚕桑产业的现状

2008年是淳安县蚕桑生产的高峰年,全县养蚕农户为2.78万户、饲养蚕种21.28万盒,蚕茧产量8 778 t[1]。2009年后蚕茧产量呈持续下滑态势,至2012年,养蚕农户减少至1.93万户,比2008年减少0.85万户,减幅30.58%;饲养蚕种减少至13.69万盒,比2008年减少7.59万盒,减幅为35.67%;蚕茧产量减少至6 054 t,比2008年减少2 724 t,减幅为31.03%。至2015年养蚕农户进一步减少至1.11万户,比2012年减少0.82万户,减幅为42.49%;全年饲养蚕种8.51万盒,比2012年减少5.18万盒,减幅为37.84%;平均每户蚕农饲养蚕种7.67盒,比2012年增加0.58盒,增幅为8.18%,属历年户均饲养规模最大的一年;蚕茧产量3 714 t,比2012年的蚕茧产量减少2 340 t,减幅为38.65%。至2015年淳安县全县有22个乡(镇)270个村1.11万户栽桑养蚕,桑园面积4 693.3 hm2(其中投产桑园4 408 hm2);蚕茧产值15 172万元,平均盒种产茧量43.6 kg,平均蚕茧价格40.85元/kg(表1)。

表1 2008—2015年淳安县蚕桑产业生产情况

2 淳安县蚕桑产业的优势

2.1 蚕茧质量持续保持稳定

淳安县由于极力打造“千岛湖”品牌效应,严格执行“千岛湖”牌蚕茧的生产技术标准,积极推广应用蚕桑实用技术,坚持仪评计价、优质优价政策,促进了淳安县的蚕茧质量持续保持稳定(表2)。蚕茧质量从1997年开始,连续10多年名列浙江省前茅[2]。

表2 2010—2015年淳安县蚕茧质量情况

2.2 蚕茧产量位居浙江省前列

淳安县的年蚕茧产量在1996—2003年约占浙江省蚕茧产量的2%~5%,在浙江省县级之间的排位始终徘徊在第7~9位。2003年起借浙江省蚕桑生产西进的东风,通过大力推广优良桑树新品种,大面积发展良田栽桑,从而使淳安县蚕桑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2008年淳安县的蚕茧产量达到8 778 t,占浙江省年蚕茧产量的10.7%,在浙江省县级之间的排位跃居到第3位。自2009年起,淳安县的蚕茧产量虽然逐年下滑,但随着浙江省蚕茧产量整体下滑的态势,淳安县蚕茧产量占浙江省年蚕茧产量的比例始终保持在10%左右,排位浙江省第3位(表3)。

2.3 蚕桑产业受到浙江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淳安县蚕桑产业持续下滑,引起了浙江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助推蚕桑产业稳定发展。如2015年11月,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下达了“关于推进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浙政办发(2015)114号文件],明确了推进浙江省丝绸产业传承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目标,提出了加强优质原料茧基地建设、丝绸产业创新发展、名企名品培育、丝绸产业人才培养、产业和文化融合发展、组织协调和政策保障等具体措施;2015年12月,浙江省淳安县财政局等4家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淳安县生态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淳财农(2015)654号文件],文件规定淳安县财政每年安排7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规模化养蚕、“十天养蚕法”示范点建设、工厂化养蚕以及桑旅融合等蚕桑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的出台,必将进一步稳定和推动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发展。

表3 2000—2014年淳安县蚕茧产量占浙江省蚕茧产量的比例与排位

3 淳安县蚕桑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蚕桑比较效益下降

蚕桑产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商品率高和当年栽桑当年收益的优势[3]。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蚕桑生产的“短板”日益显现,并且与茶叶、毛竹相比较,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也比较低[1],且生产风险较大,严重地挫伤了农户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据我们调查,2011年至2015年淳安县蚕桑样本户5年平均每个人工的纯收入仅为95.2元;然而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步伐的加快,新农村建设项目多,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广,淳安县打工的劳动力日工资超过了120元,有的甚至达到160元,对蚕桑产业冲击较大。

3.2 养蚕劳动力老龄化

据我们抽查的淳安县蚕桑生产从业人员667人中,年龄61岁以上的(182人)占27.3%、51~60岁的(264人)占 39.6%、41~50岁的(213人)占31.9%,40岁以下的(8人)仅占1.2%;文化程度小学以下的(317人)占47.5%、初中的(281人)占42.1%、高中的(61人)占9.2%、大专以上的(8人)仅占1.2%。这种“老龄化、低文化”的现象日趋明显,蚕桑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大幅下降,年富力强且有文化的农民大量涌向二、三产业,蚕桑产业成为老年人的主业,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由于从事蚕桑生产的劳动力逐年老龄化,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蚕桑产业必然呈现逐年萎缩的态势。

4 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对策

4.1 经营集约化

蚕桑产业要想稳定持续地发展,关键在于提高蚕桑产业的质量效益和比较效益,而提高质量效益和比较效益最有效的措施是走蚕桑产业经营集约化之路,实现“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建议淳安县当前抓好3件事:一是建设蚕桑示范园区,全县要通过规划、因地制宜地建立10个桑园面积为33.33 hm2的蚕桑示范园区,通过蚕桑示范园区建设,改善桑园立地条件,配套排灌渠道,增强桑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桑叶产量和质量,方便桑叶的采摘、运输,有效地缓解养蚕劳动力不足、养蚕劳动强度大的局面,以利于蚕良桑饱食、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二是建设10个桑园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家庭式农场化养蚕示范点,专门饲养小蚕,为养蚕大户推行“十天养蚕法”和实施多批次养蚕提供保障;三是扶持100户蚕农建成桑园面积在3.33 hm2以上的规模养蚕大户,通过改善养蚕设施、推行机械化操作和省力化养蚕技术,提高淳安县蚕桑生产的比较效益,促进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

4.2 桑园培管机械化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要想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业的比较效益,最关键的是推行机械化培管。如应用小机具耕翻桑园、半自动伐条机伐条、无人机喷药防治桑树病虫害等,尽量降低蚕桑生产的劳动强度。据方广生等[1]的实践调查,与每667 m2桑园手工耕翻需200~300元的劳动力成本相比,用小机具耕翻仅需成本73元(含机具油耗、机具操作人工、机具折旧3项费用)。采用无人机喷药防治桑树病虫害,每小时可喷洒约3.33 hm2桑园,节约30%~50%的农药使用量和90%的用水量,其效率是人工常规喷洒的30倍以上[4]。因此,建议淳安县不断加大桑园培管机械的推广应用力度,以降低桑园培管的成本和劳动强度,促进淳安县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

4.3 养蚕科技化

4.3.1 推广优良蚕、桑新品种 淳安县近20多年来的春用蚕品种几乎都是菁松×皓月,从2008年起,淳安县引进了家蚕新品种华·东×春·晨。据曾光远等[5]报道,家蚕新品种华·东×春·晨具有强健好养、产量高、上蔟齐涌、喜结上层茧、上蔟病死蚕少、蚕茧大、产茧量高等特点;华·东×春·晨与菁松×皓月相比,上茧率、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万米吊糙次数分别提高4.5个百分点、增长22.1 m、增长31.0 m、提高1.0个百分点、少0.3次,洁净相仿。据我们5年来(2011—2015年)对强桑1号在淳安县推广应用的生产实践调查分析认为,该品种具有产叶量高、叶质优、抗病抗逆性强等优点,非常适宜在淳安县栽植。因此建议,淳安县今后推广应用蚕品种重点应放在华·东×春·晨等优良蚕品种上;今后在桑树品种方面要加大推广强桑1号品种的力度,加大老桑园的更新改造力度,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4.3.2 加大“ 十天养蚕法”的推广力度 “十天养蚕法”是提高小蚕饲养水平、降低蚕桑生产成本的实用新技术,有利于解决“小蚕饲养操作粗放、加温补湿达不到要求、饲养成本高”等问题[6]。要想把小蚕共育技术及小蚕加温补湿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大力扶持采用“十天养蚕法”新技术饲养家蚕的高标准示范户,通过实行奖励措施鼓励蚕农采用“十天养蚕法”新技术养蚕,提高小蚕饲养水平。建议今后要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凡是组织采用“十天养蚕法”新技术养蚕示范点的负责人,除了给予建造蚕室、蚕具的补助外,每饲养1盒蚕种再给予100~150元的资金补助;对于采用“十天养蚕法”模式饲养小蚕、且在规定时间内投售蚕茧的蚕农,每50 kg鲜上茧继续给予50元的奖励,以实实在在的利益促进“十天养蚕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4.3.3 加大简易蚕室及大棚的推广力度 推广大蚕地面育技术是有效缓解养蚕劳动力不足、切实做好5龄大蚕稀放饱食工作的有效措施[7]。目前农村养蚕有2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养蚕劳动力不足;二是养蚕房屋紧缺;而这2个问题又以房屋紧缺为重点,房屋紧缺问题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能得到缓解[4,6]。但是,随着农村建房用地指标紧缩,蚕室建设用地非常紧缺,要想妥善解决这一问题,推广简易蚕室(用砖块砌成的简易临时房屋)、大棚(用钢管塑料薄膜搭成的养蚕简易棚)养蚕是唯一的出路。只有通过推广简易蚕室、大棚养蚕技术,推行大蚕地面育饲育型式,才能有效缓解养蚕劳动力不足的局面,才能做好5龄大蚕稀放饱食工作,较大幅度地提高每盒蚕种的蚕茧产量和质量。建议养蚕重点村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规划好搭建简易蚕室及搭建大棚的用地,淳安县县政府还要对养蚕大户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蚕农搭建简易蚕室及大棚,切实解决养蚕大户蚕室紧缺的问题。

4.3.4 推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 方格蔟自动上蔟是指5龄大蚕适熟时,把双联式方格蔟直接搁挂在蚕座上,让熟蚕自动爬蔟营茧的技术。这一技术不仅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而且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措施[8]。余荣峰等[8]认为,方格蔟翻蔟会影响原料茧的清洁、洁净成绩,翻蔟次数越多,清洁、洁净成绩越差。而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不用翻蔟,对提高洁净非常有利[4,6]。又经试验证明[9],自动上蔟能提高上车茧率、解舒率、统茧出丝率等。但因地蚕自动上蔟时湿度较大,所以在蚕茧见白时,必须设法将蔟片抬高架空,同时及时清理蚕沙,以改善蔟中环境,提高蚕茧质量。此外,建议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通过提供补助的办法,鼓励蚕农更换破旧的方格蔟,每更换1片方格蔟给予0.5元的补助,促进破旧方格蔟的更新。

4.4 收茧规范化

4.4.1 严格把好蚕茧收购主评关 主评的职责是抽取样茧、检验蚕茧外表质量等。主评是茧站收烘工作的第一关,把好主评关,是提高蚕茧上车茧率等指标的重要环节。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增强主评人员的责任意识,要选择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当主评,把主评者的工资报酬与蚕茧上车茧率相挂钩,上车茧率高,则报酬高,以增强主评人员的责任意识;二是提高主评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主评人员的岗位培训,提高主评人员的业务素质、业务水平,为做好主评工作奠定基础;三是明确主评人员的职责,严格把关,促使蚕农养成良好的蚕茧采收习惯,不卖毛脚茧、嫩蛹茧、统茧和潮茧,以提高上车茧率,降低烘折[10]。

4.4.2 坚持仪器评茧收购蚕茧 优质蚕茧能否得到优价,对调动蚕农生产优质蚕茧的积极性影响很大。要充分体现优质优价,评茧方式、方法非常重要。淳安县蚕茧质量之所以能保持稳定并持续提高,与一贯坚持仪器评茧是分不开的。淳安县周边的县市实行目测评茧,好茧、劣茧价格差距较小,导致蚕农只求数量、不讲质量,蚕茧质量难以提高。值得一提的是淳安县蚕茧质量相对较差的临歧镇等地,由于与桐庐县、临安市毗邻,蚕茧评茧方法多年来实行目测评茧,蚕农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养蚕的积极性不高,蚕茧质量难以提高,但从2007年晚秋茧开始,逐步推行仪器评茧计价,蚕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7]。因此,建议淳安县继续推行仪器评茧计价,以进一步提高蚕茧质量。

4.5 养蚕政策性保险化

为减少蚕农因蚕病或农药中毒造成的损失,提高对养蚕风险的防范能力,2013年淳安县尝试实行了养蚕政策性保险,由省、市、县各级政府分别出资30%,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出资10%,蚕农不用自己掏钱即可享受养蚕保险,应对蚕农生产中遇到的中毒、发病等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问题,给蚕农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通过3年来养蚕政策性保险的实践,大大减少了蚕农因病虫害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实施养蚕政策性保险,解除了蚕农的后顾之忧,给蚕农增加了收入,提高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生产积极性。建议淳安县今后要继续实施政策性养蚕保险,进一步完善政策性保险措施,切实增强蚕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淳安县蚕桑产业稳定健康地发展。

[1]方广生,柯红成,郑爱华,等.淳安县蚕桑产业的发展思路[J].中国蚕业,2014,35(3):57-59.

[2]邵国昌,方广生.淳安县蚕桑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蚕业,2010,31(2):80-82.

[3]柯红成,郑爱华,姜西方,等.淳安县蚕桑产业滑坡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J].蚕桑通报,2014,45(1):39-41.

[4]淳安县茧丝绸办公室.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思路[Z].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简报,2016(1): 5-6.

[5]曾光远,倪春霄,邵国庆,等.多丝量新品种华·东×春·晨的引进推广[J].蚕桑通报,2015,46(2):47-49.

[6]方树友,杨仁宽,方广生,等.“十天养蚕法”技术模式的示范推广与初步成效[J].中国蚕业,2011,32(3):82-83.

[7]方树友.进一步提高淳安县蚕茧质量的几点措施[J].中国蚕业,2008,29(1):58-59.

[8]余荣峰,蔡和平,柯红成,等.方格蔟翻蔟次数与茧丝清洁和洁净的关系[J].中国蚕业,2000,21(4):28.

[9]张小芳,周广根.方格蔟地蚕自动上蔟技术推广[J].蚕桑通报,2015,46(3):58-59.

[10]严海建,方广生,王夏英.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蚕茧收烘质量[J].中国蚕业,2009,30(3):62-63.

[S88-9]

C

1007-0982(2016)03-0051-05

10.16839/j.cnki.zgcy.2016.03.013

2016-02-24;接受日期:2016-06-16

浙江省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团队专项(编号2011R50028)。

第1作者信息:方广生(1963—),男,浙江淳安,本科,高级农艺师。Tel:0571-64819134,E-mail:caybm@163.com

猜你喜欢
淳安县蚕农蚕茧
无人机替代蚕农“走山移蚕”
军事文摘(2024年2期)2024-01-10 01:58:32
咬破死亡的蚕茧
小主人报(2022年1期)2022-08-10 08:28:50
蚕茧与飞蝶
小读者(2021年4期)2021-06-11 05:42:12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四川蚕业(2021年2期)2021-03-09 03:15:36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四川蚕业(2021年3期)2021-02-12 02:38:52
躲雨
派出所工作(2019年5期)2019-09-10 07:22:44
生态建设理念在淳安县环千岛湖河道整治中的实践
淳安县2014年晚中秋蚕大幅度减产原因的分析与思考
蚕桑通报(2015年2期)2015-12-15 00:41:56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
源流(2015年8期)2015-09-16 17:59:28
科学引领 生态第一 淳安县持之以恒保护青山秀水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