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志岳 指导:南征
(1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级任继学班 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研究生论坛
南征教授从邪伏膜原理论论治消渴肾病
祝志岳1指导:南征2
(1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级任继学班 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21)
消渴肾病;邪伏膜原;南征教授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糖尿病的并发症众多,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患病十年后,近50%并发糖尿病肾病,且比例逐年升高,已成为临床上多发、疑难重症。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南征教授从医五十余年,秉承“跟明师,学经典,多临床,做明医”的理念,对内科各类疑难杂病的治疗均有所成,其中,对于消渴肾病更有其独到的治疗方法,并提出了“消渴肾病”的病名,对消渴肾病以中医药为主治疗,且疗效显著。他所主张的从邪伏膜原理论治疗消渴肾病,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邪伏膜原理论虽然最早由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确立,但早在《黄帝内经》之中,便提出“募原”。如《灵枢·百病始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素问·举痛论》记载:“寒气客于小肠募原之间。”指出膜原为胃肠之间的膜状组织,同时又分布于脏腑之间。自金元起始以“募作膜”,巢元方亦用之,故后世多写作“膜原”。杨上善云:“五脏皆有膜原。”李中梓云:“募原者,皮里膜外也。”这些记载均说明膜原分布在体内深处脏与腑相连之间隙,在体内浅出则分布于肌肉与皮肤相接的间原之地。清·李潆《身经通考》:“膜,募也,募络全体也。”也说明了膜原在人体之中分布广泛。薛生白云:“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连胃腑,即三焦之门户。”《湿热病篇》中记载:“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脏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也正是因为膜原的特殊位置,决定了其“半表半里”的特性及其与三焦之间的密切关系。
南征教授继承了国医大师任继学的思想理论,认为消渴病的病位之本在于人体之散膏,病之标在于三焦。所谓散膏,在《难经·第四十二难》中有记载:“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这里的散膏主要指脾脏周围的组织,即今之胰腺。消渴肾病即肾消或消肾、下消,其病机核心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既有热燥之伤津耗液,也有寒燥之收束凝聚,使津液失于布散,毒邪由之而生,从而侵犯散膏、伤于三焦,故而膜原受损,气滞血瘀,使痰浊、毒邪聚于内而日久津液耗损成病。故而临床多见热毒、瘀毒、湿毒和浊毒等证候,可相兼为病。
南征教授认为,膜原因其特殊的生理特性及其部位,并非所有疾病都能深入膜原。但除却疫毒所入膜原,其余凡是具有秽浊粘滞、缠绵集聚等性质的邪气均可侵入膜原,又因其部位较为隐秘,故而患病易缠绵不愈,起病缓而病程长,且药石之效难以到达,治疗较为困难。因而对于消渴肾病的病因病机,南征教授提出,一为先天不足,禀赋有异;二为燥邪伤津,肾阴亏虚;三为房劳不节,亏耗肾精;四为饮食情志失调,郁热伤阴。总而言之,不外乎脏腑之气失于平和,主要表现在以肾脏失养而致。但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消渴肾病,均不能忘却邪伏膜原这一重要的病理基础。
3.1 消渴肾病的治则与治法消渴肾病病位在肾,常涉及心、肝、脾,所以,对于消渴肾病的治疗,需要运用整体观念,进行辨证论治。其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及邪伏膜原均与消渴肾病的形成密切相关,故而临床上,南征教授对于消渴肾病的治疗提出了其相应的治则与治法:一则需要根据其病位和基本病理变化而立法组方;二则须从散膏入手,祛膜原之邪气;三则注重解肾络之毒,补肾养阴。换而言之,便是在消渴肾病的治则方面,总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调散膏,达膜原为主。而在治法上,则以解毒通络,益肾导邪为要。此外,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特性,辨证选药,知所变通。
3.2 消渴肾安汤的应用基于消渴肾病的治则治法,南征教授立方消渴肾安汤,组成:榛花10 g、大黄10 g、土茯苓60 g、槟榔10 g、草果10 g、厚朴10 g、黄芪50 g、黄精50 g、覆盆子10 g、金荞麦10 g、紫荆皮10 g、木蝴蝶10 g、穿山甲6 g、血竭2 g、丹参10 g。其中榛花、大黄、土茯苓为君,以祛湿解毒通络。槟榔味苦、寒,可行气利水,除伏邪,另可除岭南之瘴气,起疏利作用;草果味辛、温,可燥湿化痰、除痰截疟,能除伏邪盘踞,直达邪之所处;厚朴味辛、苦、温,可燥湿行气消积,破戾气之所结,散膜原之邪,此三味共达邪之所伏,开达膜原,使邪去而正安。此外,合用黄芪、黄精与覆盆子,可益气养阴、滋补肝肾;金荞麦清热利湿解毒;紫荆皮活血消肿解毒;木蝴蝶之养肺阴利咽喉;丹参活血化瘀通络;穿山甲活血通络与血竭活血散瘀,共助祛邪扶正、通肾络、解肾毒之功效。
3.2 医案举例苏某,男,39岁,2015年5月19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7.7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4.6 mmol/L,尿红细胞(+++),尿蛋白(++),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脂肪肝,左肾囊肿。现用胰岛素早12 μ,晚6 μ,现腰酸,尿等待,怕冷怕热,汗多,神疲乏力,口渴饮水多,纳眠可,起夜1次。舌质红,质暗,苔黄腻脉细数。诊断:消渴肾病(气阴两虚兼瘀毒)。治法:益气养阴,解毒通络,调散膏,达膜原。处方:榛花10 g、大黄10 g、土茯苓60 g、槟榔10 g、草果10 g、厚朴10 g、黄芪50 g、黄精50 g、覆盆子10 g、金荞麦10 g、紫荆皮10 g、木蝴蝶10 g、穿山甲6 g、血竭2 g、丹参10 g、知母15 g、生地15 g、枸杞子30 g。7剂,1剂/d,水煎取汁120 ml,三餐后温服。嘱患者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避免劳累,调畅情志。二至十诊,腰酸、汗多、怕冷怕热改善,偶感乏力。空腹血糖:6.2 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3 mmol/L,尿红细胞(++),尿蛋白(+-)。感冒后加藿香20 g、防风10 g。十一至二十四诊,诸症缓解,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 h血糖8.5 mmol/L,尿红细胞(+),尿蛋白(-)。二十五至三十诊,体力增强,余无不适。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正常,尿红细胞(-),尿蛋白(-)。上方汤剂研面服用,观察变化,随访至今,未复发。
[1]南征.国医大师任继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62-163
[2]南红梅,南劲松.南征医学文集[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8.282-285
[3]南劲松,南红梅.南征用药心得十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6.224-225
R587.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8.031
201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