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沐祥李国平毛妮妮杨 勇成 玮颜伟中郭玉人**
(1.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2.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201103)
大棚草莓花果期管理关键技术*
吉沐祥1李国平1毛妮妮1杨勇1成玮2颜伟中2郭玉人2**
(1.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句容212400;2.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201103)
摘要:本文以追求商品果产量、提高品质和提升草莓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总结了大棚草莓花果期管理调控大棚温湿度、适量施肥补水、提高授粉效果、重视植株和花果管理、加强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摘与分级包装等6项关键技术,确保草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协调,使植株健壮,叶、花、果比例合理,不旺长、不早衰。
关键词:大棚草莓;花果期管理;关键技术
**通讯作者,联系电话:021-64016356。
大棚草莓花果期为植株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棚草莓花果期常处于低温寒冷和阴雨天气,草莓生长发育和开花授粉受阻,同时病虫害发生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为确保草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协调,使植株生长健壮,叶、花、果比例合理,不旺长、不早衰,最终保证单位面积产量和草莓果品的质量安全,我们根据试验研究与生产应用结果,总结出以下6项关键技术[1~2]。
草莓花器对温度十分敏感,花期白天适温为23~25℃、夜间8~10℃,超过30℃花粉发芽率降低,夜温降至0℃以下雌蕊会受冻害。生产上,气温在5℃左右时(11月下旬)覆盖中棚,低于0℃时再加盖小棚膜。白天湿度保持在50%左右。温湿度过高,应及时掀膜通风,栽培沟中铺草、园艺地布或无纺布等,清理棚外四周沟系,防止雨水浸入棚沟[3]。每天中午前后放风,灵活掌握放风口大小和放风时间,不可因排湿影响棚温。尤其是寒冬遇阴雨雪天气,棚内湿度大虽需排湿,但此时更需要保温,只能在中午短时放风。果实膨大期可适当降低棚温,白天保持20~25℃、夜间5~6℃。夜温高于8℃,虽然果实着色快,但生长慢,易长成小果。果实近成熟时经常揭开棚顶和棚下部两侧薄膜,通过换气调节温度。
草莓开花结果期植株需磷、钾肥较多,但也需增施氮肥,防止植株早衰,增加中后期产量。由于草莓根系集中在15cm土层中,小高垄栽培易缺水,应结合施肥注意补水。在适宜范围内,土壤含水量大时果实含水量也大,果实光泽度好。但施肥过多果实光泽度差,尤其不可过多施用磷肥。
开花结果期视植株长势和开花结果情况少量多次追肥,一般追施3~5次。草莓不耐肥,施肥浓度不可过高[4],并在两次施肥期间充分灌水,以滴灌为主。少量多次施肥既能及时提供养分,又不易引起盐类浓度障碍。每隔20d左右,结合补水追施0.2%~0.4%腐殖酸复合冲施液肥或高钾三元复合肥,每次每667m2灌水量1000kg。结合喷药可根外喷施碧护(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或0.3%氨基酸多元叶面肥或高钙叶面肥等,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5]。
草莓促成栽培坐果率低或畸形果率高,主要是开花期温度低、湿度大、日照短等影响了花药散粉和授粉受精。为提高坐果率,除花期注意保持棚内适宜温湿度外,还可放养蜜蜂,每个标准棚(约300m2)放蜜蜂1箱(3000头)以上。蜜蜂活动最佳温度为20~26℃,与草莓开花期最佳温度吻合,有利于大棚温度管理。如蜜蜂在棚顶角落乱飞乱撞,表明棚温超过警戒线,必须立即通风降温。近年来,采用熊蜂授粉效果更好,熊蜂活动能力强,在相对较低棚温下仍可采集花粉,3个棚配1箱熊蜂,棚间轮流放置。放蜂后,要喷施对蜜蜂毒性低的农药,并将蜂箱移出棚外3d以上。冬季及早春蜜蜂仅靠草莓蜜源不足,必须按1∶1比例熬制糖水,冷却后喂饲补给。
草莓花果期虽以生殖生长为主,但也会不断发生新叶,陆续形成老叶。老叶具有较多抑制成花物质且营养消耗大于光合积累,同时生长旺盛植株侧芽增多,不但消耗营养,影响通风透光,易于发病[6],且易形成较多的弱势侧花序和小花小果,因此应适时适量摘除老叶和侧芽,并将其带出园外销毁或深埋,以促进侧花芽分化、降低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减少病虫害发生,利于草莓植株生长发育。一般在顶花序抽出前,掰除全部蘖芽;在顶花序抽生后,选留1~2个方位好且粗壮的侧芽,其余掰除,以后再抽生侧芽也应及时掰除。原则上每株保留有效功能叶8~12片。叶片较小或分枝弱的品种,或旁边株间距大,可多保留蘖芽、侧枝。此外还应及时摘除枯枝、病花病果和匍匐茎。
高级次花序易出现雌雄性不稳,开花后疏除一定量高级次花蕾和小果,不仅可降低畸形果率,也有利于植株集中养分供应低级次花果发育,使果实增大,提高整齐度。一般健壮植株顶花序保留8~10个果,侧花序保留5~7个果,疏掉多余弱势花蕾。
5.1病害
草莓花果期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白粉病等,阴雨天气注意控湿防病,同时选用对症药剂防治。可选用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800倍液、1000亿活孢子/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3亿活孢子/g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3%多抗霉素水剂8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1%蛇床子素水乳剂600倍液等低毒无残留生物农药防治[8],也可选用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1000倍液、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42.4%吡唑·氟酰胺悬浮剂3000~4000倍液、36%硝苯菌酯乳油1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等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喷雾防治,叶背、叶面均要喷到[9~10]。阴雨天多,棚内湿度大,灰霉病可使用腐霉利或其混配烟雾剂防治,白粉病用硫磺熏蒸预防。
5.2虫害
蓟马、蚜虫等害虫发生时,可选用1.5%苦参碱可溶性液剂1000倍液、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2000倍液、5%除虫菊素乳油1500倍液等喷雾防治。螨类(红蜘蛛)零星发生时,及时施药封锁危害中心,以1%苦参碱·印楝素水剂2000倍液或l0%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加99%矿物油200倍液防治为主,结合使用低毒化学药剂如20%丁氟螨酯(金螨枝)悬浮剂2000倍液、43%联苯肼酯悬浮剂(爱卡螨)3000~5000倍液、5%噻螨酮乳油1500倍液等防治;采果后选用苦参碱、苦参·蛇床素等生物药剂喷雾防治时,药液量要足,叶片背面均要喷到,间隔1周再喷l次。喷药范围为发生株及周围1~2m,花期中午前后不能喷药,建议采用高性能热力烟雾机,减少用水量,提高施药效果。蚜虫、红蜘蛛可用异丙威或哒螨·异丙威烟剂,于傍晚时分散放于棚内点燃闭棚过夜,连熏2~3次。通风口可用防虫网或挂银白布条趋避蚜虫,不宜使用中等毒性以上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采收前7~10d不得使用任何农药。
大棚草莓果实以鲜食为主,必须在果面达70%以上呈红色时采收,冬季和早春温度低,要在8~9成成熟时采收。早春过后温度逐渐回升,采收期可适当提前。应在上午8~10时或下午4~6时采摘,不摘露水果和晒热果,以免腐烂变质。采摘时要轻摘、轻拿、轻放,不要损伤花萼,分级盛放。草莓果正确的采收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甲切断果柄,随即摘下,采下的果实果柄越短越好,否则果实之间会因果柄过长而相互扎破,影响果品质量,造成损失[11]。采收后盛在精致的包装盒内,大小果分级包装,可以提高商品价值,获得更高效益。
参考文献
[1]吉沐祥,潘跃平.草莓标准化生产实用新技术疑难解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雷家军.我国草莓生产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对策[J].果农之友,2003,12:4~5.
[3]季国芳.草莓有机生产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6.
[4]吉沐祥,李国平,杨敬辉,等.江苏省大棚草莓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技术创新[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2):58~60.
[5]周坤生,周桂乐,邹秀香,等.草莓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J].中国果菜,2010(5):19.
[6]郝保春.草莓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7]胡洪涛,王开梅,李芒,等.几种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防治草莓病害的药效试验[J].湖北农业科学,2002(2):521.
[8]张梅申,岳增良等,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3,7(9):64~67.
[9]黄根元,罗浚清,方博云.大棚草莓草莓白粉病及其防治[J].植物保护,2001(3):46~47.
[10]杨敬辉,陈宏州,吉沐祥,等,啶酰菌胺对草莓灰霉病菌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 (9): 94~95.
[11]褚风刚.草莓适时收获与包装运输[J].保鲜加工,2011(3):40~41.
*基金项目:上海市农委示范推广计划项目——草莓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沪农科推字(2015)第2-7号];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项目——江苏丘陵草莓产业链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CX(15)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