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纪国
他山之石
日本静冈茶业考察的启发
王纪国
日本国现有茶园总面积5万公顷,主要产茶区是静冈县、鹿儿岛县、三重县等十个县。日本茶园90%属于24万农户所有,其他所有制的茶园仅占10%。生产技术主要由茶叶指导者协会提供服务和协调。
日本静冈同中国的日照、韩国的宝城是茶界专家公认的世界三大海岸绿茶城市。静冈茶园面积近30万亩,占日本国茶园面积的42%以上,日本70%的茶叶销售在静冈进行交易,日本主要的茶叶研究机构(国立茶叶研究所和静冈县茶叶研究所)、茶叶机械设备制造商和大型茶企都在静冈,静冈已成为日本茶产业的中心。
概括日本茶叶发展状况,大致有三个方面的表现:即三个稳定,三个提高,二个冲击。“三个稳定”一是面积基本稳定,近年来虽然老茶区茶园面积略有减少,但新茶区面积逐年增加,总面积控制在80万亩内;二是茶叶年总产量稳定,多年来维持在9万吨左右;三是茶类稳定,日本在中国唐朝引进了蒸青技术,至今还是蒸青茶为主,只是依据加工档次又分雨露、玉绿、抹茶、番茶、煎茶、焙烘茶、玄米茶等;“三个提高”一是规模化程度逐年提高,随着机械的普及,不论老茶园管理,还是新茶园发展都向规模化发展,二是茶园机械化程度逐年提高,三是茶叶多元化开发利用逐步提高,近年来日本茶饮料的市场表现很好,销量逐年递增,2005年出现极高,达到279亿元,近几年基本保持在240-250亿元。从超市和自动售货机的软饮料品种来看,纯茶饮料占了一半以上;“两个冲击”一是从业人员老龄化问题冲击,2000年茶园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在61.1岁,到2005年增长到63.2岁,2010年增长到65.8岁,平均每年约0.5岁增长,预示着未来从业人员老龄化程度非常高;二是受低价进口茶的冲击,近年日本国产荒茶(蒸青毛茶)市场价格每千克下跌了1000日元(50元人民币)左右,茶农生产效益下降较大,影响了日本茶产业的发展。
1、标准化、机械化的茶园管理。日本的茶园建设规范,采用两叶扦插育苗,茶苗定植方式多为单行单株,株距30厘米,行距150-180厘米。经三年定型修剪,蓬面宽度达到一米时开始采摘,5-6年成园,茶树经济寿命30-35年。生产茶园的修剪分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轻修剪深度3-5厘米,深修剪深度10-20厘米,每5-7年要进行离地30-50厘米的重修剪,复壮茶树。茶园行间普遍采用草或修剪下的茶枝覆盖,起防止杂草生长、保湿的作用,覆盖后免耕,肥料一般采用撒施。日本茶树栽培管理的技术水平高,茶园管理规范、茶行笔直、茶蓬整齐,完全实现了标准化、机械化生产,老茶园虽然多由农户分散经营,每户约30亩左右,但茶园集中成片,规模化程度非常高,近几年新发展茶园多为其他资本商投入发展的高标准茶园。日本主要栽培品种薮北种属灌木型中小叶种,开张度大,新梢生长整齐度高、伸展力强,嫩叶上斜着生,持嫩性好。茶行行距150-180厘米,茶蓬高度在80-100厘米,特别适合机械操作,蓬面、蓬侧、蓬顶修剪得非常整齐。茶园内生产道路系统完善,车行道基本是沥青路面,有的茶园茶行内间专门设有轨道,适宜机械化作业。日本茶园作业机械经过多次换代提高,茶园修剪和采摘机械逐步由手持式向轨道式和乘走式发展,现在乘走式已成为主流,普及率达50%,静冈县已达80%。茶园喷药等工作也逐渐使用机械化作业。日本因降雨量大,静冈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茶园灌溉设施运用很少,仅有少量示范茶园有滴灌和微喷灌设施。日本茶区在3月份常出现霜冻,为防止茶树受害,研究运用了风力除霜技术,安装在茶园中的离地6米的电风扇在气温下降到3℃时自动启动,向茶蓬吹风,解除霜害。这种除霜装置被普遍采用,茶园中林立的电杆和风扇成为日本茶园的奇特景观。
2、自动化、程序化的茶叶加工
位于静冈县的川崎机工的抹茶试制车间,整个抹茶生产中的单机通过输送机和抽风管道联合在一起,从鲜叶储青——蒸汽与热风杀青——冷却——初切与叶梗分离——再烘——再切与梗分离——辅烘——抹茶等整个生产线,产品质量非常高。
川崎园茶叶精制厂是规模较小的茶叶加工企业,有两条程序化、自动化非常高的茶叶精制生产线,日产量在2吨左右,只需要2-3个工人。
3、多元化的开发利用
日本的茶产品除了传统的煎茶、番茶、焙茶、玄米茶、玉露、抹茶外,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延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用乌龙茶、绿茶、红茶、花茶为原料加工制成的茶饮料,目前销量已超过矿泉水。食品商店中茶食、茶面、茶糖、茶羊羹等产品琳琅满目。应用茶叶提取物儿茶素等制作的抗菌、除臭产品数百种。茶叶有效成份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洗涤剂、茶染服装等。
4、实用性针对性的茶叶科研
日本茶叶科研重视程度高,在静冈县设有国立茶叶研究所和静冈县立茶叶研究所两个茶叶科研机构。我们参观的静冈县立茶叶研究所,成立于1908年,所内设有本场、富士分场和农林短期大学茶业分校,研究人员20多名。主要开展栽培研究、育种研究、土壤肥料研究、病虫害研究、制茶和新产品开发研究、茶业技术培训等。
日本茶叶科研的特点是针对性、实用性强。最突出的风力除霜技术,从提出到全面运用,用了近20年时间,基本解决了茶园霜冻问题。同时比较重视茶叶品种的选育,特别早生、晚生、特殊品质品种的选育,在静冈茶业试验场,有上千品种的茶树种质资源圃。在肥培技术研究上,针对日本茶园生产现状开展了土壤改良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早期成园技术、肥料缓释技术、机械化生产技术等的研究。在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上开展了虫害预测预报、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目前正在开发的“乘用型送风式捕虫机”是一种最新的物理治理茶树害虫的机械,它使用含水雾的强风将茶蓬内的害虫吹入集虫袋,此项措施对螨类害虫的去除率达到82%。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切感受到日本茶叶生产、管理以及加工的先进性,看到了真正意义的标准化管理、机械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模式。结合我省日照茶叶生产实际和现状,提三点体会和建议:
1、选育推广茶树新品种,提高机械化管理水平
日照市的茶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已成为该市最主要的农业特色产业。由于茶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存在的规模化程度低,机械普及率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今后茶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迫切需要按照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目标发展茶园。一是加大科技投入,选育与推广适宜机械化采摘的优良品种,扩大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二是按照机械化管理模式要求,高起点规划发展新茶园,鼓励老茶园改造升级。三是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对茶园施肥机、中耕机、修剪机、采茶机等机械给予专项财政补贴,引导茶叶龙头企业逐步应用乘走式大型茶园管理机械,全面提高茶园管理的机械化水平。
2、茶叶机械与加工工艺结合,提升机械化加工能力
随着日照市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茶叶机械化加工能力亟待提高。一是要及时立项开展茶叶机械化采摘及加工工艺研究和配套机具的研发,同时还要注重茶叶的多元化开发,延长产业链条,促进日照茶叶健康发展。二是扶持和鼓励茶业加工企业引进应用自动化、清洁化的茶叶连续加工生产线,提高生产加工规模和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3、引进、推广几项技术及设备
(1)推广茶树修剪枝覆园、电风扇防霜技术;
(2)示范应用乘用型送风式捕虫机、轨道式采茶机;
(3)引进蒸汽热风杀青机、色差分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