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科
人生有味是清欢
王登科
关于朴素的话题,对于我们也并不陌生。在特别的年代里,这“艰苦朴素”是一种精神,它曾经激励过我们一代人的青春。而今天,它遥远得已成为了那一代人的特殊人生标志。在今天,它的确是渐行渐远了。无论是在生活中的人生态度,还是在艺术里的审美追求,竞赛工巧、铺排奢华、繁文缛饰都成为了这个商业化时代的人文特征。而那些直抒胸臆、朴质无华或者浑厚与天然的艺术,却被冷落与淡化,这是审美与文化的倒退与异化。《庄子·天道》中有:“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淮南子·原道训》中也说:“所谓天者,纯粹朴素,质直皓白,未始有与杂糅者也。”老子也更是以他朴素的“道德”观,讲述了天地间的一些朴素的道理。
其实,无论是生命中的真谛还是艺术里的美好,它的表现形式都是朴素的,乃至于它的初衷也是单纯的,它甚至接近孩子的天真状态,这也正是人生与艺术呈现的高级状态。
人生有味是清欢。
这清欢,是清寂的欢愉,是明亮的忧伤,是朴素的思想,是淡然的滋味。正如《梭罗河》的歌所继续唱道:
你的历史就是一只船
商人们乘船远航在美丽的河面上
……
一场秋雨一场寒……
此刻,又一个季节正悄悄地走来。
我们敢说,世界上没有一个职业,会像一本月刊杂志的编辑一样如此地感受着四季的变幻和年光的匆匆。精准的刻度,届时的赶稿、发刊,这一系列的流程在短短的一个月中必须完成。因此,我们说,编辑既是资讯、美的传播者,同时也是时光的见证者。
是啊,如果没有时空的刻度和维度来作参照,那么岁月就不会流转。古人说:“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清人王九龄也在其《题旅店》中说:“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这“鸡声”便是时间的刻度,而“马蹄”也正是人在旅途间游走的维度线索。其实,在漫长的人类生活史上,文学家、艺术家们正是以这样天真的视野和有别于世俗的角度,去感受世界和面对人生。对于生命的无常,对于时光的流逝,对于人生的荣辱,他们都会以超然的心态和优雅的姿势去晤对,这种特别的人生观正是诗化的、审美的。他具有阳光般的品质,只是客观地照耀,一如艺术家找寻美好的眼,像花儿开放,像鸟儿嘤鸣。
泰戈尔说:“功利主义的人生就像一把没有刀鞘的刀子,锋利但是不好看。如果生活这盘菜,用这样的刀来切,便是一种让人难以释怀的悲哀。
其实,好的艺术也一直是摒弃“功力”而追求“无用”的。在诗人、画家的笔下,山是心中的山,水是心中的水。那东倒西歪的房子,是用来“审美”的,而不是用来居住的。
世俗化的人生在“有用”的桎梏里爬滚,
艺术化的生活在“无用”的天空上飞翔。
艺术,作为一种人生智慧的高级显观,它不仅仅作用于我们的视觉与听闻,同时,它更是对心灵的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