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
从《动物庄园》看奥威尔的文学创作观
王一
奥威尔是一位独具特色的作家,他的作品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动物庄园》是奥威尔最主要的代表作,是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这部小说描述了农场中动物受压迫而奋起反抗建立动物主义但最终仍摆脱不了腐朽专制的寓言故事,但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寓意,折射到人类,体现了作者对于乌托邦政治的思考与预测。从这部作品中可以窥见奥威尔在文学上的独特风格和创作思想。本文从对《动物庄园》的解析入手,对奥威尔文学创作观进行分析探讨。
乔治·奥威尔 《动物庄园》 文学创作观
乔治奥威尔在其短暂47年人生创作了一系列优秀文学作品,以《动物庄园》《1984》最为出名。他出生在印度,从小就见识到在英国统治下艰难生活的殖民地人民,对于印度人民身处水深火热的境况产生深深同情。年轻时他过了四年流浪生活,与社会底层人民有深刻接触,他认识到特权阶级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不平等。但是1936年西班牙内战的经历又促成他思想的一个大转变。“1936一1937年间发生的西班牙战争和其他事件改变了我的态度而且自那之后我明白了我的立场。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的文字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而反对集权主义。”①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更直接促使一个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思考人类该往何去这一命题。此时,资本主义出现危机,社会主义受人追捧,但斯大林的独裁统治又让人看不到方向。于是,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庄园》应运而生。
“1946年,在《动物庄园》出版并大受好评的情况下,奥威尔应邀写了《我为什么写作》这篇文章。他把写作的动机分为四种:纯粹的自我主义;审美热情;历史的冲动;政治的目的。”而写作这篇小说无疑是政治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书中,按照老上校的乌托邦主义观点,动物们推翻人的统治,建立动物庄园。建立象征平等的七诫:“凡是两条腿走路的都是敌人;凡是四条腿走路或者有翅膀的都是朋友;任何动物不得穿衣服;任何动物不得睡在床上;任何动物不得饮酒;任何动物不得杀害别的动物;所有动物一律平等。”②而乌托邦主义是理想主义社会理论的一种表达,乌托邦一词本意是乌有之乡。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
《动物庄园》中待动物们正如火如荼地建设乌托邦之际,反乌托邦局面随之浮出水面。反乌托邦综上所述,社会是若干秩序的一个复杂组合体,和个人的欲望是呈对立面存在,经过历史的证明,乌托邦的社会模式是前人犯下的一个失误。反乌托邦概念由此应运而生。
书中,拿破仑利用盟友狗集团将与他共同管理的猪斯诺鲍赶下了台,驱逐出动物庄园。又血腥的把曾经拥护鲍的动物全部杀害。待处决所引起恐惧消退后,有的动物想起来或者说他们自以为想起来第六诫规定“任何动物不得杀害别的动物”,而如今已在后面加上无故两个字,任何动物不得无故杀害别的动物。这就给拿破仑的暴力行径找了开脱的理由,使得处死跟鲍一伙的动物的理由显得充分。拿破仑一步步成为伟大“领袖”,建立独裁统治和个人崇拜。而作为领导阶层猪的地位由于拿破仑地位的提高也慢慢优于其他动物。它们开始睡在原来主人的床上,穿主人的衣服,吃鸡蛋,饮美酒,学着两条腿走路。为方便享受特权,他们将七诫中“所有动物一律平等”加成“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为平等”。写在墙上的七诫被一条条改变与破坏掉。最终,七诫变为了一诫。
毫无疑问,作家的语言风格是其文学创作观一个重要的部分。思想是内容,语言风格是形式。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构成一个作家的特色。奥威尔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动物庄园》语言浅显易懂,而又富于幽默。这也映证了他在《政治与英语》一文中对语言风格的追求:(l)永远不要用书刊中已经习见了的那些明喻、暗喻以及其他各种比喻;(2)在能用短词的地方,决不要用长词;(3)凡是能删掉的词一律删掉;(4)能用主动句的地方决不用被动句;(5)凡是能用日常英语表达意思的时候,决不用外国词语,科学术语或职业行话。③他主张用意义选择词汇,他认为最不济之事莫过于让意义屈服于词汇。
《动物庄园》是一部伟大的批判性政治寓言小说,它预言了世界政治发展趋势。集中体现了乔治奥威尔的文学创作思想。其语言通俗易懂,可读性强。尤其为之称秒处在于以动物隐喻人类,把残酷的人类政治环境置换到一个动物庄园的背景下,不仅缓冲减轻了政治敏感性,提高了小说的易接受性,使叙述平添许多幽默与趣味,也更好的达到了讽刺的效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注释
①乔治奥威尔.《我为什么写作》. Gangrel杂志.1946
②摘自乔治奥威尔著,孙仲旭译.《动物庄园》.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P21
③姚国松.《试从动物庄园谈奥威尔的文学观》[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5. p281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