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春, 姜松雪
(沈阳工业大学 文法学院, 沈阳 110870)
聚焦与提升:“查海遗址”文化品牌*
王韶春, 姜松雪
(沈阳工业大学 文法学院, 沈阳 110870)
座落于辽宁阜新的“查海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代居民的村落遗址,被尊称为“中华第一村”。作为人类文明的起源,它的发现对于追溯人类的文明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从“查海遗址”文化保护现状来看,这一文化品牌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打造“查海遗址”文化品牌迫在眉睫。聚集与提升“查海遗址”文化品牌,对于延伸中华民族文明史、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共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查海遗址; 文化产业; 品牌价值; 地方经济
“查海遗址”位于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距阜新市区25公里,1982年被当时阜新市博物馆副研究员赵振生发现。“‘查海遗址’自1986—1994年先后进行了7次发掘,揭露面积近8 000平方米,清理出房址55座,灰坑和窑穴35个,居室内墓葬6座,墓地葬10座和3个祭坑,出土各种遗物几千件。”[1]
1. “查海遗址”——中华文明的起源
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把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起源,认为其他文化都是在黄河流域文化的影响下发展的。随着考古学的发展,我国北方地区红山文化、兴隆洼文化的发现,证明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化格局。
查海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源头,被称为5 000年文明曙光的牛河梁“女神庙”就源于这里,从“查海遗址”的文明起步,到红山文化早期国家的诞生,2000年左右的发展历程。“查海遗址”以其8 000年的久远年代、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文明起源的过程中先行了一步,起到了勿庸置疑的龙头作用,因此,“查海遗址”堪称“中华第一村”[2]。已故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多次考察“查海遗址”出土文物,认为“查海遗址”位于红山文化分布区内,时间比红山文化早一个阶段,是东北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最早的龙纹陶片、最早的玉器,是红山文化的根系”。“玉器、房址、陶器、龙纹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的进步性,这已是中华文明的起步阶段。”“中国文明起源,北方先迈了一步,查海七八千年的玉器就是证明。”[3]127经过测定,“查海遗址”的年代已超过8 000年,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代居民的村落遗址[4]。
2. “查海遗址”——玉文化
在“查海遗址”中发掘出来的玉器,经鉴定“全部都是透闪石、阳起石的软玉,即是真玉,这是目前所发现的中国最早,也是世界上较早使用真玉的实例。”[4-5]“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共有30多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第一玉”——玉匕、玉玦。这些玉器从玉料、制作方法和造型上,都是非常标准的,可以说是玉器文化的源头。著名学者苏秉琦认为“查海玉器已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对玉材的熟悉,二是对玉的专业化加工,三是对玉的专用。社会分工导致社会分化,所以是文明的起步。”[6]“查海遗址”中出土的玉器,体现了文明开端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玉器的发展。在“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中,有多件属于玛瑙质,因此证明阜新的玛瑙雕刻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2009年阜新的玛瑙雕刻工艺被批准进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查海遗址”——龙文化
我们熟知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原始社会图腾追崇和祈拜的标志。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狮头、鹰爪、蛇身、鱼鳞,集万物优点于一身。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就有此原因。对于龙的起源,学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考证。在中国出土的龙形图案中,最早的来自于“查海遗址”。“查海遗址”出土的是两片带有鱼鳞形状的龙纹陶片和一条长19.7米的龙形堆石,说明早在8 000年前,查海人对龙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查海文化、牛河梁红山文化等,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的重要代表。对于红山文化,苏秉琦先生曾总结说,中国古文化有两个重要区系,一个是源于渭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另一个是源于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它们都有自己的根、自己的标志,两者出现或形成的时间距今约7 000~6 000年,都是从自己的祖先衍生或裂变出来的[6]。仰韶文化的标志是玫瑰花,而红山文化的标志是龙。同时,红山文化具有南北文化结合和发达的石器群的特征,国内外历史文化界据此认定红山文化有更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查海文化的挖掘和发现为我们了解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关系、人类集团的结构以及其与文明起源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分析线索。
“查海遗址”文化的发现,证明了辽西地区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具有非常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查海遗址”文化从1986—1994年进行了7次发掘,1993年,辽宁省列出“查海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查海遗址’内中心标桩为基点,南200米,东220米,西65米,北76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200米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Ⅱ类建设控制地带外200米内为Ⅲ类建设控制地带。”[7]1996年“查海遗址”被列为全国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1. “查海遗址”文化保护状况堪忧
目前,“查海遗址”文化的保护状况令人担忧,“首先表现为缺乏科学的保护规划,2004东南大学曾为其编写了一个《查海文化遗址保护规划》,但是这个规划并没有实施。”[8]除此规划外,没有任何机构和组织为“查海遗址”作出任何的有关保护、宣传等方面的详细规划。而且由于缺少经费,“查海遗址”的发掘也处于停滞状态,已经发掘的遗址现在已经全部填埋,地上部分只留有“石堆龙”的复制品,这样一个有巨大考古和文化价值的文化遗址,就这样遭受了如此尴尬的境遇。
2. “查海遗址”博物馆安全措施乏力
1992年9月,阜新市政府拨款修建“查海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977平方米,高11米,分为4个室内展厅和3个实物展厅。4个室内展厅分别展出了原始查海人的社会风貌,“查海遗址”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陶器和玉器。室外展示了一处由60余座房址组成的原始聚落房址区。“查海遗址”博物馆是“查海遗址”文化的一个缩影,是人们了解“查海遗址”文化的一个有力平台。但“查海遗址”博物馆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博物馆的地址远离市区,交通和周围安全情况差,博物馆缺少现代化的文物保护手段,文物面临被盗挖的危险等。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中提出要加快文化产业的振兴。文化产业一词来源于20世纪初,“文化产业的基本要素包括博物馆、演出团体及从业人员等自然文化资源;高级要素包括人才、创新能力、资本资源及基础设施建设等。”[9]125-135辽宁的文化产业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从传统文化角度看,辽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以沈阳故宫、查海文化遗址、新乐文化遗址等为代表的物质文化遗产;以东北二人转等民间艺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于沈阳故宫和东北二人转在全国文化产业的品牌知名度,“查海遗址”文化的发展脚步相对缓慢。而鉴于“查海遗址”文化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发展现状,打造“查海遗址”文化品牌势在必行。
(一) “查海遗址”文化品牌的定位
1. “查海遗址”的历史文化教育功能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于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文化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这不仅鼓舞人心,也体现了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又进一步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辽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立足于全球文化经济崛起的大背景,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实现辽宁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高地区综合竞争能力。
“查海遗址”作为东北地区人类文明起源地,体现出了深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内容,如龙文化,“查海遗址”是中华民族龙形象的诞生地,由此可以看出,龙的起源、崇拜都是从北方开始的。弘扬中华文化,正是要建立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完善“查海遗址”博物馆,展示“查海遗址”出土的有关龙的文物,使全世界的华人都能够归乡祭祖,增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中国文化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选择了一条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文明路径,中国人的社会结构是家庭——村落——国家。先有家庭,家庭的扩大聚合形成村落。”“查海遗址”房址的发掘,证实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发展过程。“查海遗址”共发掘出房址30余处,这30余处房址组成了查海原始聚落,房址规模较大,在每座房址的内部都有配套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布局以东西成行排列,每行两三座。房址的发现,证明了远古查海人过着定居的生活,是历史上氏族社会向国家演变的开端。在这些房址内,共发现五座墓葬,并且有母子合葬现象。将墓葬设置在房址内,体现了中国文化中血缘的关系,而母子合葬,证明了8 000年前的查海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在8 000年前的“查海遗址”文化中,我们看到了血缘的文明,看到了家庭的形成,这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强大的凝聚力。血缘关系在几千年前,是社会的基本关系,是社会组织的基础,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中没有中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这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地方。在悠久的中国文明中,血缘、家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查海遗址”房址的发掘,将中国的血缘文明、家庭关系推到了8 000年以前,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华人民的同根同族,具有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
2. “查海遗址”的带动文化旅游发展功能
在对“查海遗址”文化保护发掘的同时,把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样可以带动阜新市的旅游文化产业更快的发展。阜新有着非常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积淀,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繁多。“查海遗址”这样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景区的开发,可以提升阜新的旅游文化品位,以“查海遗址”为主,其他资源为辅,使文化和旅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阜新市新的经济支柱。
(二) 具体实施对策
1. 合力打造“查海遗址”文化品牌
想要打造“查海遗址”文化品牌,首先要求国家加大对“查海遗址”文化资金的投入。资金可以分配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人力、物力对“查海遗址”进行发掘。“查海遗址”总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截止到1994年,共发掘出1万多平米。加大力度发掘“查海遗址”,有利于对历史文化的研究,追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还原8 000年前人类社会的生活状况。
(2) 在充分发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查海遗址”文化,包括远古查海人的生产状况、生活状况以及饮食服饰等;还原“查海遗址”原貌,建立“查海遗址”观光圈,让更多的人了解远古查海人的生活状态。
(3) 完善“查海遗址”博物馆。目前的“查海遗址”博物馆设施简陋,同时缺少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经费,“查海遗址”博物馆也缺乏安全防护设施,对文物的保管都靠工作人员亲自看守,一些重要的出土文物都已经转移。这些问题都会阻碍“查海遗址”文化的宣传和发扬,所以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完善“查海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包括外部设施的规划、博物馆人员的引进以及科学的安全防护设施的投入,把“查海遗址”博物馆建成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现代化博物馆。
2. 开辟辽西多元文化产业链
阜新地处辽宁省西北部,有着多民族、多文化元素的民俗特色。阜新也拥有多处文物古迹,其中“查海遗址”是东北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堪称“东北一绝”的海棠山国家森林公园,公园里有260多尊藏传佛教摩崖造像;有以沙山、碧水、森林而闻名遐迩的大清沟风景区;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风情和风俗及素称“东藏”的瑞应寺。
这些文物古迹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从品牌文化角度看,又都有所欠缺。如何打造出阜新知名的文化产业品牌,对阜新的整体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从上述文物古迹看,“查海遗址”无疑是最具有品牌打造价值的,提升“查海遗址”的号召力,首先应完善“查海遗址”周边的旅游配套设施,如便利的交通、舒适的住宿环境以及带有阜新民族特色的饮食。其次要发掘具有“查海遗址”文化特点和阜新特色的纪念品,如仿制“查海遗址”出土的石器、玉器的纪念品或者玛瑙。查海人是世界上最早认识玛瑙和使用玛瑙的人群,阜新玛瑙文化积淀深厚、加工历史也很悠久,玛瑙艺术品已经拥有7大系列,200多个品种。阜新拥有大量的雕刻工艺人才,玛瑙作品在国内各项重大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游客对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纪念品的收藏,能更好地提升“查海遗址”文化的知名度。最后要组织一批演出团体。“查海遗址”体现的是8 000年前北方人居住和生活情况,所以要着重展现北方人的生活情境,形象地对北方查海人进行复原,并展示阜新蒙古族人们和当地人们的生活,以此来增加人们对“查海遗址”文化和阜新民族文化的了解。
发展文化事业、创意文化产业,使文化资源以创新姿态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洪流中,需要进行文化资源整合;为了提高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产品的国内、国际竞争力,扩大优秀文化的影响力,需要进行文化品牌打造,因此,在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文化发展国际化和文化产业特色化的格局下,努力进行“查海遗址”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品牌建设,可以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速。
[1]杨伯达.东北夷玉文化板块的男觋早期巫教辨:兼论兴隆洼文化玉文化探源 [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S1):1-12.
[2]闻广.中国古玉的研究 [J].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1990(2):6-9.
[3]苏秉琦.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 [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4]郭锴.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6-70.
[5]樊浩.文化与安身立命 [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9.
[6]吴金凤.浅析阜新地域文化的历史特色 [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3):115-118.
[7]郭大顺.文明发端 玉龙故乡 [N].中国文物报,1993-01-31(4).
[8]杨永忠.创意产业经济学 [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9]严三九,王虎.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吉海涛)
Focus and enhance: cultural brand of “Chahai relics”
WANG Shao-chun, JIANG Song-xu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Chahai relics” located in Fuxin, Liaoning Province, is the earliest village site of ancient inhabitants currently found in China, which is honored as “the first village of China”. As the origination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e discovery of “Chahai relics” has an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value of tracing the history of human civilization. However, from the point of the cultural protection status quo of “Chahai relics”, this cultural brand has not been fully valued. It is imperative to create the cultural brand of “Chahai relics”. Focusing and enhancing the cultural brand of “Chahai relic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tend the civilization history of the Chinese nation, to enhance the cohes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cultural industry.
Chahai relics; cultural industry; brand value; local economy
2016-04-20
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3004009);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2016lslkpktzi-13,2016lslktziwx-20); 沈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SYSK2016-05-04)。
王韶春(1961-),男,黑龙江牡丹江人,教授,主要从事广告策划与创意、品牌战略、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
10.7688/j.issn.1674-0823.2016.04.02
K 928.72
A
1674-0823(2016)04-0296-04
*本文已于2016-07-12 14∶44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60712.1444.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