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邹承东
确权颁证不能“急于求成”
本刊记者 邹承东
不久前,陕西省清涧县举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仪式,有98户农民领取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就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解决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问题,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颁发正是反映了土地承包关系管理从过去的合同管理正式变为了权证管理的过程,其法律意义尤为重要。
自2014年中央在山东、四川、安徽三省和其他省区市的27个县进行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以来,确权颁证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2016年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整省试点达到了22个。按照中央部署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今年时间已经过半,确权工作可以说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刻。各个地区在工作进度上都有了自己的进度表和路线图。一些推进较快的地区如山东省已经开始了验收工作,一些地区也在加大力度推进省内测绘进度。越是关键时刻,越是应该沉住气,扎扎实实地推进工作。但是记者调查发现不论是进展快的地区还是进展慢的地区,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急于“颁证”的倾向。
记者在云南采访时发现,当地某村确权工作由于表格出现问题,正在组织“补签”工作,在同当地确权干部的交谈中,记者注意到确权工作人员颁发证书的心情较为迫切,当记者问及工作还未完善就急于发证书的原因,一位工作人员回答说“衡量工作完成得好不好就是要看颁证情况,颁不了证书,我们的工作就得不到好的评价”。记者在探访一些进度较快的试点地区时,发现一些干部以类似“我们颁证率达到90%以上”的话语来描述工作的成绩,对于颁发证书后若发现确权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错误,一位基层干部说“要是有什么问题,可以再来修改”。这样一来,就出现进度较慢的地区为了赶进度急于发证、进度较快的地区为了展示成果也急于颁证而忽视工作质量的现象。一位确权工作者甚至坦言:“确权工作太占用精力和时间,早点发证,早点完成工作,可以松一口气。”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作为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人对其依法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相关处分权利的合法凭证,是非常严肃的“用益物权”证明。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确权颁证后,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更加稳固,农民可以有效避免自身权益被侵害。”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地区由于“急于求成”,在推进工作时产生了早点颁发证书早点完事的思想。对此,农业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调研各省确权工作的时候一再强调“国家对确权颁证工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颁发证书应该慎之又慎,不能操之过急。”
实际上,部分地区颁证“急于求成”的思想已经引起了关注。在一次确权工作座谈会上,一位基层干部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果确权工作中发生了失误,农民发现了要求更正,不仅是要重新‘打证’,更涉及需要更改数据库信息和档案资料,会大大增加确权工作的代价成本,基层无力承担。”在场的测绘公司技术人员也表示,在一些地区,由于宣传不到位和农民自身对于确权工作态度比较消极等原因,致使在指界及公示环节出现失误,“也很头疼”。某地一位农经局局长进一步指出,“我们担心在颁发证书后,一些农民不去仔细核对,这就可能造成确权工作中的一些失误得不到及时纠正,一旦这些农民的土地涉及被征用或者相关补贴的发放就可能会引起极大的矛盾纠纷,最关键的是会让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权威性产生怀疑,损害确权工作的整体公信力。”
目前,对于确权颁证“急于求成”的思想倾向,不少领导干部都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和警惕。对于不颁发证书就是没完成工作或者发了证就是完成了确权工作的观点,农业部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颁发了证书,后面就涉及诸如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土地经营权流转等确权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工作不仅没有结束而且需要更加深入地开展,从一开始,就应该慎重确权,在搞清楚所有问题后,再研究颁发证书。相关专家指出,确权颁证工作的关键在于明晰权属、搞清四至、建好平台、化解纠纷,要防止“确空权”,防止以后可能产生的纠纷隐患,这些做好了,证书的颁发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