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伟杰 卞瑞鹤
河南农业农村工作大有可为——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农业工作会议解读
本刊记者李伟杰卞瑞鹤
“十二五”时期是河南农业农村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取得了具有标志性的重大变化:
一是粮食生产能力有了根本性提高,摆脱了“两丰一平一歉”的周期,稳居全国第一小麦大省;二是农民收入迈上新台阶,扭转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三是农村社会面貌呈现新气象,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四是对河南农业奉献和贡献的肯定达到了新高度。
这些成绩,具体体现在六个方面:
(一)粮食生产成绩优
五年来,全省粮食总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二连增”,达1213.42亿斤;
累计投入414亿元,建成高标准粮田4602万亩;
全省水利投资达1226亿元,河口村水库建成蓄水;
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965.9万亩;
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6%,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二)农民增收效果显
2015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53元。农民转移就业2814万人,工资性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收入比重的34.4%。
(三)现代农业发展快
全省基本形成以小麦、大豆、油料、玉米、肉类加工、奶业等为主体的六大产业链条,成为全国第一肉类、第一速冻食品、第一面制品生产加工基地。
规划培育产业集群540个,拥有龙头企业7300多家,每年实现销售收入9500多亿元,吸纳140.5万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2180亿元。
全省畜牧业总产值2500亿元以上,居全国第一位。
农村电商异军突起,阿里村淘项目在22个县落地,1100多个村级服务站投入运营。
(四)扶贫开发进展佳
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资金116.7亿元,全省实现67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五)农村改革成绩靓
基本完成4000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
全省累计获批组建农商行53家、村镇银行70家。
(六)新农村建设进展好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2万公里,行政村通班车率98.3%,解决424万农户“低电压”问题,改造农村危房100万户。
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近100亿元,7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实现“搞干净、放整齐”目标。
建成乡镇文化站2322个、村级文化大院2.9万多个,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1.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300亿斤
河南是“国家粮仓”。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要通过建成6369万亩高标准粮田,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确保完成粮食安全战略任务。
2.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0元
“十三五”期间,咱农民兄弟的腰包将更鼓。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冷、热源系统在运行中,虽然按规定安装了排气装置,但往往还会出现管路水流噪声高、个别部位出现气堵等现象,即使操作人员不断地手动排气,问题依然存在。其原因是由于系统中的一部分气体是以气泡形式存在,并未完全从水中析出成为气体。这些气泡随着水流在管道中流动,且流速较快,集气罐和普通的自动排气阀无法捕捉和收集它们。尤其是在冷水机组、换热机组的进出口管道、系统主管道上尤为明显。
3.贫困人口脱贫数:460万
“十三五”期间,要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4.农村转移人口数量:三个100万
“十三五”期间,每年实现100万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万,带动随迁家属100万左右。
5.两个60%
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在60%以上,全省60%以上的农户从产业融合发展中直接受益。
6.两个70%
“十三五”期间,要全面加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和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力争到2020年70%以上的中心村和特色村达到美丽宜居村庄要求,70%左右的乡镇面貌大为改观。
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从七个方面对抓好今年“三农”工作进行了部署。
抓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再建700万亩高标准粮田(争取建成800万亩)。
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200亿斤左右。
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以上。
抓好产业融合发展
抓紧启动实施“一群一园一基地、群创经济满天星”这一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
培育“两个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
重点支持8个省级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园区。
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
抓好涉农重大项目建设
争取更多大项目纳入国家“大盘子”,得到国家更多支持。
继续推进13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7处中型灌区等建设项目,尽快完成黄河滩区迁建第一批试点扫尾工作,并启动第二批试点工作。
坚持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突出引进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提高招商引资质量。
对重大水利工程、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扶贫搬迁工程进行重点督查。
抓好深化农村改革
着力抓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工作。
抓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融资和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试点。
推动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正式建立运营,力争3年覆盖全省。
争取在水利、林业、供销、粮食、农垦等改革领域实现突破。
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抓紧研究制定脱贫攻坚规划方案,对“六年脱贫目标”,实行滚动计划,逐年进行分解。
坚持“五条途径”“五项举措”“五个保障”,实现11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兰考、滑县在53个贫困县中率先脱贫摘帽。
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对脱贫攻坚工作精细化管理。
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行业部门一齐发力、社会各界倾力帮扶的脱贫攻坚工作格局。
抓好新农村建设
按照“五规合一”要求,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五年行动计划,建成一批示范乡镇、示范县。
全面完成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畅通工程,开展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妥善做好6万人的移民搬迁任务。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教育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推动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抓好责任落实
不断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大“三农”工作考核力度,认真抓好选派“第一书记”工作。
重点支持扶贫、水利、农村产业融合、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农”领域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第三方评估,做到真督实查、敢于碰硬、敢于揭短、敢于追究,促进各项“三农”政策措施全面落实。
去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汪洋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全国“十三五”时期农业改革的6项任务之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农业供给入手,针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品种结构、成本结构等关键问题推进改革,关键要优化劳动力配置,解决“现代农业谁来干”的问题;优化资本配置,解决“现代农业谁投资”的问题;优化土地、技术等要素配置,解决“现代农业怎么干”的问题,目标是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上更充足,品种和质量更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更合理、保障更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今年2月21日召开的河南省农业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将通过“九破九立”,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破除数量为先,树立质量数量并重,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提升;
2.破除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树立现代经营方式,更加注重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社会化;
3.破除拼资源拼投入,树立农业生产生态化,更加注重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4.破除传统生产消费结构,树立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
5.破除落后生产经营机制,树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更加注重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为突破口,引领效益提升、绿色发展和科技应用;
6.破除农业单一生产功能,树立农业多功能,更加注重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协调发挥,形成发展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
7.破除习惯用行政手段,树立运用综合手段推动工作,更加注重市场、法治、政策、金融等综合性措施;
8.破除习惯着眼国内市场,树立重视开放发展,更加注重农业走出去,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9.破除思维定式和工作惯性,树立大格局大思路大视野,更加注重从全局、未来和跳出农业看农业,重点推进工作思路创新、政策创设和方法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