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合作社带动农户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的思考

2016-04-02 05:33:50周洁红武宗励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安全控制成员农户

■ 文 / 周洁红 武宗励

完善合作社带动农户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的思考

■ 文 / 周洁红 武宗励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农业产业发展安全和消费安全的基础。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责任不可追溯性造成的市场失灵。因此,贯穿农产品供应链全程、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透明度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被认为是从根本上预防农产品安全风险的主要工具之一,而源头档案记录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基础。但根据本团队在2008年、2012年对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地区的农户调查表明,当前在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建立并按要求记录源头档案的农户比例并不高,且实施比例并没有随着试点开展而逐步提高,源头档案记录制度执行普遍不力。究其原因,与试点地区农户生产分散、组织化程度偏低、文化程度低且老龄化有关,更与农户普遍感到生产档案实施对提升农产品销售价格的作用并不明显有关,调查结果同时也表明,产业化组织对源头档案记录制度的实施发挥着有效作用。这印证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供给与有效追溯体系建立的关键在于解决因追溯行为而产生的经济问题的理论观点。因此,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产业化组织统一管理、统一服务作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控力度和生产信息记录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是中国长效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必然选择,而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带动农户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的一种有效载体。

合作社带动农户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难点

随着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安全已经成为合作社经营发展的生命线。为规范成员或非成员的行为,明确其责任,提高合作社经营效益乃至提升合作社的产品竞争力,合作社需要实施统一的生产标准和档案记录,这是当前合作社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的内驱力。而政府在合作社实施质量安全追溯方面提供的大量的资金补贴、培训和技术支持等,则是当前合作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外部动因。根据本课题2014年对浙江省现代经营主体调查反映,龙头企业实施质量安全追溯档案效果最好,家庭农场虽刚刚起步但质量安全追溯仍优于合作社,为何近85%的合作社认为实施质量安全追溯有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更有保障,但真正执行效果不如其他产业组织?本文认为影响合作社实施档案管理的主要难点为:

第一,合作社经营规模小,实施质量安全追溯能力不足。根据2014年对浙江省11个地区的55个区县1261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调查表明,合作社除在经营规模方面比家庭农场大,在法人主体年龄、文化程度等反映经营主体实力方面都不如其他两类主体。764家专业合作社调查表明,当前合作社拥有成员的平均规模为67.7户,中值为30户;71.1%的合作社理事长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年龄中值为47岁;成立年限短(集中在5年—7年),虽然61.3%的合作社拥有产品品牌,但52.2%的产品销售以本地为主,品牌影响力弱。课题应用经营规模、法人文化程度、产品市场销售结构指数、品牌拥有等对三类主体实施质量安全追溯动机以及妨碍经营主体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的因素进行分析表明,相较于其他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的动机受政府规制驱动占比最大,其次是内因驱动和市场激励驱动,并认为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提供、人力资源局限是影响合作社实施质量安全追溯实施的主要难点。

第二,合作社内部治理规则不明,实施质量安全追溯激励不足。当前多数合作社尚未针对成员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建立针对性奖惩制度,如记录生产档案会有奖励,出现不合格产品会进行经济惩罚等,导致成员违规的成本低。没有针对性奖惩制度,退出越自由,搭便车的激励越高,合作社监管难度就会增加,质量安全控制水平就会降低。

第三,合作社成员异质性明显,监管追溯成本高。亲缘等关系是当前合作社建立的基础,这些关系以及因这些关系而形成的信任是当前合作社缺乏治理制度条件下控制成员实施质量安全的关键,但合作社与带动农户间却可能缺乏这样稳定的关系网络,加上带动农户普遍老龄化严重、文化程度较低,因此,这种“以人治事”的管理成本会随着带动农户的增加、成员异质性的增强而急速提升。调查显示,当前合作社带动农户数量超过正式成员数量,且合作社规模越大成员异质性越高,因此,当前合作社带动农户实施追溯监管成本很高。

第四,合作社自主品牌弱,农产品优质优价尚未实现。要求农户建立规范的生产档案,除了记录所需花费的时间之外,监督合作社内部成员如实规范记录也需要大量人工成本。在当前合作社农产品品牌无论在市场份额还是产品差异度、知名度都比较小,未形成品牌溢价的情况下,合作社很难收回这些质量监控成本,优质不优价使合作社质量安全追溯行为难以保障。

完善合作社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建议

第一,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合作社自我经营能力提升。政府在促进合作社数量发展的同时,当前应转入促进合作社做强方向发展。除继续加大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外,应加强合作社资质审查以及对合作社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的扶持,并通过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保障各项扶持政策、资金的落实;其次,加强合作社人员在市场开拓、现代经营管理水平方面的技能培训,并以“大学生村官”制度为契机,完善合作社人力资本提升的引进工作机制;第三,通过土地流转、提高进入门槛等途径推动合作社的规模化经营及合作社与合作社的联合经营,促进合作社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延长产业链,获取更多利润;第四,加强消费者教育,引导消费者为优质买单,增强合作社实施质量安全追溯的市场激励。

第二,完善合作社内部治理,提升质量安全监管效率。首先,合作社应将内部治理规则的建立与完善作为自身能力建设的重点,逐步实现包括档案管理在内的一切经营活动治理的规范化;其次,适当限制成员退出自由以保证合作社初期稳定运营,促进内部成员在质量安全控制上形成真正“合作”,从而能够真正发挥内部监督在质量安全控制中的作用。

第三,完善档案记录,降低档案记录成本。基于合作社成员、非成员档案记录实施较为繁琐、监管难等问题,政府和合作社应结合标准化推广工作,优化生产档案政策设计,借用电子手段,简化记录形式与传递,加大农户生产档案的检查力度与不规范记录的惩罚力度,提高其违规成本,增强合作社实施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的执行力。

第四,以品牌为契机,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以产品的标准化带动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完善生产档案,规范农产品包装和标识,以便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塑造产品质量差异,实现品牌溢价,同时以品牌的收益反哺生产档案及质量安全控制的投入,确保合作社实施质量安全追溯行为的持续,确保合作社能够逐步发展壮大。

〔本文为国家自然基金(71273234):基于环境协调发展框架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研究;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5C25001):新常态下浙江“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持续发展路径优化与对策研究的成果〕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栏目编辑:孙超超

猜你喜欢
安全控制成员农户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18:20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机械设计自动化设备安全控制研究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5:46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