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丽
安海彩扎工艺是闽南地区传承已久的一项本土工艺,是我们安海人引以为傲的文遗财富!然而,随着一代代老工艺人的离去,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會这样的手艺了,安海彩扎工艺濒临失传。如何针对中班幼儿的能力水平与年龄特点,开展适宜的彩扎灯传承教育活动,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经过不断的实践、研讨与创新,我们从中获得了些许体会。
一、做好充分准备,深入了解彩扎
为了深入了解彩扎工艺、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除了上网查阅彩扎灯知识,收集文字、图片资料之外,我还特地探访了安海仅剩的彩扎灯作坊,向老工艺人黄雪忍婆婆学习彩扎灯的制作:从捆扎灯骨、糊布贴纸开始,再到上彩、上桐油,认真学习彩扎技术,切身地感受了家乡传统艺术的妙趣与魅力。
二、丰富相关知识,激发探究欲望
首先,从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自然而然地引出彩扎灯活动。竹子是彩扎灯必不可少的材料,也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品。所以,一开始我们便由“认识竹子”入手,让孩子在玩竹子、画竹子等活动中认识竹子,喜欢竹子。从竹子、竹制品开始,再一步步拓展到竹篾、灯骨、彩扎灯,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丰富了,对彩扎灯的了解也越来越全面了。
其次,整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萌发幼儿了解彩扎灯的愿望。为了全面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热情,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活动、游戏体验活动、与手工艺人的交流、学习活动等,在新颖有趣的体验课中,孩子们的情绪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对家乡的彩扎工艺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与兴趣。
三、选择适宜材料,逐步掌握技能
材料是支撑幼儿活动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所以说,投放适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关健。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依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作发展水平,对材料不断地进行调整、改进,如定制平滑、易弯曲的薄竹篾;在竹篾两边各钻一个小孔(方便幼儿穿过电话线,固定竹篾造型);将固定用的细铁丝换成了更为安全的电话线;课前用砂纸将竹篾表面磨平磨匀,将材料的不安全性降至最低(当然,还必须向幼儿反复强调操作时的安全事项,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等,让孩子们的操作更便利也更安全。
而在学习扎灯骨技能、上彩方面,我们注重引导幼儿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掌握各种技巧。例如,扎灯骨技能的学习上,我们从最简单的扎制各种平面竹篾开始,再引导幼儿将各种形状组合成型,帮助幼儿巩固扎制竹篾技能的同时,也拓展了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最后,引导幼儿学习扎制立体灯骨,为编制竹篾活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四、挖掘社区资源,共促文化传承
《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为了引导幼儿全面、深入地了解彩扎工艺,我们充分挖掘了社区教育资源,与本地区的民间工艺人取得联系,开展“一进一出”的教学活动。
“进”指的是“请进来”,比如《民间艺人入校园——百变竹篾》这一活动,我们就邀请了安海竹编厂的工艺人到我们的课堂,为我们展示竹篾的削制和竹制品的制作过程。“出”指的是“走出去”,比如在《看阿婆糊纸去》活动中,我们就把课堂移到教室外,让孩子们在民间彩扎作坊中观看工艺人现场制作,并亲身体验民间工艺的妙趣,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制作愿望。
五、注重家园合作,家园齐乐融融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从课题准备阶段开始,我们就与家长进行了多次的交流与探讨:家长会上的共同策划、调查问卷的积极配合、材料收集的共同努力……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成为了我们课题的开展的坚实后盾。而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协调合作,根据课题的进程配合学园开展相关工作:丰富幼儿彩扎知识、带领幼儿参观灯展、引导幼儿共制花灯、鼓励幼儿尝试糊纸、来园配合制作——亲子扎灯上彩等,促进幼儿发展的同时,家长们自己也得到了成长,对家乡的彩扎工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许多家长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试不知道啊,我们安海的彩扎灯制作真有趣!
六、活动不拘一格,工艺旧貌新颜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法、形式及手段丰富多样,应有机地、综合地利用这些方法、形式和手段。
在传承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促进幼儿彩扎工艺的学习与创作。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在了解彩扎灯的意义时,有孩子问我:“老师,是不是爸爸妈妈买了彩扎灯回来祭拜,愿望就能实现了?”我是否在传播迷信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我最终给予孩子这样的答复:彩扎灯上的图案画着爸爸妈妈们的心愿,所以大人们愿意通过祭拜彩扎灯的方式,来祈求孩子们健康平安。但是只靠祈求是不够的,父母的细心呵护与精心培育才是最重要的。由此,我们还延伸出了一堂有趣的绘画活动《心愿彩扎灯》。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抢救、保护并传承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是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但是毕竟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也应看到: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无论如何在创作观念上或是创作技巧上都可能受到了历史的局限和旧时代的烙印,甚至于一些民间传统文化还会夹杂腐朽的、封建迷信的因素。这就需要我们站在新时期的高度,从科学的视角、现代的观点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加以甄别,从而更科学地开展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活动。
鲁迅先生曾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家乡传统彩扎工艺的传承教育也是一样,让我们充分挖掘身边一切资源,为文化传承提供有利条件,让民间艺术走进课堂,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开拓园本教育的新路,让闽南文化艺术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