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龙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程理念下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愉快,从而愿学历史、好学历史,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体。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穿插历史小故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
历史是丰富的,有很多鲜活生动的人和事,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例如在讲述国共十年对峙时,学生对“左右”倾错误容易混淆,搞不清楚陈独秀、王明到底犯了左倾还是右倾错误。教师可讲述其历史起源,古代雅典城邦政治中,有一个机构叫“长老会议”,在讨论或决定重大问题时,站在长老右边的人观点比较保守;站在长老左边的人观点激进。因此,“右”代表保守、“左”象征激进。这样,学生理解此问题就轻松愉悦。
二、设置探究小专题,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山西大槐树移民
古大槐树,又称洪洞大槐树,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这里洪洞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为什么?
元朝末年,元政府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发,终于激起连绵十余年的红巾军起义。元政府予以残暴的镇压,争域夺地的殊死之战时有发生,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战乱的创伤未及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几成无人之地。在元末战乱时,蒙古地主武装察罕贴木儿父子统治的“表里山河”——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明朝灭亡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据记载,晋南洪洞是当时山西人口最多的县。明朝时在洪洞城北二华里的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僧众很多,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车马大道从树荫下通过。汾河滩上的老鹞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為壮观。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晚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窝显得十分醒目。移民们临行之时,凝眸高大的古槐,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鹞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令别离故土的移民潸然泪下,频频回首,不忍离去,最后只能看见大槐树上的老鹤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鹤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传说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你若有兴趣,不妨自我查看。
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人们一步一回头,大人们看着大槐树告诉小孩:“这里就是我们的老家,这就是我们的故乡。”至今移民后裔不论家住在何方何地,都说古大槐树处是自己的故乡。由于移民的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以后迁民们大多喜欢背着手走路,其后裔也沿袭了这种习惯。
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通过对这一小专题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去探究历史知识,提高概括能力、从历史事实中得到自己的结论。
2.巧妙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历史小专题,引导学生去探索研究
完成相应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如红西路军的探讨;哈密红西路军入疆纪念碑的由来;朝鲜战争中国该不该出兵等。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求知欲
直观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它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促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更容易地领会和接受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电影、电视、录像、录音、投影、图示、实物模型、电脑动画等教学手段,向学生再现历史现象,完善知识传递媒介,调动一切视听感觉,使抽象的知识尽可能地具有形象、生动的特征,这可促进学生理解知识。如讲《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让学生看邓世昌和黄海大战的视频剪辑片段,创设学习气氛,然后再带着感情去讲解有关内容,激发了学生浓浓的爱国之情,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样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历史场景、事件和人物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子里,激发了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组织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时常组织一些活动,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唐诗宋词朗诵会、外出参观等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中国近代史知识竞赛”,其范围就是中国近代史的方方面面,同学们踊跃参加。活动的开展,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近代史知识。如中央电视台在播放《我的1919》时,刚好教学进度也到了五四运动之前,我们就通知高中三个年级的同学收看,当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就让学生阐述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他们讲得头头是道,语言表述也较为准确。类似这样的活动,都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良好的途径。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离不开这个前提。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因此,要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兴趣在学生学史过程中的动力和作用,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持久地、主动地学习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