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基于以上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让学生在“熟读”中实现“其义自见”在“读懂”中发展语言,在读课文中实现“陶冶情操”。从而达到“增长知识,受到教育,发展思维,丰富情感”的目的。
一、熟读
必须强化预习的功能,强调初读、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读得流利,达到朗朗上口。
人人做到三读:一是读得正确。结合查字典,清扫阅读障碍;二是读得通顺。做到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三是读心。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不对课文内容串讲、串问,只作适当的背景介绍及个别难于理解的词句点拨,以增加学生多练的机会,使其逐步做到四会:一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词句、读懂课文;二会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自己解决问题;三会动笔在读过的文章上圈、点、批、注;四会自己提出疑问,参与讨论。并在读的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思考问题中,发展思维;在讨论质疑中,发展语言。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和理解。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在导入新课后,要求学生按上述要求把课文读几遍,然后分段检查,一段课文分别找几个学生读,在检查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把“院子”的“子”读成zǐ,把“染红”的“染”读成yǎn等,我便及时给予纠正,在学生一段一段地读正确后,再让学生把课文连起来读几遍,达到流利,熟练的要
二、读懂
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理解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通过熟读,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读懂的任务主要是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字义及词句,进一步弄懂课文所表达的内容。在引导学生读懂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思考。如《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揭示课题后,可以先指导学生弄清什么是“脱险”,再围绕课题提出这样的问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于是,会出现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小稻秧最后脱险了吗?怎么脱险的……通过这些启发性的发问,学生读书认真思考,认真地分析判断,针对问题学生进一步读懂了课文。在进一步读课文时进行自我质疑,教师可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依据课题提出问题;依据人物的言行提出问题;依据重点段、重点词语提出问题。如《军神》一课,学生从这几方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①军神是什么意思?文中军神指谁? ②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事?③年轻人的伤势重吗?他选用麻醉剂了吗?为什么?通过自我质疑,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并能做到敢于质疑,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好准备。
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读书解决,通过反复准确、流畅,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必要时可进行同桌或小组讨论。
三、读深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感情色彩。
读深的任务之一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有表情地朗读,从而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感情色彩。如《北风和小鱼》一课,在学生读懂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这篇文章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有的学生说,在对话中,北风说的话要读得轻松,速度适中,声音高昂一些,读出北风得意的表情;有的说,小鱼说的话要读得果断,有气势;有的说,北风在第二次吹风时,要用气极了的表情读,让人感觉北风太生气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了课文中北風和小鱼的不同语气,不同表情,掌握了应该怎么读等问题,这样,便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证明他们的脑海里已经再现了文章的内容,体会出文章的感情了。因此思想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读深的任务之二是在体会文章感情色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提炼,使之抓住本质。如学完《牧童和狼》一课,我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然后思考,这则寓言故事可抓住哪几部分进行复述?有的说可分两部分:一部分故事内容,另一部分是故事寓意。有的说可以分为三部分来复述,一是狼没来,牧童说谎,二是狼来了,牧童大叫也没人来帮他,三是故事寓意。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并能按自己的概括将故事复述下来,而且语言生动,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读深的任务之三是要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就必须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读。通过想象体会语言形象,不光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形象性比较强的课文要在想象中读,就是在文字比较枯燥的说明文也可以在想象中读。如《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是一篇说明文,通过“蜘蛛网”展开想象,想到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感性认识国际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与人们的密切关系,从而达到促使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读深的任务之四是引导学生在感受中读,课文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除了从课文中学习语言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读,去感受。
1.抓住重点词句,运用朗读、比较、揣摩等方法去感受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如《大江保卫战》一课中。“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抓住了这些重点语句,通过品读,才能深刻地理解课文,并在读中体会战士们舍身为国,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2.模仿、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
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教师可指导学生对人物的运用语言、神态、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模仿、表演,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当战士们弄清真相后矛盾、痛苦、崇敬的复杂心情。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强化读的训练,从读入手,以读为本,来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读的能力,以利于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素养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