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帮木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存在德误区及解决策略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理念,让很多学校和教师对教学产生了新的认识。然而,在我们看到种种新气象、新特点的同时,仍然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误区。因此我们要认识一下几点错误的教学措施。
一、对学生定位的错误
1.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制定过高的目标,使学生望而生畏
教师要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制定学生能够接受的训练目标,避免罢免拔苗助长。在作文教学中实行循序渐进的目标推进方式,同时照顾到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求,制定出弹性习作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写作。在评价时,也要采用不同层级的评价标准,使学生都能得到鼓励,并不断地得到进步。
2.不顾小学生实际,过分强调语言句式的使用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方块汉字,语言表达上尚存在欠缺,在文字叙述上则更是会出现在成年人看来不成规矩、不合逻辑的句子。有的教师面对学生松散、跳跃的表达,会无情地指出其不合“规矩”的句式,并逐一加以校正,看着满纸的红色字迹,学生会觉得自己做得很不好,久而久之,在努力改正的表面下,也许会形成一颗缺乏自信、失去孩童特有的童真的心。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的限制,对童真的语言和句子不苛求其符合成人的阅读和写作标准。换一种角度,换一种眼光去欣赏孩子纯净的内心的表达。对于实在不成句子,不通顺的表达要耐心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明白表达的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学生自然不会永远停留在如此幼稚、简单的表达层面上。
二、思想指导不当
1.认为只要教给学生写作的范式,学生就会很快地学会写作
对于学生在写作上存在的困难,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在教给学生写作基本常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作文不过是一种用文字抒发内心情感的方式,写人要让读者如见其人,写事要让读者如亲身经历,抒情则要让读者与自己达成共鸣,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能达到,要耐心的给予指引和指导。从低年级的写话到高年级的叙事、抒情等作文,学生需要逐步地形成写作的能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空间,让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气。
2.认为学生只有多写多练,才能使文笔长进,易于写作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感受,适当的安排写作任务,在安排作文前应明確本次作文要达到的训练目的,适当的、精炼的选择作文训练内容,让学生最有效地获得作文方面的进步。在拟作文题目时也要注意符合小学生的情感和兴趣,让学生觉得有写作的需求。这样的作文训练一方面能使学生对作文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则能够保证作文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在作文方面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忽视阅读积累
近年来小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1.现代媒体的充当掠夺
随着电视及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的普及,给学生听觉、视觉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享受,残酷无情地掠走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高科技带来的艺术节目虽然也传播知识和文化,但它又岂能替代一个人在静静的阅读过程中历经的心灵磨砺和在独自思考后生成的深层创造精神呢?
2.图像书籍的冲击
当前小学生专心阅读名著的并不多,那轻松、幽默的卡通类、漫画类书籍更受小朋友的欢迎,以至于不少出版社不得不将一些名著编写成卡通书籍,以图代文,迎合少年读者,且不说其质量如何,试想:孩子们长期阅读这些图像书籍,其语言的感悟能力又如何提高?又如何写好作文?
3.功利阅读的挤压
家长和学生买得最多的课外书就是五花八门的作文指导书和名目繁多的各学科教辅资料。原因不言而喻,皆因升学压力大,不少教师和家长甚至将课外阅读与常规学习对立起来。在这样的状况下,何谈学生阅读面的拓展和阅读量的增加?“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可以说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学生只有在阅读中,不断汲取文字的精华和情感的陶冶,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展现灵气。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递进地安排阅读内容,由简到繁,由通俗到高雅,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享受文学的熏陶,提高写作能力,也完善人格。此外,教师还要和家长做好及时地沟通,在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下,共同为孩子的写作与人生而努力。
四、忽略生活体验
在文学艺术界,流行最广的一句话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作文也和艺术创作一样,要以生活为基础,为源头,教师往往都只重视学校课堂教学中采取各种方法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而忽略了生活这个大课堂。学生的作文离开了生活只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敲打。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体验生活,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教会学生选择新颖的视角观察、感悟、品味生活,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情绪、感受。教师和学校要开辟校外资源,丰富学生体验,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自然,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有目的的活动,获得经验,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
1. 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锻炼自主性
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可以给学生一件抽象的事物或一幅抽象的图画,让学生自由想象,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并加以描述。写话是学生写作的基础,如果学生在写话时的自由权得不到保护,这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发挥学生的特长,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写作的内容,写作的形式,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怎样想,怎样说,就应该怎样写,教师不要轻易否定。为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在评价学生的写作时,特别要注意保护好学生具有天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敢动笔,乐表达。
2.积极鼓励,适时赞扬,使学生获得信心
不是所有的学生的习作都能做到优秀,但出自孩子们童心的话语,一定会有某个地方值得教师赞扬和鼓励。教师应把握时机,给予赞扬和鼓励,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