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气候”为核心 重构知识体系

2016-04-01 07:35河北陈玉江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气候天气

河北 陈玉江

以“气候”为核心 重构知识体系

河北 陈玉江

“气候”关系到高中地理的各个模块,最适合学生四项基本能力的综合考查,是新课标高考的高频考点,也是地理学习的重难点。2015年教育部命制的新课标卷均多处直接或间接考查了气候内容,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其他各省试卷也大体相似。“气候”的考查往往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相关知识点融合在一起,依托区域背景进行考查。对于气候的复习应以“气候”为核心,将整个知识体系进行发散式整合,以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地理知识系统,培养灵活自如的运用能力,使学科素养不断升华。结合近几年高考的考查方向,重构知识体系包括五大模块,即天气与气候、气候因子与气候变化、气候的特点和分布、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模块一:天气与气候

天气与气候是相互联系,又有显著差异的两个易混概念,在复习时首先要正确区分两个概念以及各自的基本要素,避免答题时张冠李戴、用词不当。

1.时间尺度不同

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如气温、气压、风力、湿度等)和大气现象(如风、云、雾、降水等)的综合,这些天气要素具有多变性。气候是指某一地区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以冷、暖、干、湿这些要素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气候要素的平均值和变化值表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

2.形成因子不同

天气受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控制,气候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形成。

3.二者的关联性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变化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在备考中,应注意对天气与气候概念和基本要素的区分和描述,尤其是术语的正确使用。同时,系统地分析影响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和影响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

【例1】(2015年北京卷)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

【解析】解答该题应依据位置、地形和气候统计图分析,使用术语描述气候的“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如季节特征、气候要素的多年平均状况等。

【答案】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75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2米/秒以下。

模块二: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与气候变化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性质三大方面。某一气候因子的变化会导致气候整体特征的改变,图示如下:

气候成因分析是气候学习的中心环节,掌握好气候形成的基本原理,形成系统的气候成因分析思路是学好地理的关键,这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

【例2】(2015年新课标Ⅱ卷)桑基、蔗基、果基鱼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农业景观和被联合国推介的典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基塘农业用地大部分变为建设用地,保留下来的基塘也变为以花基、菜基为主。据此完成下题。

该地基塘转变为建设用地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是( )

A.大气湿度增高

B.大气降水增多

C.近地面风速增大

D.气温变率增大

【解析】该地基塘转建设用地,湿地面积减少,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量减少,大气湿度降低,大气降水减少,大气比热容减小,气温变率增大,地面摩擦力增大,近地面风速减小。

【答案】D

模块三:气候特点及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主要从月平均气温变化和年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两个方面来描述,分布规律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个角度来描述,这也是气候类型的判断依据。列表总结如下: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1~67岁,平均(50.21±3.69)岁,不稳定型心绞痛者21例,稳定型心绞痛者18例,心肌梗死者11例。另选取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男16名,女14名,年龄38~67岁,平均(49.83±4.01)岁。所有入选者对此研究均知情同意,依从性良好,能够积极配合完成检验,且有完善的临床资料,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比较两组的性别构成比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类型 分布规律 基本特点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大陆中西部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10°~25°大陆东岸终年高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1500毫米)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中西部终年炎热干燥

续表

【例3】(2015年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完成下题。

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

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景观为沙漠中的绿洲,乙为高原雪山景观,甲、乙两地都位于30°N附近,故可判断甲为热带沙漠气候,与④图对应;乙为山地景观,图中出现了积雪,可以判断冬季气温一定在0℃以下,与③图对应。

【答案】D

模块四:气候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气候是自然环境要素之一,与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位置和下垫面决定了气候,气候影响着生物的发育、水文特征、土壤的形成、外力作用的特点和强度等,如下图所示。

综合分析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气候对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是高考的基本要求。

【例4】(2015年江苏卷)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

【解析】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纬度较低,受西南季风和地形的影响,水热条件好,故森林生长条件较好,林线高于其他地区。

【答案】D

模块五: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在必修1,2,3和选修3,5,6中均有体现。首先,气候是资源,可以为人类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服务,同时气候的异常也会造成自然灾害,如雨涝、干旱、台风、寒潮等,还会诱发洪水、滑坡、泥石流、虫灾等非气象灾害。

其次,气候又是重要的区位因素,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的区位选择都要考虑气候的影响,所以区域的综合治理必须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制定有效措施,城市的空间布局也不能忽视对气候因素的考虑。高考中最常用的手法就是以区域为背景,结合产业发展、城市布局、人口分布等考查气候的特点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例5】(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解析】读图可知,沿海地区位于6°N~7°N之间,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需要防范热带雨林气候带来的高温、潮湿、食物霉变、蚊虫、瘟疫、瘴气等危害。

【答案】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作者单位:河北省泊头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气候天气
天气变变变
天气冷了,就容易抑郁吗?
谁是天气之子
盛暑天气,觅得书中一味凉
气候变暖导致海洋生物生存环境恶化
Weather(天气)
咦?气候会变化?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