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海权不容触碰

2016-03-31 03:43李哲夫
南风窗 2016年7期
关键词:马汉均势海权

李哲夫

作为大国,还是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说到底,和美国对话,没有一定的实力是不行的。

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实行的是霸权主义,美国自己对此并不讳言。

为了维持美国的霸权,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在军事领域中的绝对优势,其中他们最为看重的又是,必须拥有在世界各大海域无可动摇的制海权。如果说,在欧亚大陆,美国还可以实行均势战略的话—虽然更多的它实行的是遏制性均势战略,那么,在海上它可没有给均势战略留下空间,它要的是必须遥遥领先的优势地位,不允许出现任何可以与之比肩的挑战力量。

美国自己就是制海权理论的发祥地。近代以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日益发现,国家财富的增长主要不是源于陆权而是源于海权的扩张,无论是商品输出还是资本输出,都离不开海上运输和对海权的控制,于是美国人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提出了著名的海权论,主张美国要想成为世界级的强国,就必须放弃“大陆主义”,采取更具有进取精神和竞争精神的贸易立国政策,这就要求美国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占领世界各大洋上的关键岛屿作为基地,以保护美国在海外的商业利益。

在马汉看来,海军的目标就是要打败一切海上对手,夺取制海权;同时海军又是一种最好的战略威慑力量。他指出:“以战争为其表现天地的海军则是国际事务中有着最大意义的政治因素,它更多地是起着威慑作用而不是引发事端,正是这种背景下,根据时代和国家所处的环境,美国应给予其海军以应有的关注,大力地发展它以使之足以应付未来政治中的种种可能。”一百多年来,马汉的理论始终为美国历代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家们奉为圭臬,从未动摇。

制海权的得失也往往紧连着大国的兴衰。伴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发现,先后崛起的几个殖民大国,无不是靠海上起家,而它们的衰落,也于制海权的丢失有关。这些历史事实,根深蒂固地扎根于美国的历代统治精英,在他们心目中,谁赢得了海上,谁就赢得了胜利,赢得了霸业。

在当今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中,囿于实力所限,美国的战略精英们越来越倾向于采取均势战略,这不但有利于用巧实力制衡它认为的对手,也可以防止自己的某些盟友做大,从而收到一石二鸟的作用。对此,美国可谓深得大英帝国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对欧洲大陆长期采取错综复杂的均势政策的精髓。英国之所以能够游刃有余地推行这一政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拥有对英吉利海峡及其周边海域的制海权。因而,美国要实现整个21世纪的全球霸权,要长期对欧亚大陆实行均势战略,它就要保持对各大洋海域的绝对制海权,以便可以随时相机投放自己的力量。

正是为了保持绝对的制海权,美国才对中国正常的海军建设十分敏感,备加关注,认为这是对美国海权地位的挑战。这实在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蛮横逻辑。

中国本来就是海洋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有一万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目前国家尚未实现完全统一,且有众多历来有史可凭有法可据属于中国的岛礁被他国侵占,为了捍卫祖国的领土、领海,实现祖国的统一,也为了保卫中国正当的海外权益,适当增强海军力量,不是天经地义的吗?然而,美国感到不平衡了,它要对“亚太再平衡”,于是调兵遣将,要把2/3的海外军事力量都部署在亚太地区,用以加固它的岛链防线,阻遏中国的发展;于是它不断唆使相关国家在东海、南海挑动事端,对于中国在自己岛礁上的建设说三道四,并大拉偏架,不问是非曲直,凡是与中国发生岛礁争执的,它一概站在与中国相对的一方。

其实中国的海洋战略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近海防御,远海护卫”,可以说,这完全不对美国的制海权构成威胁,只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利益而已。然而,美国却如此咄咄逼人,甚至连别人自家海域的制海权也要干预,也要剥夺。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我们当然不应在它的威慑下屈服,不会停止在自己的岛礁上进行建设和布防,不会放慢加强海上力量的步伐,也不会不与之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坚决斗争。

与此同时,我们也一定要看到这一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这是由美国一贯的霸权逻辑决定的,也是由它还将长期具有海上军事优势的力量对比决定的,我们当然希望它能看清时代潮流,改弦易辙,但是恐怕很难。作为大国,还是要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说到底,和美国对话,没有一定的实力是不行的。

猜你喜欢
马汉均势海权
调停与求霸:从日俄战争看美国均势战略的设计与进路
西方的缺失:北约内部裂痕如何标志着全球新均势
简析“均势理论”
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
甲午战争与中国海权
综述均势理论的功能与意义
马汉“海上实力理论”简述
美国的“陆军马汉”厄普顿
马汉及其『海权论』
海洋观·海权意识·《河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