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背景下机电专业技能型人才协调培养的实践与体会

2016-03-31 13:35杨晶
职业·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机电专业高技能人才

杨晶

摘要:本文依据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对机电专业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阐述了广州市工业技师学院机电专业开展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的“一个对接,三位一体,精英教育”机电类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体会。

关键词:机电专业 校企共育 协调培养 精英教育 高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是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增强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增强企业的人才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根据粤人社发[2012]178号“关于印发《广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双制”办学指导意见》的通知”和穗府办[2013]2号“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的文件要求,笔者所在的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双制的办学合作机制,加强与企业优势互补,开展岗位互换、实习实训、技术开发、产品加工等。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了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初步实现了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双赢”目的。

一、工学结合,共同培养技能人才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旨在帮助学生实地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工作岗位职责,体验企业的管理模式,感受企业文化,进一步增强对课堂一体化教学的感性认识,缩短由学校到企业的“思想”差距,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0年,笔者所在学校与美的华凌制冷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成立了“美的制冷工学结合班”。采用学生在校学习与在企业实习的轮流交替、分阶段学习模式。落实国家关于“半工半读,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在培养模式上的灵活性。

二、顶岗实习,实践产业对接模式

根据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迅速组织开展技工院校与省级产业园对接合作活动的通知》要求,借助学院校企办搭建的与产业园合作平台,积极开拓企业资源,修订参与省级产业园区实习班级的教学计划,派送教师入驻对接企业进行学生管理和培养,提升对接的实质效果。

2011年,笔者所在学校与新勇艺国际集团进行合作,双方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定期选派教师参与学习企业管理机制、企业实习学生的管理和培养工作机制。笔者所在学校借助“实习实训基地”平台,将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学生在企业将结合所学专业特点,进入sMT部、组装部等生产部门,主要体会企业的工作流程、明确工作岗位职责、掌握企业的管理模式、了解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实践活动。这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手段更丰富、学习效果更明显,培养出了企业满意、社会认可的高技能人才。

三、开办企业冠名班,打造“订单学生”

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升级”,订单班已逐渐成为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拓展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培养成本,满足用工需求,是一项‘双赢合作。

订单班培养方案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订完成,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毕业的学生能迅速适应岗位的需要,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动派遣经验丰富的专家能手到学校指导学生,他们对学生侧重实践技能培养。除了把一线专家能手“请进来”,也有很多学生“走出去”,在冠名企业实习孵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接受职业指导与训练。

四、搭建平台,建立实习就业基地

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充分认识到学校与企业在软硬件方面各自的优势所在,可以对学生进行更接近实际的生产管理、现场管理,全面提升学校实训基地的功能和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

笔者所在学校与广州市粤隆自动化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建立了“校中厂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将实训基地建成企业的生产、研发基地和学校的教学工厂。同时学校和企业建立了学生实习制度和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安排实习内容,实现学生在校就能进入“实习就业基地”生产实习、毕业后也可在“实习就业基地”零距离就业,真正做到实习、就业一体化。

五、加强精英班建设,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笔者所在学校以职业任务驱动教育模式为主导,探索适合技校生培养的新模式——精英班教育模式。该模式横向以专业技能课程为抓手,纵向以课题项目为载体,贯穿学生德育教育及职业素养,打破传统学科知识,融合各知识技能点,采用基于“职业任务驱动”的一体化教学,在整个模式运行中完善和实现了职业任务驱动教育模式的三大体系,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

1.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精英班学生进入班级后,老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协助学生选取专业方向,在相关专业中选择符合自己特长的技术领域,完成精英班学生专业的再定向,使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有了明确认识并进行科学的规划。对于相同的技术领域,由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研发团队,每个研发团队都有项目负责人和明确的分工。整个研发团队模拟企业的运作模式,通过项目研发,不断提高研发团队的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构建科学的精英课程体系

为了适应精英班学生的发展,笔者所在学校在调研了多家企业的基础上,构建了机电专业精英班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删减部分过旧落后的知识,增加大量现代先进技术知识,糅合了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按照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以职业任务驱动的方式重新编排,新的课程体系更加适合基于“职业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方式,从基础的任务逐步过渡到比较专业的任务,最后达到能独立进行课题研发的能力。采用了分层教学、理实一体化、讲授、讨论、演示、实验操作等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师生间相互探讨、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3.推广精英班经验,实现整体学生同步提高

笔者所在学校机电工程系精英班学生培养模式探索实施五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总结精英班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机电专业的全部班级,使得各层次阶段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都有了喜人的提高。

笔者所在学院机电专业学生在各项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得各项成绩:2014年8月,获“赢在广州”第三届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创业大赛优胜奖;2014年10月,获“穗港澳荣智能家居电器安装”项目金牌;2014年11月,在“广州市属技工院校第三届师生创新设计大赛”获一等奖4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7个;2014年12月,在首届广东省技工院校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大赛中收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最佳人气奖2个、最佳创意奖1个的优异成绩。

六、建立完善客观的学生评价体系

笔者所在学校建立了全方位的学生评价方式和标准,包括专业技能评价、沟通表达能力评价、合作能力评价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等,可以全面且客观地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效果。同时,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仅仅体现在学习成绩上,更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沟通表达、与人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科学的测评体系可从多角度评价学生的专业技术、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分工、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七、小结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要坚持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更要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开展“校企共育”培养模式,充分进行校企合作,探索多种学生培养模式,是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任务中进行学习,学会解决职业问题的方法、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综上所述,切实将学校和企业、理论知识和岗位实践结合在一起,才是提高现代技工院校培养质量的唯一途径。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机电专业高技能人才
论实践能力对学好机电专业的影响力
分层教学在职校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分层教学在中职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