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211156)
青花陶瓷茶具的装饰美分析
潘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211156)
摘要:青花,中国传统瓷器制作四大形制之一,这种异域文化与华夏文明结合的产物历经千年而不衰。以青花制作的陶瓷茶具具有优雅、恬淡的魅力,其装饰之美因品茶人群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研究青花陶瓷茶具装饰之美的目的在于了解青花诞生的历史背景和其中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对比传统青花茶具装饰的文人与市井装饰的不同而对现代青花茶具装饰提供创新的依据。本文介绍了青花的缘起及传统青花茶具的文化底蕴,分析了传统青花茶具的装饰美,对现代青花茶具装饰的改进提出具体措施如下:丰富色彩搭配;创新器型设计;创新图形印制技巧。
关键词:青花;陶瓷茶具;装饰美
青花,又称青花瓷、白地青花瓷,是以一种名为“钴蓝”的矿石颜料在白色瓷坯上作画,再在坯体施以一层透明釉,经高温烧制而成。青花是中国瓷器中极其重要又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种类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瓷文化中一支独具魅力的艺术奇葩。
青花中的“青”在中国古代的含义是“靛蓝”,这是一种提取自蓝草,但颜色比蓝色更深的颜色,因此才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语,所以中国出现青花之前的瓷器颜色只有白、黑、绿等颜色。青花瓷中显示宝蓝色的关键颜料“钴蓝”并不是中国自有的矿产,这种昂贵的矿物原产自遥远的中东国家伊朗,之所以千里迢迢来到中国,缘起于中东地区人民普遍信仰的宗教——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教规中禁止信教者使用金银等贵重金属制成的器皿,古代中东国家的权贵与富裕人家既不愿违背教规,又渴望显示拥有的财富,于是将目光投向通过丝绸之路远道而来的中国瓷。瓷器不属于贵重金属,却因为诞生于遥远的中国且只能通过曲折的丝绸之路运抵中东而价值不菲。蓝色则是伊斯兰教推崇的色彩,将这二者结合产生的器物正应和了古代中东上流人士心目中“低调的奢华”的愿望。于是中东地区的商人将钴蓝做为色彩原料原料运至中国,由中国瓷器匠人按照客户要求的图案以钴蓝绘制在白色瓷胎表面,施以透明釉后烧成闪耀着如蓝宝石般光泽的“青花”。在现今存世稀少的元青花瓷,经常出现的菱形图案与西番莲花纹与土耳其最著名的“蓝色清真寺”墙壁瓷砖上的图案如出一辙,正是体现青花这一后世广受国人喜爱的瓷器实为异域文化产物的证明。
瓷器作为中国远古时期既已出现的一种盛装器皿,在古代先民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中国人最喜爱的饮品——茶,则几乎是与瓷器同时期出现的另一种中国代表性传统文化符号。“茶圣”陆羽曾在其著作《茶经》中就陶瓷茶具专门发表过看法——“瓷,雅器也”,足见陶瓷茶具在中国流传的广泛和受欢迎程度。青花作为茶具的品种瓷器尤其受到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推崇,这与青花的蓝白两色背后更深的文化内涵密不可分。白色是佛教的代表色,意味着圣洁与纯粹,但在世俗器物上仅以白色进行描绘则难免陷于沉寂之感。青花中的宝石蓝色描绘于纯白的底色之上,既打破了白色过于单调的氛围,又突出了蓝色的悠远、清丽,恰到好处地呈现出宁静、淡泊的气质,这种气质又正好迎合了儒家宣扬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君子之道。陶瓷茶具既是“雅器”,则必须由足够文雅的君子使用才相得益彰,正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青花与君子于是有了默契。青花的蓝与白又突出了与红釉或黄釉截然不同的俭朴之美,从一个侧面彰显了古代文人追求“俭者,德之共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司马光·《训俭示康》)的精神境界。因此,青花茶具几乎可以视同于文人茶具,尤其是清廉的文人最钟爱的茶具。
传统的青花茶具多用图案装饰,其次为文字,但无论是图案还是文字都会饱含文化内涵,尤其喜爱有吉祥寓意的内容。根据茶具使用人群划分,青花装饰又可分为文人装饰与市井装饰两大类。
3.1文人装饰
文人装饰指按照传统文人士大夫的喜好形成的装饰内容。中国读书人向来自诩君子,故对有“花中君子”之称的莲花情有独钟,不仅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高洁的品质自然被自诩为君子的文人所看重。也因莲与“廉”谐音,寓意“一品清廉”、“路路清廉”,因此莲花、莲叶、睡莲等经常见于青花茶具的装饰纹样中。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的兰、“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的竹、“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的菊、“松梢片片轻鸥落”的松柏等花草树木也因各自特殊的生长习性与文人追求的高尚品格有所契合,故也成为青花茶具装饰图案的常用选择。
至于文字的种类更是多种多样,除了在字体上有篆、楷、隶、行、草或更早些的金文甚至甲骨文的选择,更多的是选取名人大家的绝妙好词。或豪放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或婉约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亦或是陶潜的《归去来兮辞》以及郑板桥的“难得糊涂”等不一而足。以文字作为青花茶具的装饰既是文人士大夫闲时把玩精巧茶具的一大乐趣,也是以茶具上的文字装饰一抒胸臆或警醒自勉的途径。
3.2市井装饰
这类装饰因多用于普通百姓人家,故图案较文字更多。仍以莲为例,普通百姓对于这种花卉的喜爱不至于文人,不过世俗社会的莲花有了其他更生动、更生活化的寓意。莲花生长茂盛,结出的莲蓬里又多莲蓬子,这一特点被民间百姓认为是具有极强繁殖能力的象征,故有“多子多福”的寓意。而莲藕中多孔多丝的特点和莲与“连”谐音更是让充满想象力的普通百姓为莲花增加了更多吉祥喜庆的寓意。莲花也常与鱼同时出现的纹饰,寓意“连年有余”。莲花与鹭鸶的纹饰代表“一路连科”。童子抱笙、握莲蓬坐在莲叶上寓意“连生贵子”。莲花又被叫作荷花,荷与“和”、“合”的谐音又寓意“各合二仙”、“百年好合”、“合和如意”等。此外,民间视牡丹花为富贵的象征。葫芦谐音“福禄”。桃子常被普通百姓称为“寿桃”、“仙桃”,与长寿相关联。松柏与仙鹤表达“松鹤延年”之意。小猫与蝴蝶则谐音“耄耋”之年,也表示长寿等等。
文字的装饰则常见单个的吉祥字比如“福、禄、寿、禧”,或者以篆、楷、隶、行、草不同字体书写“寿”字,也有更加直白如“吉祥如意”、“富贵长乐”等等。
3.3其他装饰
除去文人与市井两大类装饰,也有涉及宗教纹饰的其他装饰,最常见的仍然是莲花。佛教文化中常常将莲花视作西方极乐世界的象征,因此许多佛陀往往以足踏莲花或坐在莲花宝座上的形象示人。原因在于佛教将西方极乐世界作为现实世界的对立面,现实世界是肮脏污秽充满痛苦的此岸。而西方极乐世界则是灵台清净宁静安详的彼岸,人只能通过修习佛法净化灵魂,才可能超凡脱俗由此岸及彼岸得到最终的幸福。而莲花独特的生长环境(在池塘的污泥里发芽)和生长过程(到水面开花结果)使其被理解为从凡尘俗世升华至洁净法界的圣物,自佛教传入中国后,莲花就被神化为佛国与佛陀的象征符号。至于道教中有“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仙去的故事,因此偶尔也可见以青牛作为道教符号的图案装饰。不过宗教范畴的装饰因有较多的忌讳,所以这方面的装饰相对要少得多。
4.1丰富色彩搭配
传统青花茶具蓝白两色的搭配固然足以凸显宁静与淡泊的文人气质,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当代社会的装饰时尚往往崇尚多元化、个性化于不拘一格,对于色彩则更趋向于明丽、鲜艳的搭配。传统青花色彩既有的“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尽管可以展示一定的层次,在旧时的茶具装饰中已经足够色彩分明,但在当代这个“无创新不生存”的社会中,茶具使用者中的年轻一代对纯粹以蓝白构成的画面难免感觉不足,不妨结合现代艺术门类大胆创新色彩的使用方法。比如改变传统配色中“头浓配正淡”或“二浓配影淡”的模式,直接以头浓配影淡进行绘画创作,使之形成如铅笔素描般黑白灰的立体效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又或者改变钴料中铁或锰的比重,甚至可以人为添加铜、钾等金属元素,使烧制后的部分线条或图案颜色发红或紫,使画面更加丰富、生动。
4.2创新器型设计
传统茶具的形状是以盖、杯、托三件组成的套式茶具,也就是俗称的“盖碗茶”,近现代又出现了有一个杯把和盖子的茶杯。但作为追求新颖、时尚的现代都市青年对于这样传统的饮茶工具显然会有太“土”的感觉,其宁愿用马克杯喝咖啡,或者用马克杯泡茶而不愿意用更具历史厚重感的青花茶具。作为当代设计师而言,顺应时代潮流也应当作为青花茶具装饰设计重点考虑的元素之一。既然一个杯把的茶具传统,不妨增加一个杯把。或者将杯口缩小而杯腹涨大呈圆弧形,在杯身饰以天空蓝的小花、小草,甚至可以直接绘制以三条弧线组成的极简笑脸。或者直接模仿自然界动植物的形状改变茶具的外形,比如将茶具制成竹节形,然后绘制片片竹叶散落在茶具表面……总之,通过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让饮茶的年轻一代充分感受时尚元素的存在。
4.3创新图形印制技巧
仿照数码照片印制技巧,采用“私人定制”的方式接受饮茶人个性化的图案订制,可将照片或手绘图画以数码打印的方式制作成花纸,再把花级适宜的粘放在陶瓷胚体上进行高温烧制,但最终会呈现出青花的效果,以这种时尚结合传统的手法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饮茶、爱茶、爱青花茶具的行列。
传统青花陶瓷茶具的装饰美不仅体现着传统艺术的璀璨,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现代饮茶、爱茶的中国人应当在熟悉青花历史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这一极具东方特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结合现代文明元素有选择地创新青花陶瓷茶具的设计,使这一古老的传统文明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吴和龙.浅析青花在陶瓷茶具上的装饰效果[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02:115-116.
[2]朱建波.浅谈“青花”工艺在陶瓷茶具中的运用[J].景德镇陶瓷,2012,03:20-21.
作者简介:潘伟(1983-),男,江苏睢宁人,艺术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装饰艺术设计、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