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论中国茶事服饰的文化精神
安静
(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茶事是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茶事过程中的服饰也是非常讲究的,这里面涵盖的文化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的。笔者从茶事活动的来源以及不同的分类出发,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分析,试图总结我国当代茶事在不同的活动中的特点,分析中国茶事服饰的文化内涵。用这篇文章作为传播茶文化的载体,以茶艺表演的核心思想为经度,以服饰文化内涵为纬度,编织出文章的总体框架。希望通过研究不同茶事不同类型,进而探讨其中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中国茶事;茶事服饰;文化精神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有着非常悠久的茶文化,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作为我国文化载体一部分的茶艺馆,也已经成为我国茶叶经济最重要的一部分。茶事服饰的出现是职业个性和艺术个性共同结合的必然产物,同时,茶事服饰也是茶叶经济的延伸产品,茶事服饰也要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为我国茶叶经济和茶事发展增加一定的文化竞争力,提升人们的文化消费品位。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4P”的营销理论作为茶事服饰发展的基本理论方针,开发产品时,一定要抓住其中的文化内涵,确立产品准确的价值坐标、因地制宜、因茶事而异、依托已有茶文化品牌,实施有效的市场拓展,专业化的茶事服饰对现代茶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茶文化的发源地,茶事历史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茶圣“陆羽”在他的《茶经·六之饮》中就有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事文化是我国茶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征、东方美学特征和时代特征。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茶文化的影响也就越来越深远,茶不仅能解渴、保健,更是给人带来莫大享受、满足精神需求的健康饮品。所以说,茶文化也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茶美学内涵丰富,是立足于现实追求理想的美学,是茶文化的精髓,也是茶艺的灵魂。
一直以来,美学作为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随着这门学科的日益细化,茶美学也就应运而生了,而熟悉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也就对研究茶事服饰的本质更加得心应手。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对美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直到现在还是没有一个非常权威的定义。从中国古典美学看,美学偏向于精神和心灵方面的享受,我们认为,茶的美是自由的,是没有限制的,他不仅包括茶本身的色、香、味、形所带来的感官愉悦,还涵盖了我们在进行茶事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精神愉悦。但是,无论它有多少表现形式,茶的美则始终都要围绕茶事活动展开。
茶的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含了音乐、舞蹈、饮食、服饰、戏曲、建筑、书法绘画及人文精神等,是一个综合体,是一种在舞台上或者室内表演的关于泡茶和喝茶的艺术。我国的茶艺美学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和审美活动。茶艺主要是通过茶艺表演着加上舞蹈、音乐、服饰等很多元素展现茶艺的美学特征。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但却各持己见,有的认为茶艺的特征是:清、淡、和、真;有的认为茶艺美学特征是:自然之美、淡泊之美、简约之美、虚静之美、含蓄之美等。
以下主要是从茶美、人美、境美和艺美四个方面进行探究茶艺的美学特征。
茶是茶艺中最重要的载体,也是审美客体,在茶事过程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对茶的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直接认识美,发现美和感受美。
1.1色之美
关于对茶的形色之美的赞誉,唐代诗人杜牧在它的《题茶山》中写道:“善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茶的形色是自然形成的,它的形态、色泽、嫩度与其品质有一定的相关性,陆羽《茶经》中就有这样描述:“野者上,园者次;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在冲泡过程中,茶叶吸水膨胀呈独特的外形,似翠竹、似亭亭玉立的少女等。不同的茶类具有不同的色泽:红茶茶汤色泽红艳,乌龙茶则橙黄而清澈明亮等。茶的形色在视觉上给人美的享受。以铁观音为例,其形条索圆结匀净呈螺旋形,色泽砂绿青润;冲泡之后,叶底肥厚柔软、艳丽均匀,汤色金黄,青心红镶边,让人无限遐想,美不胜收。
1.2香之美
茶艺中茶香之美指的是茶泡出来的香气,这个香气是茶的灵魂,绿茶的浓郁板栗香,乌龙茶的馥郁花果香,红茶的蜜糖香、花果香等。这些茶的香气清幽淡雅,沁人心脾,让人回味无穷,引起了古代文人骚客竞相称赞。很多诗人都称赞过茶的这种香气。比如说唐代诗人李德裕写的“松花飘鼎泛,兰气入瓯轻”,就说明了茶的香气清幽如兰。而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写的《茶炤》中云:“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茶香袅袅,若有若无,人与茶香融为一体达到一种无我的境界。在茶艺表演过程中,茶香更易使人进入茶艺的境界,让人静下心来,忘掉凡尘,洗净心灵。
1.3味之美
茶的味之美指的是人们在喝过茶之后,口腔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带给人一种独特的品味,不同的茶能带给人不同的滋味,比如说:绿茶苦后回甘“初尝似带莲心苦,回味宁输崖蜜甜”,乌龙茶醇厚,花茶鲜醇带香等,茶味滋味醇爽,齿后留香,“细啜襟灵爽,微吟齿颊香”。一杯茶在刚入口时,可能感觉有点苦,但是仔细品味一下,就会有甘甜的感觉,让人心情愉快,其实,这就像人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苦尽甘来之后才能淡看、放得下,做一个襟怀旷达之人。
在茶艺表演过程中,人是作为主体的形式出现的,人可以是茶艺的表演者,也可以是茶艺的欣赏者,这是整个过程的根本要素。所以说,人的美才是整个过程最高的表现形式,也是茶艺美学的核心要素,依据美的具体内容可分为心灵美、仪表美、行为美。
2.1心灵美
古人有云:“茶之为用,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茶艺能够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它能够使人去除杂念,完善心灵,净化灵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通过喝茶还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晋代陆纳把以茶果来待客看做“素业”;梁武帝临终前嘱咐以茶为祭;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强调:“天下之士励志清白……不以蓄茶味羞,可谓盛世之清尚也”。
著名茶学家庄晚芳先生也提倡“廉、美、和、敬”即“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和诚处世、敬爱为人”。在饮茶过程中渗透着道德教育,品德修养,无不为净化社会风气,推行廉政,净化心灵起到积极作用。
2.2仪表美
茶艺中的仪表美,指的是茶艺的表演者和茶艺的观赏者都要保持衣着整洁干净,看起来落落大方,仪容保持整洁,手指要干净,这是对茶艺的最基本的尊重。
2.3行为美
茶艺过程中人的行为美主要体现在人的言谈举止和基本礼仪等,我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礼仪之邦,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和欣赏者都要做到举止端庄,谈吐文雅,彬彬有礼,待人诚恳,这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社会和谐。
这里的境之美主要指的是茶艺表演的环境,这也是组成茶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好的茶艺环境,能够提高茶艺的表演效果。这就要求茶艺表演的外部环境一定要清静幽雅,这个意境可以通过环境布置、背景音乐、服装体现。在这方面,我们的邻居日本就做的比较好,日本专门为茶道设计的茶室就强调“美”与“用”相结合,茶室的风格变得多样、精巧、谦和、淡雅。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和欣赏者在心境上都要保持一个“静”,古人认为静虚则明,明则通,无欲故静,心无欲,则虚而自明。以静为本、致良知、止于至善,主静立人极,虚、静的境界有着深邃、冷静而能应变的内在精神,是人与自然沟通的渠道。只有茶事参与者洁净身心,纯而不杂,如此才能进入到茶艺的境界,感受到茶艺之美,品出茶的精神。
在茶艺表演过程中,表演者的肢体语言以及他的表情和手势动作都能够给茶艺表演增光添彩。茶艺表演者的动作要自然柔美,柔中带刚;面含微笑,唇齿微启,“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只有这样茶事的参与者才能感觉到一种温暖和愉悦,而明眸善睐,美目传神,顾盼生辉,扣人心弦。
在茶艺表演过程中,还要有一定的解说,这种解说有助于茶艺欣赏者更快的了解茶艺,更快的进入到茶艺的境界之中。这就要求解说词一定要美,解说者的声音也要美。茶艺的解说词,一般情况下用的是成双成对的格式,比如说,乌龙茶艺解说词多采用主谓结构的四字格:孟臣净心、乌龙入宫、春风拂面、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祥龙行雨、鲤鱼翻身、三龙护鼎等;而绿茶则多才用“名动名”的五字格式:冰心去凡尘、玉壶养太和、清宫迎佳人、甘露润莲心、观音棚玉瓶、春波展旗枪等。这些美好的词语加上解说者抑扬顿挫的诵读和优美的背景音乐,声情兼具,共同体现茶艺表演富含生气和艺术感染美的效果。
总而言之,茶事服饰的文化精神和美学体现主要的关键因素是人,这主要是由于这一系列的茶事表演是由人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无论是茶艺的表演者还是茶艺的欣赏者都要一颗高尚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要有一颗“茶心”——浸透着茶的良心、善心、爱心、美心,只有具备这些,才能真正感受茶艺所带来的美的享受,真正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我们国家的茶艺之美是本质和形式相结合的,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避免不了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一些表演型茶艺,动作过于浮夸、做作,脱离现实生活,与茶艺艺术的真实性、自然性相背离。或只注重表演形式,而忽视泡一杯好茶。表演型茶艺应该在借助舞台、音乐、服饰等外在形式来表现茶艺之美,而不应该喧宾夺主,掩盖其真实美。
参考文献
[1]朱海燕.中国茶美学研究——唐宋茶美学思想与当代茶美学建设[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2]张法.王旭晓。美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
[3]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9:13.
[4]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49.
作者简介:安静(1981-),女,湖北人,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