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溪(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采茶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李明溪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采茶音乐最早起源于江西南部,后发展至其他地区,逐渐成为艺术形式中的一种。采茶音乐历经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其传承与发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具体分析了采茶音乐的发展过程,同时提出通过教育、引导、传承等三方法,为采茶音乐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采茶音乐;传承;发展
采茶音乐是我国汉族文化特有的一种歌舞题材,现今大多分布于广西、江西、浙江、湖北等地区。采茶音乐也可称之为“茶歌”、“采茶歌”、“采茶灯”,采茶音乐历经多年的发展与传承,其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因此,采茶音乐研究人员应注重对采茶音乐传承、发展的研究,从而探索采茶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使我国茶与音乐相结合的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
采茶音乐源于采茶过程中采茶人员即兴的歌曲。采茶音乐逐渐演变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既然是艺术表演,便对发展具有一定的需求。显然,农村地区的演出已然无法满足采茶音乐的发展,采茶音乐由农村向城市发展便成为必然趋势。然而采茶音乐向城市发展是以采茶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为基础方能实现,加之当时我国部分地区在大型节日娱乐活动的需要,逐渐推动了采茶音乐的发展,使采茶音乐逐渐由农村表演过渡至城市表演。在采茶音乐发展过程中,已出现部分专门表演采茶音乐的人员,这些人员以班为单位在舞台进行表演,而这些表演班只有在具有较大规模的活动情况下方进行演出。表演人员除专职表演采茶音乐的人员外,还有部分并非专业表演人员,在采茶季节还需进行农耕活动。采茶音乐由农村至城市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风格迥异的采茶音乐:客家采茶戏、茶歌、茶灯等形式。采茶音乐在发展过程当中也逐渐累积了众多的采茶爱好者,采茶爱好者对采茶音乐的追捧与投入,使得部分表演人员放弃半耕半唱的生活,将全部精力放置于表演当中,成为职业表演剧团中的一员。出现这种专业化演出团体,对采茶音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城市中部分生意人认识到采茶音乐对民众的影响,认为采茶音乐表演能够帮助自身获取较大的利益。于是经常邀请农村中的表演团体进程进行表演。通常情况下,表演班的表演从正月初一起始,持续两个月,直至二月方才结束。表演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关注度,所创收的经济效益也极为可观,为表演班以及组织表演的带来丰厚收益。故而,采茶音乐在这一时期成为南方地区较为常见的音乐形式。音乐在发展一段时期之后,愈发受到人民的喜爱,便以此为契机,在城市当中建立专门表演采茶音乐的剧场,并将大量的表演班组成一个团队,令采茶音乐逐渐从乡土文化转化为艺术形式,成为我国地方艺术的一部分。同时,剧场对采茶音乐表演形式具有更高的要求,以客家采茶喜剧为例,客家采茶戏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较多的曲目,同时表演方式也更为丰富多变,且变得更为正规规范。由此可见采茶音乐在这一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20世纪三十年代之后,我国采茶音乐的发展趋于稳定,虽然依旧在发展,但发展速度却很慢。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采茶音乐才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我国政府在毛主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下,对采茶音乐文化的发展进行推动。这一时期,我国采茶音乐专业表演团体林立,对传统剧目歌曲中进行改编与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国采茶音乐保留了大量经典曲目。传统采茶音乐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也得到改善,同时较为正规的乐谱以及剧本也开始出现,使得采茶音乐的发展更加正规化,也成为较为正式的艺术形式。
虽然我国采茶音乐整体呈现发展趋势,但在发展过程中却受到不少阻碍。尤其以封建阶级统治时期为主。封建统治以儒家文化为主要指导思想,对包含浓郁乡土气息的采茶音乐并不注重,甚至对部分表演人员持鄙夷态度,认为其所表演的曲目过于低俗,不堪入目。故而,表演人员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除此以外,采茶音乐中重点表现人们对爱情与自由的强烈渴望,这与封建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在封建统治时期,曾出现统治阶级严令采茶音乐人员进行表演,甚至出现抓捕或处死表演人员的现象。
采茶音乐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其歌颂了农民的勤劳耕作,也体现了农民生活艰苦以及存在价值。同时对统治阶级进行嘲弄与讽刺,加之采茶音乐在农民当中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触怒了封建统治阶级。而在这一过程当中,表演人员个人素质便得以体现,部分表演人员为避免受到抓捕或受到迫害,沦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对采茶音乐内容以及形式擅自篡改,以便符合统治者的好恶,导致部分曲目内容空洞,有的甚至淫秽不堪,表演人员也只为哗众取宠。然而,在采茶音乐发展初期,采茶音乐表演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将音乐内容以及形式记录。同时,采茶音乐也没有固定表演形式,导致采茶音乐逐渐沦为一种低俗化的表演。封建统治阶级对采茶音乐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其对采茶音乐的阻碍行为,使采茶音乐在房间统治时期的发展变得缓慢甚至出现倒退,素质较高的表演人员,其生活极为惨淡,这一情况延续至民国方才略有好转。
事实上,采茶音乐虽然在民国时期得到人们的喜爱,曲目、形式等方面也得到丰富。然而表演人员以及表演班的社会地位却依旧没有得到提升。无论官僚资本主义以及人民对采茶音乐的热爱程度有多高,但表演人员本身去并没得到尊重。当社会大部分人称采茶音乐表演人员为伶人。表演人员所付出的劳动与所得不成正比,大部分表演人员频繁上台,即使是逢年过节也需登台表演。虽然如此,其依旧流离失所,不得不四海漂泊,生活颠沛流离。部分表演人员干脆放弃采茶音乐的表演,投入其他行业发展。使得采茶音乐流失了大量的表演人员,减缓了采茶音乐的发展速度。
新中国成立之后,本应繁荣发展的采茶音乐却再次受到打击。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国各类艺术形式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采茶音乐也未能幸免。无论是政治、经济或是社会环境,对采茶音乐的发展都极为不利。几乎所有采茶音乐的表演班都遭到强制解散,成员分别被派往不同地区进行各种工作。采茶音乐的生存空间几乎不存在,发展也已然停滞不前。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我国各地采茶音乐表演班也重新组建,并开始恢复演出。然而此时,人们对采茶音乐的热情度已经逐渐减退,甚至遗忘这一艺术形式。加之,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令人们更趋向与追捧经济利益,不再存在空闲时间欣赏采茶音乐,部分表演人员也开始下海经商,不再从事表演事业。听众与表演人员的大量流失,对采茶音乐也具有一定影响。
3.1通过学校教育进行传承
如今,我国对地方文化或地方艺术的重视提高,也建立了大量的艺术类院校。政府可通过办学力量促进采茶音乐的发展,同时使采茶音乐能够得到传承。作为当代的表演人员,须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在学习采茶音乐专业课的同时,学生还应学习语文、政治、乐理,使学生的知识素养得到提高,以便能够对传统曲目进行变化,或创新曲目,从而在完整传承原有采茶音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得采茶音乐得到发展与进步。
3.2通过政府引导进行传承
我国采茶音乐的传承如今依旧面临两个问题:其一,听众人数较少,大多集中于南方地区,北方或较为偏远的地区听众人数稀少。其二,表演人员较少,传承采茶音乐的人员依旧不多。可举办大量国家级比赛,给予采茶音乐机遇。如中国曲艺家协会与中国文联共同举办中国曲艺专业,设置的最高奖项“牡丹奖”,若采茶音乐表演人员获得该奖项,便能够提高采茶音乐的知名度,使得人们对采茶音乐更为了解,学习兴趣更为浓厚,采茶音乐便可以得到传承。
3.3通过新技术传播引导传承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为各类艺术形式传承提供便利。采茶音乐的传授与学习都无需面对面进行。采茶音乐表演人员可将曲目或授课过程录制成视频,放置于网络,供爱好者下载、学习。同时也可通过电视、网络进行演出,提高人们对采茶音乐的兴趣,也使采茶音乐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与人们的生活逐渐融合。现今的技术手段能够使采茶音乐得到广泛地传播,从而为采茶音乐的传承做出贡献。
采茶音乐表演人员还能够借助先进的设备记录自身表演,如利用摄影机记录《十杯酒》、《卖杂货》、《石榴花》等曲目。作为宝贵的影像资料传承后世,供人们研究与学习。不仅如此,设备记录可以大量复制,从而避免出现影像资料丢失的现象,同时,采茶音乐表演人员将视频上传网络,也无需担心视频会受到损害。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革新对采茶音乐的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采茶音乐的发展与传承对丰富我国艺术形式具有积极意义,然而我国采茶音乐的传承依旧缺乏系统化与规范化。采茶音乐若要得到长期稳固的发展,并必须改善自身的传承方式,适应时代潮流,从而为我国文化发展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李晓清.粤北采茶音乐的继承与发展[J].艺海,2010,05:45-47.
[2]吕彬.民族文化中的音乐表现——抚州采茶戏音乐文化的研究[J].音乐时空,2014,22:79-80.
作者简介:李明溪(1979-),女,辽宁海城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器乐演奏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