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奇武, 孔垂雪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成都 610041)
我国沼气产业化发展的新机遇
段奇武, 孔垂雪
(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 成都 610041)
为促进我国沼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沼气产业被钳制的现状,认为碳排放交易体系为我国沼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碳排放交易体系;沼气产业;减排潜力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加快,农村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政府逐年加大了对沼气工程建设的投入与支持力度[1-3]。但目前我国的沼气工程发展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距离,沼气产业仍不够完善[4]。然而2015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给我国的沼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5]。笔者就沼气产业的现状,基于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新的可能以及所需的相关准备展开三方面讨论。
农业沼气工程中分为户用小沼、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特大型沼气工程,部分地区逐渐使用大中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的方式来代替效率低下的户用小沼,而大中型沼气工程和特大型沼气工程主要是由养殖业和种植业用于治理废弃物污染而申请建设[6-7]。文章主要讨论由养殖业和种植业用于治理废弃物污染而申请建设的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气是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沼气产业是连接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资源循环链条[8]。当这样的交叉枢纽产业主要由养殖业和种植业作为主要支撑的时候就会产生较多的发展问题。
首先,业主重视程度不够,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业主主要以治理本行业内的废弃物污染,避免因环保问题带来的生产压力为主,从根本上属于“避害”的心理。因此沼气工程乃至整个沼气产业在他们的所有者那里并未得到太多的重视,也很难有较多的发展的空间[9-16]。
其次,被握在养殖业和种植业手上的沼气产业专业程度和自动化程度较低[17]。由于沼气工程的业主们对于新技术和自动化的消极对待,导致了大量的沼气技术被停留在了实验室,未能转化成为实际的效益。
再则,养殖业受疫病的影响十分敏感,而种植业则对气候条件要求较高,一旦出现了禽类流感、畜病或者旱涝,则会对养殖业和种植业产生巨大的冲击。当冲击过去之后,养殖业和种植业的生产会处于恢复阶段,无法再次完全启动沼气工程,逐渐就一些沼气工程因为这些冲击而停用乃至报废。被握在养殖业和种植业手中的沼气产业也会承受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冲击,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18-20]。
最后,沼气工程的副产物(沼渣和沼液)定位不够明确,不经过加工的沼渣和沼液很难进入市场卖出,这使得沼气工程的经济效益变低,进而更被它们的业主所忽视[21-22]。
综上所述,沼气产业作为治污产能的朝阳产业看似蓬勃地发展着,而实际上却被养殖业和种植业钳制着命运,前途未知,因此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23]。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4]。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25]。《京都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26]。今年9月25日,习近平主席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给我国的沼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27]。
2.1 沼气工程减排潜力十分可观
沼气工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由沼气作为能源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28]。由于燃烧过程中所释放的碳源于生物质,从碳平衡的角度出发,认为燃烧所释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零[29]。一般的沼气工程发酵罐密封后就不再开启,进出料都在罐底,由阀门和进出料泵控制,故一般认为沼气工程中不存在泄露[30]。据估计一个存栏量为万头左右的猪场日产沼气1200 m3,沼气工程的减排量每年ERemission为1626.24 tCO2e,显示出沼气工程巨大的减排潜力[31]。特别是碳排放权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将会越来越珍贵[32-33],那么相应的沼气工程作为减排手段,其经济效益也将为越发明显。
2.2 沼气产业的新机遇
2017年起我国将建设自主的碳排放交易体系[34],而有着巨大减排潜力的沼气产业毫无疑问应当参与其中。在碳排放交易体系将提供经济利益的转换和补偿机制,使得企业排污权的交易、温室气体排放的交易能够在这里进行,同时使得企业间的资金被技术能够互换[35-37]。建设好的交易平台将推动我国排污权交易市场、温室气体排放市场以及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38],参与其中的沼气产业将作为供给方获得经济效益,进而得到快速发展。
在推动碳排放交易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沼气产业作为交易体系的供给方,其巨大减排潜力将逐渐得以认可,从而得到资本的进入。随着资本的流入,沼气产业内独立的企业将逐渐涌现。这些沼气企业将提供处理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乃至于餐饮行业的废弃物处理的服务以获得服务费用,或者支付相应的原料采购费用。另一方面,独立的沼气企业将生产的沼气卖向市场,将沼渣、沼液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以替代现有的化学肥料,以期效益。巨大的减排能力也将在碳交易平台中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温室气体排放市场中获利。碳排放交易体系可以帮助沼气产业将产业内的蛋糕做大,而做大的蛋糕将会吸引资本流入,加速产业的建设,推动产业内技术发展,激发产业内市场活力,增长社会财富。如果缺失了碳排放交易体系,沼气产业其巨大的减排潜力无法得到有效体现,而沼气产业的现状亦会掩盖其巨大的经济潜力。无法获得更多的资本流入的沼气产业,继续被养殖业和种植业钳制发展。
现阶段,我国沼气产业参与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还需要借鉴国内外一些产业市场化的先进经验,利用政策激励,引导和支持社会各界发展沼气工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我国沼气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我国沼气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1 提高沼气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国发展沼气主要以治理农村废弃物为主、用能为辅,沼气产业远远没有纳入国家能源战略布局之中[39-40]。切实提高沼气产业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其作为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长期规划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制定明确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大中型乃至特大型沼气工程,可以使得沼气产业健康快速地度过战略转型期,以满足参与构建碳排放交易体系的需求。
3.2 开放沼气工程终端产品市场
改变我国沼气工程终端产品沼气及沼气发电非商品化运用的现状[41],开放沼气工程终端产品市场,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沼气工程,加快我国大中型沼气发展步伐。允许沼气发电入网,并制定相应政策给予扶持和规范[42],允许提纯达标的甲烷入网,并制定相应政策给予扶持和规范。沼气的终端市场是沼气企业获利的最直接有效途径,如果不能开放沼气工程终端产品的市场,沼气产业将不能获得应有的活力,参与碳排放交易体系更是无从谈起。
3.3 建立沼气产业平台
沼气产业若要参与碳排放交易体系,则需要有自己的数据平台。由相应的监管部门建立数据平台用以监测各个沼气工程的运行数据,以计算工程的实际减排量后方可参与碳排放交易。企业内部也需要建立内部的管理平台,用以监测和记录沼气工程的运行数据;统一的沼气产业平台不但有利于监管部门管理沼气产业,使其健康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政府的政府调整,特别是实施后端补贴政策,即按产气量或发电量实施补贴提供补贴标准和依据。
3.4 制定和完善的产业规范和相应的标准
一个健康活跃的市场,需要定制有完善的规范和标准[43],沼气产业也不例外。基于产业平台的建立,可以获得相应的数据以制定和完善规范和标准[44-46]。例如:在获取沼气原料时,针对不同的行业应当是收取处理费用还是支付原料费用,或者直接使用碳排放权用以交易?对于不同规模的沼气工程,政府是实施前端补贴还是实施后端补贴或者是双端补贴?这些问题的解答都是需要有产业平台的支持,经过长期论证后才可以制定和完善的产业规范和标准。也只有与之相应的完善的沼气产业规范和标准才能够为沼气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1] 刘莹玉. 湖北省农村沼气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0.
[2] 郭海丽. 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评价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 王 飞,蔡亚庆,仇焕广. 中国沼气发展的现状、驱动及制约因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2,01:184-189.
[4] 陶庆斌,张凌云,伍晓赞,顾滕锋,汪金辉. 新农村建设中沼气利用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J]. 绿色科技,2012,02:9-11.
[5] 王 煜. 碳交易:未来第一大能源市场[J]. 新民周刊,2015,48:41-43.
[6] 郭 晓. 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控制外部环境成本的补贴政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7] 张海成. 县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原理与实践[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8] 李景明,薛 梅. 中国沼气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可再生能源,2010,03:1-5.
[9] 张 晖. 中国畜牧业面源污染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10] 孟祥海. 中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11] 唐喜斌. 秸秆燃烧对灰霾天气的影响分析及其排放因子与颗粒物成分谱[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4.
[12] 于 彬. 辽宁省秸秆能源化利用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13] 陈 羚,赵立欣,董保成,万小春,高新星.我国秸秆沼气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J].可再生能源,2010,03:145-148.
[14] 徐传涛,乔富兴.浅谈畜牧沼气业发展[J].中国畜牧业,2013,04:74-75.
[15] 崔文文,梁军锋,杜连柱,张克强.中国规模化秸秆沼气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国农学通报,2013,11:121-125.
[16] 徐源畅,肖 俊,杨军章.发展畜牧沼气业的研究探讨[J].中国畜禽种业,2011,07:43-44.
[17] 曾伟民,曹馨予,曲晓雷,刘广尧,朱坤杰.我国沼气产业发展历程及前景[J].安徽农业科学,2013,05:2214-2217.
[18] 李秀金,周 斌,袁海荣,庞云芝,孟 颖.中国沼气产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J].农业工程学报,2011,S2:352-355.
[19] 孙振清,王香雪,王 凯,付国义.沼气发展障碍及建立沼气物业服务体系的可行性[J].可再生能源,2005,02:56-58.
[20] 王丽丽.沼气产业化基本理论与大中型沼气工程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21] 张国治,吴少斌,王焕玲,魏世清,王开勇,龙燕,邓良伟.大中型沼气工程沼渣沼液利用意愿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J].中国沼气,2010,01:21-24.
[22] 张 燕,王小燕,杨鹏,吴少忠.灵武市沼渣沼液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11,19:89,70.
[23] 刘 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24] 于贵瑞,牛 栋,王秋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中的焦点问题[J].资源科学,2001,06:10-16.
[25] 涂瑞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及其谈判进程[J].环境保护,2005,03:65-71.
[26] 张 帆,李佐军.中国碳交易管理体制的总体框架设计[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9:20-25.
[27] 段雯娟.中美新气候行动令人鼓舞[J].地球,2015,11:44-46.
[28] 颜卫卫,曹凑贵,李 峰.我国农村沼气CDM项目开发的潜力分析[J].中国能源,2007,09:32-34.
[29] 魏东洋,于 涛,刘 芬,牛 磊,董志龙,许振成.清洁发展机制(CDM)对中国农村沼气工程经济性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01:176-179.
[30] 河吉先.沼气发酵罐的设计[J].化工装备技术,2014,05:21-22,26.
[31] 田宜水,孙丽英,姚宗路,袁艳文,孟海波,赵立欣.中国农村能源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技术评价及潜力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2,03:124-127.
[32] 李 通.碳交易市场的国际比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3] 董文学.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与定价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3.
[34] 曲铮铮,盛馥来.可持续发展目标与绿色经济[J].环境保护科学,2015,05:7-15.
[35] 王毅刚.中国碳排放交易体系设计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
[36] 荆克迪.中国碳交易市场的机制设计与国际比较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4.
[37] 孙 伟.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体系设计及应用研究[D].上海:华北电力大学,2012.
[38] 雷立钧,荆哲峰.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4:30-36.
[39] 张海龙.中国新能源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40] 刘同良.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区域布局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2.
[41] 张丽香.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电力学报,2008,01:29-33.
[42] 张莉敏.德国沼气产业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农垦,2011,12:40-42.
[43] 李 颖,孙永明,李 东,袁振宏,孔晓英,许洁,董仁杰.中外沼气产业政策浅析[J].新能源进展,2014,06:413-422.
[44] 闫锡杰,卢丙文.搭建五个平台 发展沼气产业[J].中国财政,2006,08:44-45.
[45] 冉 毅,王超,罗秦,余小军,陈子爱,丁自立,席江.沼气工程物联网构建及应用分析[J].中国沼气,2015,01:65-69.
[46] 吴 进,闵师界,朱立志,程静思,李 谦,邓良伟,雷云辉,张 敏.养殖场沼气工程商业化集中供气补贴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24:269-273.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Biogas Industrialization in China
DUAN Qi-wu, KONG Chui-xue
(Biogas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Chengdu 610041,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biogas industrializ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iogas industry and considered, that the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 is a new opportunity for development of biogas industrialization of our country.
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biogas industry;emission reduction potential
2016-01-10
2016-01-22
段奇武(1988-),男,四川南充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沼气工程电气化研究,E-mail:defy75@163.com 通信作者: 孔垂雪,E-mail:kongchuixue@163.com
S216.4
B
1000-1166(2016)01-009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