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16-03-31 01:03:20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扬州225009
种子 2016年7期
关键词:种业种子科学

, , , (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经验交流·

浅谈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张新忠,郭宝键,吕超,许如根
(扬州大学农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

为适应国家种子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扬州大学于2012申报了教育部“种子科学与工程”备案专业,于2013年开始招生。在总结专业申报、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体会的基础上,就“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思考: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应以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合理的课程框架体系;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应用研究性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人才整合与人才引进、培养相结合,加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整体教学水平。采取导师制,增加学生专业实践机会,引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种子科学; 人才; 研究性教学; 培养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上游,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孟山都、杜邦、先正达等国外大型种子公司进入中国,其依靠强大的人才与技术优势,给我国本土种业公司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1]。为构建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国务院于2011年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明确提出“加强高等院校农作物种业相关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实习基地建设,建立教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提升农作物种业人才培养质量。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教学资源,加大农作物种业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为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为适应国家种子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2012年扬州大学向教育部申报了“种子科学与工程”备案专业,获批2013年开始招生,目前该专业已招生3届。在总结专业申报、专业培养计划制定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体会的基础上,就“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如下思考,仅供同行参考。

1 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及课程框架构建

专业培养目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的制定需要结合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应适应现代种业发展的需要,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学生不仅要掌握农学专业相关基础知识,还应具备从事种子检验、生产、加工、贮藏等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种子管理工作的能力。为保证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进入社会的广泛适应性,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应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4类。普通教育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等课程。基础课程包括农科类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包括高等数学、普通化学、植物学等课程。普通教育课程和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素质,让学生了解并热爱所学专业,同时具备独立分析、运算及实验的能力。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主要包括种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病理学、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学等,让学生进一步接受专业基础训练,了解作物生长一般规律,具备作物生产管理知识。专业课程包括种子生产学、种子检验学、种子贮藏与加工、种子营销学、作物育种学等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区别于农学类其它专业,体现本专业特色,又要与现有的农学类专业进行有机的衔接,使学生既具有大农学的知识面,又具有种子专业的知识点,实现点面结合。

2 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新时期,种子企业不仅需要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检验等方面的技术人才,还需要能够整合市场资源,推动种子企业管理的管理型人才[2]。因此,在种子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应改变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而着力于通过教师的“教”引导学生自主的“学”,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3]。研究性教学理论是目前我国高校推崇的教学理论之一,通过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主题,然后通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再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社会调查、网络等资源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例如在讲解《种子检验学》品种纯度检验时,教师首先回顾在《种子生产学》中学习的不同类型品种混杂的原因及危害,然后提出“如何对混杂品种进行鉴定?”的问题,学生通过课后时间学习教材、查阅文献、向研究生请教等方法,提出了田间种植检验、蛋白质谱检验、DNA指纹图谱检验等方法,部分学生又补充了AFLP、SSR、SNP等不同DNA指纹图谱检测的优缺点,而这些内容都是书本上没有的。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可以培养其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及专业的热爱。

此外,结合学院和专业实际,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科技创新→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实行递进式教育模式进行种子人才培养。新生入学后,学院通过指定安排教师作为其导师,在学习目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创新研究、人格培养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指导,尽快让学生从中学阶段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主动学习,了解研究性教学内涵与方法。学生进入二年级下学期,已经对本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以2~3人为小组在教师指导下申报本科生科技创新课题,初步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三年级学生已经完成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在学生志愿与学院分配相结合的基础上,学生到不同课题组进行专业实习,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就业或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大四下学年安排学生到江苏大型种子企业进行种子生产、检验、加工、市场经营等方面的生产实习。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水平

教师是高等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承担者,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思想品质和个性修养的塑造者。为尽快满足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和相关研究的需要,依托作物耕作与栽培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江苏省重点学科及作物学江苏省优势学科,采取种子专业人才重组与专业人才引进相结合,新组建农学院种子科学与技术系和扬州大学种子科学与技术研究所,配全专业相关的教师,为拓宽教师的知识面,组织教师到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交流学习,积极参加国际性和全国性的种子学术会议,新引进种子专业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新教师通过与老教师实行“1+1”帮扶模式,先听课学习教学技能,再经过课程试讲合格后方可进行教学。此外,定期聘请校外省种子管理专家及省内大型种子企业领导为本专业学习开展专题讲座,与理论教学内容互补,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 小 结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双创”人才是新时期社会对种子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5]。制定明确的种子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教学体系,是种子人才培养的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是提高种子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与解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受益者,一切教学过程均应以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为宗旨,尤其对应用型较强的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更重要。为给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再升造的机会,已在作物遗传育种二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种子科学与技术招生方向,已在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了种子与技术二级学科博士点。

[1]王建华,刘为民.创建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应农业发展需要[J].高等农业教育,2003(12):45-46.

[2]冯万军,杜慧玲,贺立恒,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以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5(4):70-73.

[3]郑跃进,王黎明,孟超敏,等.现代种业发展与我国创新型种业人才培养[J].中国种业,2014(8):6-8.

[4]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25-28.

[5]姜振峰,刘志华,王振华.种子科学体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0(7):46-48.

(本栏目责任编辑:申 晓)

Discussion of Talent Cultivating Model for See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ANGXinzhong,GUOBaojian,LÜChao,XURugen

2016-03-20

江苏省农学品牌专业建设专项;扬州大学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专项。

张新忠(1985—),男,江苏淮安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大麦遗传育种、种子科学与技术。

许如根(1967—),男,江苏泰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大麦主要性状的遗传与机理、种子科学与技术。

10.16590/j.cnki.1001-4705.2016.07.133

S 642

A

1001-4705(2016)07-0133-02

猜你喜欢
种业种子科学
桃种子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幸运的小种子
幼儿园(2018年15期)2018-10-15 19:40:36
可怜的种子
科学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11期)2016-07-20 10:58:25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4期)2016-06-19 18:32:58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5期)2016-03-20 10:57:16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导刊(2016年9期)2016-01-03 01:27:22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