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敬博
【摘 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资不断的增多,尤其是体育特长教育,随之推动了一些传统体育体育项目培训机构的发展,因此,我们研究,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的发展,为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菏泽市;少儿武术;发展战略
0 前言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资不断的增多,尤其是体育特长教育,例如游泳、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体育项目。特别是武术项目,它的运动特点少年儿童对武术的运动产生了浓厚兴趣与渴望,同时我们研究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的发展,对武术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做出有限的理论依据与价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武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中文体育核心期刊、武术教材、武术专著、历年各体育院校博硕论文为主要参考文献,为文章的论述提供理论前提和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对武术传人、专家学者、民间拳师、社会大众等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武术发展现状和发展对策的看法。
1.2.3 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本文的论证支持。
1.2.4 逻辑分析法
对武术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进行逻辑推理,及对武术的发展现状、发展困境、制约因素进行归纳分析,为武术的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逻辑基础,从而获得本文的主要结论。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菏泽少儿武术培训班的发展现状
2.1.1 菏泽少儿武术培训班的基本情况
通过多次对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有关方面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搜集到菏泽市共开办了20家少儿武术培训班。根据开办的形式主要分为:(1)个人开办的武术培训班。(2)合伙开办的武术培训班。(3)单位组织开办的武术培训班。根据培训班教学内容可以分为:(1)以散打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2)以多种套路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3)以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这些都说明了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中,个人开办的武术培训班、合伙开办的武术培训班比较多,同时也说明了,菏泽市少儿武术市场需求量之大。
2.1.2 菏泽少儿武术培训班的教练员基本情况
在少儿武术培训班的发展过程中,教练员作为技术的传播者,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少儿武术培训班发展的关键。通调查得知,菏泽少儿武术培训班的教练员,分为两种:一是,业余教练员,他们占总的比比较大,他们主要是全国各大高校毕业的体育武术专业的学生,当今社会面临就业压力比较大,就业专业面分布不均,所带来一些高校学生宁愿自主创业,举办各种培训班。二是,专业教练,这类人群主要来源于民间师傅,他们从身份上多余武术世家出身,因此从专业角度与知名度来,看他们备受少儿与家长的亲来。在这中情况下,专业教练员还是远远不够,缺乏专业教练员。这两类教练员根据调查我们还可以看出教练员往往也是投资者也是管理者。业余教练员作为少儿武术培训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流动性比较大,对少儿武术培训班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2.1.3 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的宣传情况
是否采取合理有效的宣传方式会对培训班的学员招收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得知,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主要的宣传方式发传单、发名片、熟人介绍三种方式,采用媒体选的几乎很少,因为借助媒体宣传的费用远远高于前三种,而且也没有针对性。通过走访我了解到,发传单、发名片、熟人介绍具有针对性的宣传,例如:到幼儿园、小学学校附近进行发放,相对被宣传者情况符合培训班的需求。
2.2 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发展面临的困境
首先,菏泽市专业教练员还是远远不够,缺乏专业教练员。这两类教练员根据调查我们还可以看出教练员往往也是投资者也是管理者。业余教练员作为少儿武术培训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流动性比较大,对少儿武术培训班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其次,对于有些家长来说他们对武术的认知度不够,认为武术容易受到损伤,当今80、90后的家长基本都是一个子女,处安全考虑,反而让少儿参与人口会小幅度的减少。
2.3 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发展的对策
首先,增加专业教练的人口,就是让比重比较大业余教练定期参与专业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与技能水平,让业余教练向专业教练靠拢。其次,政府机构与培训班个人加大武术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群深入了解武术的精髓与魅力,提高他们对武术安全性的认知度,来增加少儿参与武术的人口。
3 结论
3.1 菏泽市业余教练员作为少儿武术培训班教师队伍的主力军,其流动性比较大,对少儿武术培训班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3.2 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中,个人开办的武术培训班、合伙开办的武术培训班比较多,同时也说明了,菏泽市少儿武术市场需求量之大。
3.3 菏泽市少儿武术培训班主要的宣传方式发传单、发名片、熟人介绍三种方式。
【参考文献】
[1]郭庆平.中国武术产业发展战略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8,15.
[2]王吉群,赵贵彬.关于传统武术的思考[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4,4.
[3]颜世亮,李志勇.传统武术的社会化发展思辨[J].湖南体育科技,2005,3.
[4]杨少雄.传统武术技击模式演进与现代化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8,3.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