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铜陵市环境统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简析

2016-03-30 20:26盛敏敏邢馨
科技视界 2016年1期

盛敏敏 邢馨

【摘 要】本文结合我市经济的形势,对我市2014年环境统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环保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统计;污染物排放量;简析

【Abstract】Combining with our city's economic situation, this article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major pollutants emission data in 2014 enviromental statistics.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put forwards suggestion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Pollutant emissions; Brief; Analysis

铜陵位于安徽省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最早的产铜地之一,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铜陵市是以有色冶炼、化工、水泥、电力为主的综合性重工业城市,铜陵的工业结构和城市特点决定了铜陵的环境污染形势的严峻。环境统计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环境数据分析是环境形势判断和决策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1]。环境统计表明,2014年我市各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废气中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近几年平稳的逐年下降。烟(粉)尘的排放总量在2013年有个转折,一改往年的上升趋势,呈下降趋势,而重工业的产值近几年增加了几倍,依据铜陵市环境统计数据和铜陵市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措施,对这一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 2014环境统计数据分析及近年来的数据对比

l.1 废水中生活污染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从表1汇总结果看,废水总量比上年增加,废水中除氨氮比上年增加,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呈下降趋势;废气中二氧化硫、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均呈下降趋势。

2014年,全市废水排放量10270万t,比上年增加约179万t,增长了1.77%。其中,工业废水增加0.69%,生活污水增加3.15%。工业废水相对于生活污水来说,其排放量近几年增加幅度较为缓慢,废水排放量的增长主要是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所致。

废水中COD排放量和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表2)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工业废水治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上升为99.5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04%。

1.1.1 2014年主要污染物单位面积排放量跟全省和全国的对比

从表3可以看出,2014年主要污染物单位面积排放高出全省全国很多。

1.1.2 COD

2014年,全市废水中COD排放量为1520t,比上年减少2.0%。其中,工业COD排放量比上年降低2.6%,继续呈逐年下降趋势;生活COD比上年增加0.4%,低于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幅度。

1.1.3 氨氮

2014年,全市氨氮排放量为1470t,比上年增长3.1%。其中,工业氨氮排放量比上年降低9.7%,生活氨氮排放量比上年增长0.8%。

1.2 废气中二氧化硫.烟(粉)尘排放量稳步下降

2014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量2090亿m3,比上年减少1.1%。全市环境统计的煤炭消费总量979万t,比上年增减少20.0%。工业煤炭消费量978万吨t,其中,燃料煤消费量926万t,原料煤消费量52万t。生活煤炭消费量约1万t,与上年基本持平。

2014年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近年来排放量稳步下降,从表4可以看出,烟粉尘从2009年到2012年的排放量一直是上升趋势,2013年开始稳步下降,这与我市国民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煤炭的生产和消费量减少密切相关。

2014年全市工业粉尘排放量16248t,比上年减少4.9%。水泥行业生产排放的烟(粉)尘占39.0%,2014年全市水泥产量达到2583万t,比上年增长3.4%。随着水泥产量增加,工业粉尘产生相应增长,排放量也相应增长。钢铁冶炼行业占17.2%,2014年全市钢铁行业产量达到414万t,比上年减少1.8%。化工行业占12.9%,火电行业占10.5%。

1.3 工业固体废物中危险废物贮存量有所增长

2014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表5)为1516.55万t,比上年增长3.16%。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为18.47万t,比上年增长78.2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321.37万t,比上年减少 4.5%;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143.99万t,比上年减少6.0%,其中危险废物贮存量0.1万t,比上年增加66.6%;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123.57万t,比上年减少32.76%,其中危险废物处置量3.38万t,比上年减少32.3%。

201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比上年增长,综合利用率继续上升。主要原因是市政府、环保部门和重点企业在此方面的认识不断提高,管理力度不断增强。总体上看,全市控制各种废物无序排放情况明显好转;但是危险废物贮存量大幅度增长,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

2 2014年铜陵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数据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27.1亿元,增长8%;实现工业增加值476.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1.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2.3%;轻工业下降8.2%。从主导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9.9%。从表6分产品看,铜材产量133.7万t,增长59.1%;钢材145.52万t,增长47.4%;焦炭产量170.8万t,增长53.9%;化学肥料产量101.8万t,增长15.7%[2-3]。

3 主要污染物排放趋势及原因

3.1 近年来废水中生活污染所占比重逐年上升的原因

铜陵市的人口的持续上升,导致生活用水量和排水量也对应的持续上升,生活COD比上年增加0.4%,低于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幅度,原因是生活污水处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废水中COD排放量和其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表2)均呈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工业废水治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上升为99.5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04%。

3.2 近年来废气中主要污染因子排放量基本稳步下降原因分析

2014年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排放量(表3)近年来排放量稳步下降,烟粉尘从2009年到2012年的排放量一直是上升趋势,2013年开始稳步下降。铜陵市通过系统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生态城市“三市联创”,加快改善和提高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和承载能力。推进产业循环化改造,根据重点产业类型和特点,持续完善铜、硫、石灰石三大产业循环链,从采、选、冶、加工等环节推进资源、能源循环利用,实现整个产业链节能减排。例如: 2014年全年共完成脱硫、脱硝及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等工业污染治理项目27个,整治淘汰工业及生活燃煤锅炉64台(套),关停拆除67家企业、关闭3条生产线,实施了9家混凝土搅拌站、23座港口码头、36家企业物料堆场以及16座非煤矿山的环境综合整治,对31个建筑施工工地实施了扬尘整治,淘汰了3077辆黄标车及老旧汽车等。

我市污染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虽然2014年的产值还是呈现上升趋势,但主要污染物还在平稳下降。

3.3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持续上升的原因

2014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产生量比上年增长,综合利用率继续上升。是因为近几年的环境管理有了很大的进展,铜陵市制定并印发了《2014年度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检查考核实施方案》,举办了87家涉危企业参加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培训班,开展了全市危险废物专项检查。采取跟踪押运的方式,加强重点企业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全过程监管。统一制作了500套危废标识牌,为16家重点涉危企业危废暂存场所安装了23套视频监控装置。

总体上看,全市控制各种废物无序排放情况明显好转;但是危险废物贮存量大幅度增长,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

4 建议

4.1 加大生活污染防治力度,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

我市生活污染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近年来,我市生活废水排放总量和COD排放总量已经持续超过了工业排放总量,并有扩大的趋势。特别是生活废水中氨氮的排放总量已是工业排放总量的3.6倍。生活废水污染防治应引起重视。

4.2 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整治

我市主要污染物单位面积排放高出全省全国很多,大气污染仍然比较严重。我市是以煤烟型污染为主,污染控制的重点行业仍然是燃煤大户——火电、水泥、钢铁等行业,主要措施仍然是节能、除尘、脱硫、集中供热和推广清洁能源。我市一定要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改造工程建设,实施重点企业烟粉尘治理设施提标改造和无组织废气污染源综合治理。实行源头管控机制,实行煤炭适时管控措施,开展煤炭煤质定期抽检,全市区域内禁止储存、销售劣质煤炭。以压煤、降尘、控车、迁企、减排、增绿六个方面为重点,实行多种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

4.3 加大监管危险废物的工作力度

工业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成效比较明显,综合利用率、贮存率、处置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危险废物的贮存量升幅较快,因此突发的环境污染风险正在进一步加大,这个问题应当引起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

4.4 坚持不懈的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资源环境承载力高压期、公众环境要求高涨期,支撑发展的资源环境明显不足,公众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期待日益迫切,环境保护仍然面临空前压力。环保工作机制仍需强化。一些单位对大气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存在被动应付现象,而且大气污染防治需“全防全控”,工作面覆盖范围广、任务十分繁重,环保部门工作推进难度很大;环境监测、监察能力还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环境保护需求。环境监测、监察、科研、信息化等能力建设不足,致使环境执法监管力量薄弱、手段滞后,对企业超标排放、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还存在难以发现或制裁强度不够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科学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应对新常态,用新常态来对照观察、分析判断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乘势而上,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陈默,董广霞,房志.2OO3年环境统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简析[J].污染控制,2004,12(6):32-33.

[2]铜陵市统计局编.2014铜陵市统计年鉴[M].铜陵:铜陵市统计局咨询服务部.

[3]铜陵市统计局编.2015铜陵市统计年鉴[M].铜陵:铜陵市统计局咨询服务部.

[责任编辑:杨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