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探析

2016-03-30 12:55曾红萍
科技视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素质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基于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新要求,提出了构建基于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职业素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

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新的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否满足学生个体和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能否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与职业所需、社会所需的实质性对接,正考验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而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无疑会大力推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1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效果评价的目的出现偏颇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了顺利就业创业的基本条件。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方面内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除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的“软实力”。但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使部分学校只是重专业技能轻思想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处在一种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中,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就简单化统一化,只关注学生成绩的合格率和是否影响毕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思政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导致在思政课教学中把理论知识的灌输摆在首位,至于怎样通过理论传授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得不到落实,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 教学效果评价的内容不够合理

与其他课程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意识形态的引导和促进行为规范的养成,推动职业素质的全面形成,所以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应该全面包含“知”、“意”、“行”几个层面的内容,但实际上为了方便操作,目前大多数高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它科目的教学评价设置的内容基本一样,包含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注重的是课堂教学环节和近期效果(到课率和学期考试成绩),体现不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知行统一和隐性、远期的效果。

1.3 教学效果评价的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

高职学校教学评价基本上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学生、督导、教师等校内人员通过填表、打分、座谈会等形式以数量差异体现客观性,但实际上评价会受到评价者主观情绪的左右,比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违纪放任自流、打人情分数,但在学生评价中却出现打分较高情况。思政课教学的效果是一个渐进过程,往往通过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观察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品质,所以教学评价只是在校内互评,没有社会实践单位、实习单位的参与,未免带有很大局限性,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 基于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的新要求

2.1 树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服务的新理念

目前,不少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地体现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问题上:职业能力薄弱,创新意识差,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和合作精神有待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缺乏,造成就业质量不高,影响到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学生职业素质中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协作和谐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养成理应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主要培养目标。因此在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时就应立足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教学内容上是否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教育以及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等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上是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能是否最大限度的发挥。

2.2 树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动态持续的理念

教育部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德育考评应坚持实事求是,采取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整体考核和综合评定,力求客观公正。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做到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是发展的,学生职业素质也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在教学评价中既看到当前课堂教学的静态效果(例如出勤率、成绩合格率等),也要考察是否使学生成功具备了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例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数量、入党积极分子的比例、在实践实习中的表现等),可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动态记录学生职业素质的发展,从而也能较客观的持续地评价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

2.3 树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多元化的理念

在职业素质培养的导向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转向全面开放,教学活动的空间由单一的课堂向课堂外、校园外延伸,课外实践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提升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在教学评价内容上应增加考核思政课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包括是否与专业课教师、学工部门、实习单位联系与学习,在教学中能否充分利用各种实践资源,教学内容能否体现与学生未来职业要求的综合素养的衔接等。在考核方法上,应由单向性评价转为评价主体广泛参与,改变以往的学校考评教师、教师考评学生,重视行业专家、用人单位、社会团体在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作用,构建以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为核心,注重知识学习与素质养成同发展。

3 构建基于学生职业素质提高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策略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体现不是单方面的,既有教师的的教学活动,也有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构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时应把这几方面作为基本的评价项目:

3.1 立足教师的教学行为,考察教师的职业能力,构建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

由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学生高尚理想情操和良好品质的引导、现实思想问题和价值困惑的解决,满足的不仅是学生当前的需要,更应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所以在评价指标设计时,可以从教学态度、教学实施、教学反馈等方面考虑,教学态度可通过课前备课情况、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参与进行评价;教学实施包括围绕职业素质提高的教学内容的重构、授课方式的运用等;教学反馈包括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对学生发展的支持与促进情况。

3.2 立足学生的学习活动,考察学生的职业素质发展,构建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标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参与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亲身体验和感受教学的效果,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评价学生的认知程度、语言和书写的能力、理论分析能力;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的参与评价学生道德态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3 立足社会满意度反馈,考察教学的影响作用,构建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

高职思政课不仅是传授思想政治理论,更是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教学效果评价中应该把思政课教学目标与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学校人才培养与职业所需、社会所需对接起来,让家长、企业、社会机构参与教学质量满意度测评,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网络评议等活动,根据调查结果和建议进行动态跟踪和横向比较,对思政课教学进行整改,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晶,李海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浅议[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

[2]张晓荒.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教育,2014(2).

[3]刘兵.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探讨[J].职业时空,2015(2).

[4]林毅,林成策.试析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4(6).

[5]曾红萍,陈冰.立足职业素质养成的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探析[J].新校园,2015(2).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职业素质
唐山市健身会所会籍部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措施刍议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