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的茶艺表演解说词的翻译研究

2016-03-30 06:27孙秀芬米淑一承德医学院外语教学部河北承德06700河北旅游学院外语系河北承德06700
福建茶叶 2016年1期

孙秀芬,米淑一(.承德医学院外语教学部,河北承德06700;.河北旅游学院外语系,河北承德06700)



文化视角下的茶艺表演解说词的翻译研究

孙秀芬1,米淑一2
(1.承德医学院外语教学部,河北承德067001;2.河北旅游学院外语系,河北承德067001)

摘要: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茶艺表演对于世界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国茶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触碰撞更加频繁,茶艺表演的解说词翻译也成为了茶文化发展中的新课题。本文从文化介入的角度,对茶艺表演解说词的翻译进行几点研究分析。

关键词:文化介入;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

孙秀芬(1974-),女,河北承德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法。

米淑一(1975-),女,河北承德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在国际交际日趋频繁的条件下,世界文化融合的现象也更加明显。作为具有独特东方色彩的茶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绽放着非常夺目的光彩,随着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普及,茶艺表演也为更多的人所喜爱。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扬和传承中国茶文化,茶艺表演的解说词翻译逐渐成为了我国文化交流中的主要部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茶艺表演必须要建立新的视角,积极进行翻译对策的创新,这样才能够提升中国文化的综合竞争力,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

1 翻译的文化介入分析

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它包括观念、制度以及器物三大方面,而细致划分则包括语言、文字、习俗、国力等众多内容,也可以说文化就是国家社会价值的综合反映。而翻译领域的文化介入,也必然会受到来自政治、意识形态以及伦理等方面的影响,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文字的转化。文化视角下的翻译,更加侧重文化内涵,对于翻译内容更加关注信息与形变的问题,文化视角下的翻译工作,打破了传统文化的格局,为我国翻译领域带了新的发展契机。在翻译领域,更多的学者将目光放在文化介入这个视角,如何将中国的文化,恰如其分地翻译给阅读者和欣赏者,成为了现阶段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研究文化介入下的茶艺表演翻译也是同样的道理,目的就是将茶艺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更好的展现给世界人民,推动我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 当前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存在的问题

茶艺表演在我国当代茶文化中地位非常重要,它是人们了解茶文化,体会茶文化的媒介。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很难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和品茗,而茶艺表演为热爱茶文化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放松身心的场所,同时也实现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文化多元化也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现实,各个国家的文化不断融入中国,而反过来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契机。以茶文化为平台,通过解说词的翻译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熟知中国茶文化,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这是文化领域、翻译研究领域应该研究的课题,但是目前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信息失落或者变形等等,它们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脚步。

2.1文化图式的缺省

所谓图式,就是人脑对于新事物的认知结构和组织,凭借自身过去的经验组织和反映。而文化图式就是人脑对已学知识、获得经验的有序排练和框架组织,不同类别的知识会建立不同的框架。而在差异表演的解说词的翻译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让人们体会到茶文化的内涵,维护语言的文化特色,需要最大限度的将源语文化图式体现出来,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并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比如:在茶艺表演中“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是常用术语,以其为例进行分析。关公巡城的表演如下:首先将功夫茶冲泡好,接着将茶汤分至杯中,选用小茶杯,并保证每个茶杯中的茶汤浓度均匀,同时杯中茶汤的色泽、香气以及滋味都要适中而接近,这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平等待客、一视同仁的茶艺精神。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小茶杯要排成“一”或者“品”字形,通过提壶撒茶的方式进行分茶。表演者手提红色紫砂壶,来回斟茶,热气缭绕于城池(小茶杯被比喻为城池),这便是“关公巡城”了。而在这个表演的最后部分,也是点睛之笔,表演者分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将茶壶最后几滴浓茶,分配到各个茶杯中,因为是最浓厚的部分,所以必须要一杯一滴,分别滴入每个茶杯中,这就是“韩信点兵”,这样的茶艺表演非常形象而生动,表演者的动作连贯,一气呵成,品茗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茶艺表演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

其解说词翻译为:“pour the tea into everycup in order,we should bear these four words in mind,low,fast,even and end.”,“when the tea is nearly ran out,pour therest of tea into every cup.Every drop of water should be distributedvenly.”。

茶艺表演十分讲究,表演者的举手投足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文化背景,但是从解说词的翻译中丝毫看不到这样的历史沉淀,简单、直白的翻译,让人感觉表演十分无力和苍白。另外,“关公巡城”表演中贯穿了“低、快、匀、尽”四项表演手法,所谓“低”,就是斟茶高度适中,不可过高;所谓“快”,就是速度拿捏准确,确保茶的香气和热度;所谓“匀”,就是每个小茶杯中的茶汤浓度保持一致;所谓“尽”,就是要将茶壶中的茶水倒尽,残留的茶水会加重茶汤的涩味。这四项手法以及目的在翻译中知识简单的解释为“low,fast,even and end”,平铺直叙的表述,不仅缺乏美感,同时也完全没有解释目的。

2.2对翻译美学要求的忽略

从上个世纪起,翻译领域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它要求翻译者不能单纯地进行字面意思的翻译,而是要借助自身的文化素养与阅历,赋予翻译文字更多的美感与内涵,这便是所谓的翻译美学。翻译美学的融入,对翻译领域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影响,与此同时也涌现了很多与翻译美学相关的专著,比如《翻译美学》以及《文学翻译比较美学》等等。这些专著的出现,为翻译美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更加有力的推动了翻译美学的发展。在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中,翻译美学思想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翻译者要基于文化的角度对翻译文进行艺术加工,从而提升茶艺翻译的文化价值,促进茶艺文化的传播。茶艺表演解说词,不仅要将表演的顺序、环节、目的表述清楚,同时还要将表演的内涵展现出来,且不失韵味。但是如今的茶艺表演解说词在艺术美感和译文的可理解性方面存在研究缺失。

比如:“若琛出浴”的译文,大部分翻译者都是“use the tea to warm upthe cup,in thisprocess,we should turn the cup around”。这个环节的做法是,将泡茶的茶杯用水烫好,这是个“温杯”的过程,这个动作快速而优美,好像樱花飞舞,茶艺中所使用的小茶杯是以“若琛”为名,“若琛”是人名,因为此人发明了小杯饮茶,所以以其命名。而“出浴”形象的展现了洗茶的动态感,将茶艺清丽脱俗的韵味有效展现了出来,但是在译文中并没有将这些内容展现出来,观众无法体会到这道茶艺的文化内涵与关键。

2.3将拼音误用为翻译

在茶艺演说词翻译中,词语运用必须要得当,尤其是茶艺术语的翻译,必须要准确、无误,同时又要兼顾词语的美感与艺术性,因此如果直接选用拼音代替英文是非常措施的方式。

比如:“三龙护鼎”这个专用词语的翻译,如果直接使用“three Long Huding”来翻译,那么结果非常匪夷所思,并且无法将术语背后的含义展示出来,忽视了茶艺本身的内涵。

3 文化介入的翻译策略

文化介入下的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要关注到以上的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必须要科学的选择翻译策略,具体如下:

3.1厚积而薄发

在进行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之前,首先必须要全面分析和掌握茶艺表演的过程和环节,这是翻译的基础。同时茶艺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可以促进翻译的文化底蕴的提升,茶文化研究中,译者拥有了一定的茶艺文化记录,也可以将自己的见解融入翻译中,这不仅丰富了翻译的内容,拓宽茶艺解说词的思维领域,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非常有利。

3.2破解文化图式的缺失

茶艺表演解说词中要充分展现源语文化,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翻译的语言特色与民族特色,在文化介入的理念下,中西文化的有机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而文化图式的缺失成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关键,翻译人员在这个领域应该积极研究。

3.3不同翻译技巧的协调运用

翻译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分别为直译和意译。而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成为了翻译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将两种翻译方法综合使用,可以有效提升译文的质量与艺术性。单一的翻译方法会让人感到枯燥、无趣,在翻译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会更加科学,避免翻译歧义的产生。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茶文化解说词翻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借助于文化介入的视角,对目前存在于解说词翻译中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通过目前我国茶艺表演演说词翻译中问题的掌握,翻译者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翻译的尺度,茶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茶艺表演是非常重要的媒介,同时文化介入下的翻译,应该更加关注翻译美感与文化内涵,提升翻译的水平,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茶艺表演,并深刻感受到茶艺表演中所展现的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杜海怀.语言与文化特质之间的翻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 (09):2.15

[2]乐俊蓉.浅议中西文化意识的文学渗透[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0):3.1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