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亮,李 江,欧伟业(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403)
不同免疫程序对猪瘟免疫效果的影响
苏 亮,李 江,欧伟业
(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403)
摘 要:通过采用阻断ELISA抗体检测法检测了猪瘟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并比较了5种猪瘟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水平随着日龄的增长不断下降,21~28日龄下降幅度最大,35日龄时母源抗体水平低于保护限值(抗体阻断率为40%),抗体阳性率为44.64%。未进行超前免疫组(C组、D组、E组)比较,最佳首免日龄为28日龄;超前免疫组中B组(0、60)免疫效果比A组(0、35、60)免疫效果好;综合比较确定B免疫程序(0、60)为最佳免疫方案。通过研究为规模化猪场制定合理的猪瘟免疫程序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猪瘟;母源抗体;首免日龄;免疫程序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由于其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许多国家将猪瘟列为疫病防治的重点对象,国际兽疫局(OIE)更是将其列为必须上报的传染病之一[2]。我国在猪瘟预防和控制方面主要依靠猪瘟疫苗免疫,其中我国自主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原性强、性能稳定、安全性高,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一直以来在降低猪瘟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发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但在免疫时受到仔猪体内母源抗体的干扰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生产实践中猪瘟仍然频繁发生,并出现了多种新的流行特征,多表现为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仔猪先天感染及种猪持续感染等,利用传统免疫程序免疫时,出现免疫失败的情况也不断增多[3]。因此,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是取得良好免疫效果的关键。本研究以新疆省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猪场为研究对象,对母源抗体的消长进行了监测并对5种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进行了比较,结合猪瘟抗体检测,以期确定一个对石河子地区规模化猪场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
1.1 材料
1.1.1 试验动物
试验用猪来源于新疆石河子地区某规模化猪场,选择年龄、胎次、饲养状况、环境条件相近的种母猪(母猪于配种前3个星期注射猪瘟活疫苗1头份),所产仔猪用于免疫程序试验,仔猪21日龄断奶,在正常条件下饲养管理。
1.1.2 疫苗
猪瘟兔源弱毒冻干苗购自上海海利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1.3 试剂盒
猪瘟抗体阻断 ELISA试剂盒(批号为43200-A651)购自北京爱德士元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选取从未免疫猪瘟疫苗的5窝仔猪,每窝定义为一组,共有仔猪56头(11 头/第1组,10头/第2组,12头/ 第3组,12头/第4组,11头/第5组),分别在吃初乳前、7 d、14 d、21 d、28 d和35 d进行前腔静脉采血,分离获得血清,采用猪瘟抗体阻断ELISA试剂盒检测仔猪在不同日龄时母源抗体的变化规律并计算抗体阳性率。
1.2.2 不同免疫程序免疫效果的比较
试验共设置5个免疫组,每个免疫组选取5窝猪。A组(52头仔猪):乳前首免1头份、35日龄二免1头份和60日龄三免1头份的猪瘟疫苗;B组(54头仔猪):乳前首免1头份、60日龄二免1头份猪瘟疫苗;C组(54头仔猪): 21日龄首免1头份、60日龄二免1头份猪瘟疫苗;D组(53头)28日龄首免1头份、60日龄二免1头份猪瘟疫苗;E组(52头仔猪)35日龄首免1头份、60日龄二免1头份猪瘟疫苗。分别在免疫仔猪的7、14、21、28、35、42、49、56、63、70和140日龄时进行前腔静脉采血,每组每次随机抽检25头,分离获得血清,用猪瘟抗体阻断ELISA试剂盒检测猪瘟抗体水平。
表1 仔猪体内母源猪瘟抗体平均阻断率检测结果
1.2.3 血样的处理与抗体检测
每次采血量为3~5 mL,3 000 r/ min 离心10 min,分离获得血清, -20 ℃冷冻保存。全程采血结束后,集中利用猪瘟抗体阻断ELISA检测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进行抗体检测。
表2 不同免疫组仔猪猪瘟抗体平均阻断率检测结果
2.1 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由表1可知,新生仔猪在吃乳前,母源猪瘟抗体平均阻断率远远低于保护限值(阻断率为40%),抗体阳性率为0;仔猪在7日龄时,猪瘟抗体水平达到最高,抗体阻断率范围在68%~74%之间,远远高于保护限值,抗体阳性率为100%;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抗体水平逐渐下降,至35日龄时,其中有4组仔猪的猪瘟抗体平均阻断率下降至40%以下,抗体阳性率只有44.64%;另外,我们发现仔猪在21~28日龄时,抗体下降幅度最大。
2.2 不同程序免疫仔猪猪瘟免疫抗体水平差异
由表2可知,A组(超免,35日龄,60日龄)、B组(超免,60日龄)和D组(35日龄,60日龄)在抗体监测的全程阻断率均高于保护界限;而C组(21日龄,60日龄)在仔猪42日龄、70日龄和140日龄时抗体阻断率均低于保护限值;E组(35日龄,60日龄)在仔猪35日龄和42日龄时抗体阻断率低于保护限值。
大量临床试验表明,猪瘟疫苗首免时间的确定与仔猪体内猪瘟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本研究对某规模化猪场的5窝仔猪母源抗体消长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吃乳前,仔猪体内基本无母源抗体存在,7日龄时猪瘟母源抗体水平最高,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猪瘟母源抗体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21日龄至28日龄母源抗体下降幅度最大,至35日龄时55.36%的仔猪已经低于保护界限。
根据仔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设置5个免疫组,分别为A组(超免,35日龄,60日龄)、B组(超免,60日龄)、C组(21日龄,60日龄)、D组(28日龄,60日龄)和E组(35日龄,60日龄)。结合检测结果对未超免组进行分析,当仔猪21日龄时,各组仔猪母源抗体阻断率仍高于保护界限,抗体阳性率超过80%,如在该阶段进行猪瘟首免,可能高水平的猪瘟母源抗体会中和部分疫苗毒,使疫苗达不到抗原刺激的阈值,从而导致免疫失败。在21日龄首免后1周,猪瘟抗体阻断率出现了大幅度下降,可能就是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所致。许多延用传统免疫程序[4](20~23日龄首免、60~65日龄二免)的猪场出现免疫失败的案例有力地证实了这一推断是正确的。在E免疫组中,仔猪35日龄时,母源抗体阻断率已低于保护限值,在35日龄首免后的1周,抗体水平才缓慢上升,但仍未达到保护限值,致使出现了一段免疫空白期,在此阶段极易导致野毒感染[5]。而28日龄首免后,抗体阻断值一直高于保护限值,至140日龄时,抗体阻断值达到53%。因此可以认为28日龄为未超免组中最佳的首免日龄。
采用超前免疫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同时又能预防猪瘟病毒对仔猪的感染。试验中超前免疫的A组和B组均在免疫后1周获得最高的抗体保护率,高达74%,随后抗体阻断率呈现缓慢下降趋势。A组于35日龄进行了二免,二免1周后,抗体阻断率不升反降,2周后抗体水平略有回升,在60日龄进行三免后,抗体水平基本无变化,至140日龄时,抗体阻断率升为54%。而B组推迟二免至60日龄,免疫后10 d左右抗体水平快速上升,至140日龄时,抗体阻断率升为62%。这与罗勇[6],林毅[7]的研究结果相符合,超前免疫既可以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又能长时间保持仔猪体内抗体水平,可保证绝大多数猪在出栏时仍能抵抗猪瘟病毒的感染。同时我们发现A组进行了3次免疫,B组只进行了2次免疫,但至140日龄时,A组的抗体阻断率却低于B组,这也证明免疫效果与免疫次数无关。
综合比较5个免疫组的猪瘟抗体水平,A组、B组和D组从仔猪出生至140日龄抗体阻断值均高于保护限值,但A组和D组抗体阻断值的离散度较大,而B组抗体水平高,免疫次数少,免疫效果最好,因此认为B免疫程序为最佳免疫程序。
参考文献
[1] 张大华,王波,姜世金.仔猪猪瘟免疫程序的探讨[J].山东畜牧兽医,2011,32(7):18-19.
[2] 何海健,张传亮,陆国林,等.不同年龄猪群中猪瘟抗体监测及免疫效果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2,34(7):573-576,580.
[3] 刘劲松,房德兴. 猪瘟免疫程序的研究[J].兽医大学学报,1991,11(3):215-219.
[4] 蔡葵蒸,张明林,靳国琴,等.猪瘟流行区仔猪免疫程序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2002,32(4):23-24.
[5] 王火平.仔猪猪瘟超前免疫的研究[J].福建畜牧兽医,2005,27(4): 8-9.
[6] 罗勇,吴斌,黎作华,等. 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状况调查及仔猪首免日龄的优化[J].中国兽医杂志,2010,46(3):12-15.
[7] 林毅,冯金传,张道永,等.规模化猪场4种猪瘟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比较[J].中国兽医科技,2000,30(4):20-21.
收稿日期:(201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