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开仁
采访指为取得新闻材料而对相关人员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等活动。带领学生开展采访活动,能让他们走向生活、关注社会,为写作输入源头活水。笔者以“凤凰岭”文学社采访身边的典型——“汉川市十大感动人物”张全芝为例,谈谈指导学生采访的基本做法。
一、采访准备
采访之前,采访组成员集体观看了“汉川市2012年度十大感动人物颁奖典礼”视频,并在网络和报刊上广泛搜集了有关张全芝婆婆的感人事迹。通过搜集整理,采访组成员初步了解了张全芝婆婆的事迹——张全芝,汉川市韩集乡三湾村人,与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丈夫数十年如一日,义务守护老区的烈士亭,让烈士亭及其院落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未遭丝毫人为损坏。前几年,丈夫先她而去,弥留之际,一再叮嘱她:一定要守好烈士亭。她始终铭记这一遗嘱。如今,耄耋之年的她仍为丈夫、为烈士、为后人默默地守护着烈士的英灵。儿孙多次要求她回家颐养天年,她却说:我活着一天,就要守护烈士亭一天!
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被老人执着坚守、默默奉献的精神打动了,对此次采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采访前两天,文学社的指导教师对本次活动的路线及采访地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制定了详细的活动纪律与安全方案。如,要求参加活动的成员统一穿校服,做到目标明显,便于寻找;严格遵守活动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带好手机等通讯设备,便于及时联系等。在物质准备上,我们要求每位成员准备好采访本,有条件的学生带上照相机或DV。另外,文学社还自筹资金,为张婆婆购买了大米、食用油、牛奶、蛋糕等食品及暖宝、手套等生活用品。
二、采访交流
要进行一次成功的采访光靠热情不行。经过集体商议与共同策划,我们首先确定了此次采访的对象——张全芝婆婆、张铁桥(张全芝婆婆的儿子)和烈士亭附近的村民(随机选取二至三名)。
为了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采访组明确分工,并分别精心拟订了采访提纲。采访张全芝婆婆组的学生设计了三个主要问题:①在漫长的岁月中,是什么支撑您一直坚守到现在?②在守亭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难忘的人或事?③您已经90高龄了,假如您守不了了,您希望谁来接管烈士亭?采访张铁桥组的学生设计的问题是:①作为一位母亲,张婆婆在您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人?②张婆婆守亭对您的成长和生活有什么影响?③您支持她这种义举吗?采访附近村民组的学生设计的主要问题:①您看到的张婆婆是一个怎样的人?②张婆婆义务守亭50余年,您认为值吗?
由于学生是初次进行采访,指导教师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培训:要按时赴约,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态度端正、诚恳,衣着整洁;要善于寻找媒介,拉近心理距离;要用身体动作表示对采访对象的理解,比如采用接近被采访者身体的位置以增加彼此的亲切感;要保持适当的眼神交流和愉悦的面部表情;要注意倾听,及时反馈,适当的时候要补充说明,必要时表述对方的内容或解释对方的意思;要避免因不感兴趣而忽略采访对象,避免争论和喧宾夺主等。教师特别强调,采访时应注意说话艺术:要努力与采访对象交流思想,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把采访引向深入。对善言谈者,要耐心听取;对离题或漫无边际的谈话要注意引导,不要显得不耐烦或急躁;对不善言谈者,要轻声慢语,不退不逼,帮助对方回忆和思考;对不肯交流者,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没有时间交谈者,要见缝插针等。
万事俱备,采访组兵分三路出发了。采访张全芝婆婆组的学生在低矮昏暗的屋子里和张婆婆近距离交流,他们提问张弛有度,大方得体;他们时而聆听讲述,时而专心记录。张婆婆对时光流逝的唏嘘、对丈夫的深切怀念、对地下英魂的崇敬、对新时代的感叹等,在讲述中变得具体而生动起来。学生被张全芝婆婆的执着坚守与无私奉献深深地感动着,他们纷纷动手打扫烈士亭,帮助张婆婆整理家里的卫生。
活动中,学生的观察、倾听、应变、判断及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这份收获,是坐在教室里无法获取的。
三、写作实践
有了鲜活的第一手材料,指导教师趁热打铁,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写作技能技巧方面的指导,让他们努力写出人物的个性风采。
一方面指导学生通过形与神的结合描绘张婆婆外貌的独特之处,并捕捉老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写出她丰富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做到叙事清楚、描写细腻、抒情真挚、议论深刻。采访组周博同学在《那一地的叶》中用诗意的语言表达了对张婆婆的崇敬与赞美:“叶落了,夹着雨轻扬曼舞,纷纷扬扬,星星点点。几棵杉树庄严肃穆,像胜利的旗帜傲立于寒风中。而脚下,曾是血染的土地。荒坡野岭,听惯了深夜凄风的哭诉,也看惯了春去春来,花开花落。这里,正义与邪恶,大爱与执着,上演得如此壮美。”孙紫英同学则用简短的议论表达了对老人的高度评价:“张婆婆用50年的平凡良心默默地坚守着朴素的誓言,书写了一曲大爱之歌。老人质朴善良的品质、执着奉献的精神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深深地感动、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
采访之际,正值搜狐网和全国三十多家都市报主流媒体联合举办“坚守底线——平凡的良心第二季”征文。指导教师以此为契机,举办了一场人物通讯写作讲座,强调人物通讯要用感人的故事吸引人、教育人,用细节丰富人物形象,要抓住个性化的语言使人物血肉丰满。培训后,周博同学主笔、采访组成员共同润色修改的通讯稿《年逾九旬老人义守烈士亭50载》大体成形。之后,指导教师邀请《孝感日报》记者贾国红对初稿进行会诊,并指导学生对文章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与补充。带着满满的期待,文学社将2000余字的通讯稿投递出去,参加了“寻找最美良心”活动。没想到的是,该通讯感动了无数网友,助力张全芝婆婆成功当选“全国十大良心人物”。
这次采访活动使学生明白了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学创作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源于生活,即写作要以生活真实为基础,胡编乱造、无病呻吟的文章即使词句再煽情,也难以真正打动人、感染人;高于生活,即写作不是对生活的复制,作者必须对素材进行提炼、打磨,并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把事情讲述的更吸引人,更有张力,更有深度。这样的认识,无疑会让学生在文学创作的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汉川市韩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