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营造教师专业研究的场域

2016-03-30 22:57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6年3期
关键词:校长学校老师

变每周例会为日常练兵。例会是学校管理中的常规动作,而例会形态则可折射出每一所学校的管理文化。

近几年来,我所在学校的例会也经历了变革与发展。我们将传统的干部讲教师听,领导布置教师执行的例会形式,改成教师轮流主持、分享对话、梳理总结等几个环节。例会内容包括分享即得、研究在线、有事说事等几个模块。

分享即得。每次例会前15分钟,邀请一位教师(或团队)分享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来自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内容涵盖班级管理、家校沟通、教学方式、问题生转变甚至作业批改等等,只要对大家有启发、有借鉴的经验做法,都可以和全校教师分享。刚开始,老师们不敢开口或不知道说什么,甚至要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如何分享。过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开始相互推荐和自荐了。如今,每年受邀到各地分享交流的教师多达50余人次。

研究在线。每一次的例会,我们用20分钟研究1-2个共性话题。老师们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和心得,都可以作为话题进行讨论。话题选择标准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对普遍性的共性问题,学校行政人员根据教师需求和讨论的必要性最终确定是否进行集体讨论。要求教师分组讨论后发表观点,并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此举旨在通过对话,教师们相互启发、有的放矢,以便打开思路、拓宽眼界,并主动选择、调试适合自己的方法。

有事说事。有事说事相当于信息发布。管理者必须在例会上公布或沟通的事情,每人限制在两分钟之内说清。两分钟说不清的,借助网路或召开相关人员碰头会进行沟通。这一环节,校长最后的总结、强调、引领也不得超过5分钟。

例会方式确定后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实施持续性变革:开始由学校统一组织,发展到交由年级组、教研组、项目组承办,形式由管理者总结到教师自发对话和进行梳理。流程也在不断发展,比如适时加入阅读分享、学习交流等等。目的是让教师有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教师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但无论例会方式如何推陈出新,其核心目的不变:想方设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借“每周一得”激发教师自觉反思。每逢月底,老师们见面打招呼总爱相互调侃:你缺不缺“得”呀?我还缺“得”呢。

“每周一得”,顾名思义就是每周有一“得”。每人每月四篇,月底上交。这“一得”其实并不复杂,就是鼓励教师记录下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真实故事。每篇记录一件事,差不多500字即可,但一定得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加上所思所想。时间一长,老师们不满足了,开始反思——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写着写着,文章就慢慢变长了。

学校将老师们的每周一得收集起来,定期请专家逐一点评,然后再反馈给每位教师。而且每月将经典的“每周一得”,通过微信在全校“展播”。后来,学校鼓励教师互相点评,并将优秀文章推荐到专业期刊上发表,这样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研究意识。

其实,教师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反思、积累、提升的过程。

教师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无捷径可走,需要日积月累。教师专业技能属于实践性知识,不可能直接获取,需要在实践中经过内化,才能慢慢变成“自己的东西”。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创新研究院学校发展办公室执行主任,2014年度中国课改杰出校长,湖北省卓越校长培养对象,宜昌市杰出校长,“我们”工作室主持人,现兼任宜昌市青岛路小学、点军小学、高新天问小学等多所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 曾宪波)

猜你喜欢
校长学校老师
学校推介
六·一放假么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