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有个小女孩画了一幅画,题目为《蜜蜂追小熊》,她让家长们猜猜这些小蜜蜂为什么要追小熊。一家人猜的均是“小熊偷吃了蜂蜜,小熊踩坏了花丛,小熊欺负了蜜蜂,小熊打坏了蜂箱。”小女孩撅着嘴说:“你们都错啦!你们别把小熊想得这么坏好不好?那是因为小熊的裙子像花丛!”笔者读了这个故事,如清泉洗面、脑洞大开。
小女孩用她自由的思维编织出童话般的世界,而家长的思维则过分理性化、定式化,想象力被固有的思维方式所束缚。这不由让笔者想到,在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也难免会跟这小女孩的家长们一样突然遭遇思维“短路”。所以,老师在与学生互动时,需要换位思考,用孩子的思维和眼光看问题,才能独具慧心。一个普普通通的苹果,所有人都规规矩矩地纵向切开,而当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固执地横向切开之后,她惊奇地发现,苹果里藏着星星。这正是换一种思维的魅力。老师如果也用孩子般的热情与好奇打开观察世界的多棱镜,一定也会有更多神奇的收获。
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中要借鉴这只小熊的思维。小熊把自己的裙子装点得像花丛,吸引了众多的小蜜蜂追随其后,虽说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作为老师,吸引学生注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却是很重要的一环。爱因斯坦说:“使学生对教师尊敬、崇拜和追随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老师如果也能像小熊一样,不强硬要求学生被动地达成老师的教学目标,而是先着力自身建设,提高自身魅力,用自身的品德、智慧、学识给学生以正确、有效的精神引领,让学生如小蜜蜂追小熊般愉悦前进,才能达到不令而行的理想效果。
教师在直面学生时要借鉴小蜜蜂的思维。小蜜蜂有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捕捉到了小熊身上的闪光点。如果老师也能淡化学生的缺点,放大学生的优点,像小蜜蜂一样亲切地对待所有的学生,教育生活不就充满了温馨吗?“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每一名学生都有其不同之处,也许有的学生在某些老师眼里一无是处,但只要老师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慢慢发现其身上的闪光之处,学生身上不同的色彩与光芒一定会让老师们惊喜不已。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换一种思维”呢?首先,教师要有换一种思维视角考虑问题的意识和勇气,摆脱陈旧观念的束缚,给自己的思维松绑。很多教师默默工作几十年,却不能突破瓶颈展现自我,朴实有余,创新不足,症结就在囿于传统思维,缺乏大胆革新的意识和勇气。害怕“失败”“出丑”“另类”引来非议和嘲笑。爱迪生为了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进行了一千多次实验,当有人嘲笑他的失败时,他却自豪地说:“我已发现了一千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正因为爱迪生善于换一种思维解放自己,才会取得惊人的成就。
其次,教师要有换一种思维视角考虑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来自于教师持之以恒地对教育现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的思考力。思维必须经过量的积累,才会有其质的飞跃。经过不同视角的理性审度,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物上升为教育智慧,教师就能敢于推翻旧时思想,别出心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拨云见日”,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让平淡的教学工作生成更多精彩。
(作者单位:保康县油坊街小学)
(责任编辑 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