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希峰 李群
近年来,宜昌市坚持把技能大赛作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主要举措和推进内涵发展的主要抓手,主动实践,狠抓落实,开创了全新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反对把技能大赛办成“锦标赛”,着力构建常态化竞赛机制。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大力推进技能竞赛制度化建设,常态化竞赛机制已经形成。目前,宜昌市职业教育已建立了一套以学校日常技能教学为基础、以市级竞赛为驱动,以国家、省级大赛为牵引的专业技能教学体系:全市各中职学校实现了校级竞赛常态化,做到了“周周有小赛,月月有大赛,年年有一节一赛”;市教育局坚持每年举行一届全市中职教育技能竞赛,并在此基础上组队参加全国、全省技能大赛,实现了“学校全覆盖、专业全覆盖、学生全覆盖、专业教师全覆盖”,形成了技能竞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由部分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转变的良好局面。
坚持赛教融合,实现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相互促进。宜昌市坚持以技能大赛为重要平台和手段,尝试在旅游服务与管理类、计算机应用类、机械加工类、服装设计与制作类等专业中用“以赛促建、促教、促学、促练”的理念引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宜昌六大千亿产业,在大赛期间举办旅游服务类、机械制造类、茶叶加工类、土木建筑类等专场校企合作恳谈会,在恳谈会期间邀请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本地企业的负责人观摩学生技能大赛现场,洽谈校企深度合作事宜,深入探讨校企协同育人的具体举措。经过几年的尝试与积淀,已基本形成了以提高职业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以校企合作培养为基本途径、以学生全面发展兼具专业特长为主要目标的具有宜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新的增长极。
提高教师个体的综合素质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在于师资队伍和实训设备两个基础能力的支撑。当前,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进一步重视,投入越来越多,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硬件建设问题已基本解决。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专业教师的专业执教能力薄弱、实践能力不足成为当前影响职业教育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宜昌市坚持“以赛代训,赛训结合”,着力构建教研、培训、竞赛三位一体的中职师资培训模式,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尤其是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与培养、市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有益探索,对加强专业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当前不仅要加快建立市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更为重要的是职业学校应加快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校级教师激励机制和专业荣誉制度,开展教师校本研修培训工作,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坚持错位发展、突出重点,做精做强做优做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区域职教发展整体水平。笔者认为,职业学校在专业开设方面不能急功近利,要坚决摒弃大而全的思想,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要集中力量重点办好2-4个专业并注重不断丰富专业内涵,其中多数学校应以办好2-3个专业为宜,国家示范校可办4个专业,努力培养接地气的应用型人才。要秉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坚持市级统筹规划管理、适应市场需求、产教融合发展的原则,立足现有专业,理清思路、攻坚克难,下大力气做好专业建设的提档升级工作。结合宜昌实际,市直学校应重点发展机械数控类、汽车制造与检修类、烹饪与旅游类、土木水电类、艺术类等专业,县(市)学校应重点发展涉农类、旅游服务类、财会类、民族与民间传统工艺类、计算机应用类(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客户信息服务等)、学前教育(长阳职教中心、秭归职教中心)、护理和服装(当阳职教中心)、化工类(兴山职教中心)等专业。
(作者单位:石希峰,宜昌市教育局;李群,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