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2015年第9期78页有《闲话联谶》一文,最后一段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张伯驹曾在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处做客,回家后偶得一联:‘并气同芳,入室芝兰成眷属;还珠合镜,升天梅福是神仙。’联语中嵌入了其夫妻二人的姓名,十分工巧。当时梅兰芳已经逝世,下联一时不可理解。不数日福芝芳辞世,正应了下联所言,其巧合如是。”这段话中张伯驹“偶得”的联语似乎十分巧妙,也应了“联谶”“其巧合如是”的“预兆”。此联从何而来?文中没有交待不得而知。但其所说内容都是向壁虚构,与历史事实全然不符,是完全错误的。
首先,“上世纪五十年代”梅兰芳并未“逝世”。文中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张伯驹曾在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处做客,回家后偶得一联”:“当时梅兰芝已经逝世”即“升天梅福是神仙”,交待得极为清楚。但事实上当时梅兰芳尚健在,并未“逝世”,还曾于1961年5月31日于中国科学院演出京剧绝唱《穆桂英挂帅》。不幸于当年7月30日心脏病突发住进阜外医院,8月8日凌晨5时病逝。当日“《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大篇刊登了讣告和由周恩来等六十四人组成的治丧委员会名单,由陈毅任主任委员”。这些记载可见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梅兰芳艺术年谱》及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刘嵩崑著《京师梨园世家》等。提前宣称梅兰芳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已经逝世”是完全错误的。
其次,说梅兰芳逝后“不数日福芝芳即辞世”更是错误的。《京师梨园世家》518页介绍说:“福芝芳(1905—1980),清光绪三十一年农历乙巳正月初二生人。曾居校场头条,1916年秋入田际云创办的女科班‘崇雅社’学艺,工青衣,与金少梅、梁花侬、梁春楼、张子寿等为师姐妹。1919年科班报散后于城南游艺园演出。1921年與梅兰芳结婚,先后生有五子四女,依次为:长子连升1922年7月4日生人;长女二宝1923年生人;次子葆琪1924年生人,1931年病故;三子葆琛1925年生人;四子葆珍1928年生人;次女葆珑1929年生人;三女葆玥1930年9月28日生人;四女1932年生人;五子葆玖1934年3月生人。九子女夭折二男三女,成活四人。”“梅葆珍,现名绍武,名为次子,实为四子,为社科院研究员。”1984年6月和2004年7月梅绍武(即梅葆珍)接连出版了《我的父亲梅兰芳》及其《续集》,他在两书中都写到“1980年初,先母(即福芝芳)逝世,王琴生先生从南京赶到北京,古道热肠地协助我们料理丧事,使我们梅氏后裔深受感动。”(《续集》143页)铁证如山地是福芝芳逝世于1980年初。即是梅兰芳1961年逝世后,其妻福芝芳又健康地生活了十九年,享年七十六岁。此文为何为了“联谶”就毫无根据地宣称“上世纪五十年代”梅兰芳“逝世后”“不数日福芝芳即辞世”了呢?这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这副对联所说的事实都与历史事实相背离,都是完全错误的。我怀疑张伯驹是否作有如此的对联,它大概是后来者借张伯驹的名义杜撰出来的吧。
(陈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