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教学法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29 02:28:34曹忠凯毛和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0期

曹忠凯 毛和荣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状况,指出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结合认知教学法的理论,探讨如何在农村高中英语课堂环境中有效开展语法知识和口语、写作等实践技能的教学,并提升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最终实现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学习技能的同时提升。

关键词:英语教育现状;认知教学法;农村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0-0257-02

英语教学在农村高中的开展一直是英语教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由于在许多方面存在局限性,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一直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从理论上来讲,我们拥有很多种教学方法,并存在很多相关的成功教学先例。然而,英语教学过程受到多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任何一种方法的成功失败与否取决于诸如师资状况、学习者的母语掌握程度、教学辅助设施等因素,因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应更多地考虑到学生以及环境的差异。本文亦试图通过分析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并结合认知教学法理论来找到一套较适合农村高中英语教学的方法。

一、现行农村高中英语教育现状

1.教学资源普遍匮乏。当前,在中国大多数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设备和辅助设施配置尽管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但仍处于较落后的水平。除教材、辅导资料、录音机等基本材料外,卫星电视、英语电台等硬件设施普遍缺乏。在这些学校,每一个教学班人数都很庞大,基本达到70至90名学生。因此老师和学生课堂的互动交流机会十分有限,更不可能将课堂整体引入到一个全外语教学的环境中。

教师资源的匮乏也是农村中学英语教育的一大问题。每位英语老师必须要承担3至4个班的教学任务,他们中的大多数老师都来自专科院校,年龄层次上,青年教师的比例也不高。因而,教师的英语语言能力相对比较低,更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英语中带有较浓重的方言,因而直接并且永久地影响学生的学习。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多年未变,教师也鲜有机会参加英语教学培训来接触现代英语语言教育的发展趋势。

2.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严重欠缺。笔者在调查访问中发现,在农村中学生群体中,英语依旧是很多学生所学课程中最薄弱的一门,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甚至完全放弃,有部分学生急切地想学好它并且也下了很大的功夫,结果进步却不是很明显。

在农村中学生群体中,除应对语言测试外,英语口语在课堂及课后的运用少之又少。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与外界交流甚少,因此从心理角度来讲,这些学生更多是由于胆怯而不会开口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另一方面,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他们的心目中,学习英语即是学习语法,如果在课堂里面没有传授语法知识,学生就会像是无头苍蝇一样(牛强,2002)。即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他们也常常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在写作和对话中去。学生更容易将课程中所学到的语法要点生搬硬套,脑海中所储存的英语体系只是一些表层和深层次的知识相混合的意象。他们不能写出语法严谨的句子,英语知识很大程度上被母语所干扰,因此在学生的英语练习中很容易发现一些荒唐的语句。

二、认知学习方法的提出及其与语言教学的结合

认知教学法由美国学者J.B.凯罗第一次提出,不同于直接学习法和语音教学法,认知教学法认为学习一门外语就像是婴儿潜意识地掌握他们的母语一样,认知教学法认为学习也应该具有意识观念。它强调学习者在FLL(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上的智力因素,同时也应该强调语言规则在现实生活中沟通的重要性。

根据凯罗的观点,语言是一种受语言规则所掌控的系统,言语行为也是由其外界规律所控制,而外语教学也应该有意识地在学生分析、理解和最终的掌握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Pete,1998)。学习者被要求分析目标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从而掌握其规则。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可以通过在有意义的实际情形当中不断使用这些规则来达到必然的提高行为技巧的目的。

从教学法的观点来看,认知教学法来源于乔姆斯基关于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的理论。乔姆斯基认为行为是由语言能力来控制,表层结构随着深层要素的变化而改变;人类拥有自然的语言习得的工具。因此,人类的学习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创作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面,规律的掌握应该优先考虑,学习者然后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来用已经掌握的规律来理解和归纳很多的句子(吴庆麟,2000)。

三、认知教学法在农村高中英语教育中的运用

针对英语教育在农村中学当前所处的困境,认知学习发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与学习方法。因此,本文中对认知教学法运用的讨论将会围绕其农村高中英语教学自身特点来展开。

1.增加有交际意义的课堂学习活动。语言的学习应该充分应用视觉和听觉的辅助来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情景化和有交际意义,从而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袁泽礼,2002)。例如,在讲授一段对话时,教师可以做一些导入性的练习。教师可以提一些与对话相关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来描述一下在课本上或者黑板上的图片。教师或许可以给出一些与情景有关的线索作为启示,这样学生可以接触一些即将学习到的内容。为了加深他们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间的对话,发现学生理解的难点并加以引导。在教师授课前,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相关问题来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在学生反复地诵读学习内容后,教师再组织进行情景练习或要求学生不参照课文完成两人或多人对话练习。

2.口语形式和写作形式具有同等重要性。认知教学法理论认为听说读写可以同时得到提高,其中听和读属于接受能力,而说和写属于开发能力(瑞光,2005)。就农村高中学生而言,听和读应该优先于说和写。因此,诸如创造对话和角色扮演的练习应该放在语言点的学习之后,作文训练应该放在一个单元的内容学习完之后。当学生们掌握了接收能力之后,他们就会对所学的内容非常熟悉。在组织学生完成开发能力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在头脑中即刻浮现他们所学的知识并且把它们应用于语言创造过程中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就可以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巩固。

3.语言能力应优先于语言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中心,理解依赖于掌握的知识,因此语法应该首先来学。语法是运用语言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交际能力不可能在没有掌握大量语法知识的前提下来获得。在语言能力获得之后,教学过程也相应地产生了(李咏吟,2008)。特别是在农村中学环境下,由于学生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不可能拥有和他们掌握母语时所处的相同的环境,因此他们只能求助于课堂所学的有限的语法知识来构造出一系列的句子。因此,语法教学在这种情形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在语法教学中,通过结合不同的课程在组织方法,能够使学生的语法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演绎法的采纳、演绎法强调推理、分析和比较,因此教师应该选取最有典型性的例句来诠释语法框架,并通过开展适量的类似语法练习来强化学生的理解。此外,归纳法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归纳法会训练学生的创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推导出来的规则会令自己印象更为深刻。

4.包容并积极纠正语言错误。最后,认知教学法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所以,由教师来分析和监督学生所犯的错误显得很有必要。同时,教师在洞悉学生情绪上的变化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方面都负有有责任(张彦君,2004)。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吝啬给予学生阳光般温暖的鼓励,同时摒弃对学生一味地进行尖刻批评,那样只会让学生产生更深的挫败感,并最终丧失学习兴趣。如若教师能在学生付出的努力未被关注到和提及到的地方给予鼓励,那对学生自信心的提升大有裨益。譬如,教师在修改学生写作时,比起那些刺眼的红色批语,发现并赞许一两处比上次有较明显进步的地方,将会让学生得到更多更具建设性的意见。

四、结论

通过开展上述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讨,笔者相信认知教学法在农村英语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单纯依靠采用认知教学法是远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而应该根据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采取多种策略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学生建立完整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找到适宜于个人的学习方法。唯有采取这类有效途径,农村中学的英语语言教学才可能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Pete.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J].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8.

[2]李咏吟.认知教学:理论与策略[M].北京:心理出版社,2008.

[3]牛强.论二语习得中将理解和产出合二为一的外语学习策略[J].外语界,2002,(1).

[4]瑞光.代认知理论与教学思想的融合[J].山东教育科研,2005,(5),24-25.

[5]吴庆麟.认知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袁泽礼.认知理论与新生听说强化训练当议[J].外语电化教学,2002,(4):30-33.

[7]张彦君.通过学习者训练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实验[J].外语界,2004,(1):5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