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峰
(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畜牧兽医站,青海祁连 810499)
2015年祁连县动物疫病监测及分析报告
秦玉峰
(青海省祁连县默勒镇畜牧兽医站,青海祁连 810499)
对祁连县2015年动物疫病实验室所做检测作分析报告。
动物疫病;疫病监测;免疫效果
为了解祁连县动物疫病的有关信息,确定主要动物疫病的发生水平、动态分布情况,发现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隐患因子,为有效防治动物疫病暴发流行,我县组织人员开展了动物疫病和免疫效果监测工作。
1.1 样品采集方案
定点监测与集中监测相结合、免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制定了《祁连县2015年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并将年度采样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兽医站,明确了具体采样和送样时间、数量以及采样要求,做到了任务明确,安排合理。
1.2 方法
1.2.1 口蹄疫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效果监测 口蹄疫集中免疫效果监测分春秋两季进行,包括县兽医站实验室监测和乡镇兽医站监测两部分,县级监测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乡级监测采用“金标抗体检测试纸条”法监测。
1.2.2 口蹄疫季度监测 全年四个季度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监测和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采用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ABC-I-ELISA)检测。
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采用免疫抗体检测采用液相阻断ELISA试验。
1.2.3 布鲁氏菌病监测
布鲁氏菌病季度监测包括奶牛布鲁氏菌病监测、种牛布鲁氏菌病监测,均采用布鲁氏菌病感染抗体检测先用琥红平板试验进行初检,阳性血清再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复检[2,3]。
重点对我县两个种牛场的种牛进行检测,央隆乡种牛场200份,野牛沟乡种牛场200份。
1.2.4 奶牛结核病监测 具体重点对两个农业乡镇和集中养殖点的奶牛,采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抽检。
1.2.5 衣原体病监测 衣原体病监测方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
2.1 口蹄疫检测结果
(1)春季完成免疫抗体监测任务240头份,其中:检测牛血清120份,合格113份,合格率94.2%,检测羊血清120份,合格109份,合格率90.8%;乡级监测204头份,其中:牛100份、牛血清合格56份、合格率56%,羊99份、羊血清合格61份、合格率61.0%,详见表1。
表1 春季口蹄疫抗体监测结果 单位:头、只、%
(2)秋季实际完成免疫抗体监测任务258头份,其中:检测牛血清124份,合格110份,合格率88.7%,检测羊血清134份,合格102份,合格率76.1%;乡级监测200头份,其中:牛100份、牛血清合格91份、合格率91.0%,羊100份、羊血清合格79份、合格率79.0%,详见表2
表2 秋季口蹄疫抗体监测结果 单位:头、只、%
2.2 口蹄疫季度监测
2.2.1 口蹄疫季度监测 全年四个季度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监测和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任务720头份。其中包括: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354头份(监测羊179份,未检出阳性。监测牛175份,阳性5份,阳性率28.6%);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354头份(监测羊179份,合格81份,合格率45.3%。监测牛175份,合格90份,合格率51.4%)。
(1)第一季度完成牛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45份,无阳性;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45份,阳性11份,阳性率24.4%。完成羊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44份,无阳性;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44份,阳性5份,阳性率11.4%。
(2)第二季度完成牛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40份,无阳性;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40份,合格38份,合格率95.0%。完成羊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45份,无阳性;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45份,合格38份,合格率84.4%。
(3)第三季度完成牛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45份,阳性3份;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45份,合格22份,合格率48.9%。完成羊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45份,无阳性;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45份,合格10份,合格率22.2%。
(4)第四季度完成牛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45份,阳性2份,阳性率4.4%;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45份,合格19份,合格率42.2%。完成羊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45份,无阳性;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45份,合格28份,合格率60.9%。
2.2.2 布鲁氏菌病监测
(1)布鲁氏菌病季度监测:共监测354头份,其中牛175份、羊179份,均未检出阳性。
(2)奶牛布鲁氏菌病监测:奶牛布鲁氏菌病检测339份,检出阳性22份,阳性率6.4%。
(3)种牛布鲁氏菌病监测:重点对牧业乡种牛场的种牛进行检测,央隆乡种牛场200份,阳性6份,阳性率3%;野牛沟乡种牛场200份,阳性5份,阳性率2.5%。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及时将结果反馈到相关乡镇,同时上报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对阳性牲畜全部淘汰处理。
奶牛、种牛布鲁氏菌病监测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布鲁氏菌病检测结果统计表 单位:头、%
(4)奶牛结核病监测:全年监测任务300头,我县重点对八宝镇的奶牛、扎麻什乡的奶牛和集中养殖点的奶牛,采用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进行抽检,共完成检测奶牛339头(八宝镇100头、扎麻什乡239头),未检出阳性。
2.2.3 衣原体
共完成监测800份,检出阳性20份,阳性率2.5%。其中牛300头份,检出阳性11份,阳性率3.6%;羊500头份,检测阳性9份,阳性率1.8%。
3.1 农区奶牛布氏杆菌病血清学调查监测出现阳性的原因
奶牛布鲁氏菌病在各乡镇抽样检测339头,检出阳性22份,阳性率6.4%,出现阳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部分奶牛在引入我县前注射过布鲁氏菌疫苗;二是个别牛改员在人工受精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要求,配种器械消毒不严格造成交叉感染;三是奶牛规模养殖场部分奶牛有流产病史,流产胎衣、胎水污染圈舍,又没有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和无害化处理,致使布病感染率增加;四是养牛户未能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淘汰阳性奶牛也是造成阳性率高重要原因。
3.2 口蹄疫非结构蛋白阳性转低
通过季度监测结果显示,本地区牛羊非结构蛋白阳性率比去年明显降低,可能原因一是采样范围缩小,检测结果代表性下降;二是采样地点不同,结果差异较大。从历年来实验室检测情况来看,连年免疫注射的畜群存在非结构蛋白阳性增高现象,可能与疫苗本身含部分非结构蛋白成分有关;不排除本地区的确存在自然带毒情况,随着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日益频繁,动物疫病传播机会增多,病原变异机率加大,发病风险正在增加,因此动物疫病防治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应加强疫情监测和疫情巡查力度,做到早期发现,及时预警,措施到位。
3.3 口蹄疫抗体见监测乡级监测和县级监测街相差比较大
今年是乡级人员进行检测第一年,在检测技术结果判定上有很大的误差。
3.4 存在问题与建议
3.4.1 乡镇兽医站技术力量有待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当前的畜牧、兽医、检疫一体化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实际工作需要,加上近年来工作借调现象普遍,全县乡镇兽医站42名技术人员因借调等原因离岗的多达14人。目前牲畜本品种选育、良种补贴等畜牧业科技推广工作量日益加大,乡镇兽医站既要搞好防疫工作又要配合乡政府行政工作,还要花大量人力从事畜牧工作。乡镇兽医站工作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动物防疫、产地检疫等业务工作开展。造成基层防疫技术力量整体不足。根据当前畜牧兽医工作总体要求,动物防疫工作由单一被动防疫向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巡查分析与评估的主动防疫转变,同时将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提高到与传染病防控同等重要的位置。动物防疫重心由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转向疫病监测、疫情测报、预警、应急处置、防疫全方位转变,对乡镇兽医站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故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技能。
3.4.2 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管理须进一步强化和规范 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直接影响动物防疫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实践证明村级动物防疫员日常管理规范的乡镇,疫病防治各项技术措施也容易落实,疫情监测和采样质量也较高,反之工作阻力增加,有些防疫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3.4.3 建议
(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 加强乡镇兽医人员有关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测报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深化兽医体制改革,打破县、乡两级动物防疫管理界限,将乡镇兽医站作为县级动物防疫派出机构,同时动物防疫监督执法与畜牧科技推广实行职能分离,政府加大乡镇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经费投入,不断充实和稳定基层防疫。
(2)不断强化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和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村级动物防疫今后在抽检过程中,应详细了解被抽检牛只的免疫注射情况,避免采集的样品不合格,造成误判。同时加强村级牛改员的管理及业务知识培训,杜绝人为的造成布氏杆菌病的感染及传播;强化规模养殖场卫生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制度;坚决淘汰阳性奶牛,严格实行检测、淘汰、净化措施;做好人员卫生防护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自主防范意识。
员管理办法和管理机制,加强基础技能培训,以适应实际工作需。
(3)今后在抽检过程中,应详细了解被抽检牛只的免疫注射情况,避免采集的样品不合格,造成误判。同时加强村级牛改员的管理及业务知识培训,杜绝人为的造成布氏杆菌病的感染及传播;强化规模养殖场卫生监督管理,严格执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制度;坚决淘汰阳性奶牛,严格实行检测、淘汰、净化措施;做好人员卫生防护知识宣传和培训,提高自主防范意识。
[1] 章娅琳,张四化,刘开武,等.种畜禽场重大动物疫病定点监测情况分析[J]. 畜牧与兽医,2014,46(1):8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