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送别诗歌中的乡土文化意象浅析

2016-03-29 11:45乔永宏甘肃省武威市民勤五中甘肃民勤733300
甘肃农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南浦民勤长亭

乔永宏(甘肃省武威市民勤五中,甘肃 民勤 733300)

古典送别诗歌中的乡土文化意象浅析

乔永宏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五中,甘肃民勤733300)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留下了大量的表达友情、描写送别的诗词,它们常常借助于典型意象抒写离愁别绪,表达乡土之情。笔者将这些送别诗歌中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化意象,结合诗歌进行归纳分析。

送别诗;乡土文化;意象

一、古典诗歌中的自然类乡土意象

(一)杨柳

杨柳是送别诗歌中最为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个意象。《诗经·小雅·采薇》中有这样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风雨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杨柳”开始有了惜别的意蕴。“杨柳”与离别联系在一起,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柳”与“留”谐音,折柳送别,暗寓殷勤挽留。王之涣《凉洲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春夜洛城闻苗》中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几道《清平乐》中“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秦观《江城子》中“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等等,婀娜的杨柳,景中含情,无不反衬出辞家别友的依恋感伤之情。

(二)芳草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中就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离恨顿生,愁绪幽深。从那以后,古诗文中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总喜欢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如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古诗十九首》之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南朝梁江淹《赋》“闺中风暖,陌上草熏”、“青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营乱飞”;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唐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南唐冯延巳《南乡子》“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至于芳草何以常与离别鞍旅相联系,这固然因为淮南小山《招隐士》开其先例,但更起作用的还在于草本身的特征:“一年一度春草绿”,鲜明表现时序之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再则,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乐府“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表现此种情景最为尽致。

(三)流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结尾两句借流水写友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伫立江岸,极目远眺,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宽阔明丽、流动变化的图景。朋友乘坐一叶孤舟,挥手告别,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远方,留在诗人眼前的是碧空如洗,高远辽阔,是江水东流,滔滔不绝。一片空阔明丽的天地,一个怅然若失的诗人,那浩浩东流,绵绵不尽的流水不正如诗人追随友人而恋恋不舍的深挚情怀吗?凝眸流水而心驰神往,久久伫立而天地不见,足见诗人对朋友感情之深、思念之切。《赠汪伦》也是写朋友之间的送别之情,与前一首诗人送别友人不同的是,这首诗写的是朋友送别诗人。结尾两句是这样写的:“桃水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先是夸张桃水潭水深达千尺,美丽诱人;再是就境设喻,以水喻情;最后出人意料,凡语翻新,“不及”一比,凸现出朋友情深似海,义重如山。有道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可是在我国古典诗词中,鲜活灵动、曲折多变的“流水”却寄寓了诗人无尽的离情别绪,可以说句句表露情意,字字显示深情。

二、古典诗歌中的人文类乡土意象

(一)长亭(短亭)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从陆路离去,或乘车、或骑马。在车马所行的古道旁,早在秦汉时便开始置亭,供行旅休息或送别饯行之用。北周时庆信在《哀江南赋》中写道:“水毒秦泾,山高赵陛;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唐代诗人李白《菩萨蛮》词曰:“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仕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铃》中也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名句。民国诗人李叔同《送别》中“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句子更是人所共知。诗人把无尽的离情,通过长亭送别这一特定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今天的读者一旦看到诗歌中“长亭”“短亭”的意象,眼前便会自然的浮现出在长亭古道、衰柳斜阳的背景下设宴饯行的情景,并能深切地感受到“长亭”“短亭”所承载的无奈的悲戚和不尽的哀伤。

(二)南浦

古代的交通工具,除了陆路的车马外,还有水路的舟船。由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在南方的送别诗中,“长亭”“短亭”等意象相对要少得多;相反,与河流相关的“浦”或“南浦”的意象却俯拾即是。屈原《九歌·河伯》中就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的句子,而使“南浦”这一意象和送别情怀形成比较固定联系的,应得力于江淹那篇著名的《别赋》中为人传诵的名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自此以后,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将离愁别绪不断地添加到“南浦”这一意象上,如盛唐诗人王维《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唐诗人白居易《南浦别》诗曰:“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宋代词人柳永《倾杯》词曰:“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去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到了元明清的诗词中,“南浦”意象依然经常出现,比较典型的如清人沈树荣《送别》诗写道:“落叶枫林两岸秋,曾于南浦动离愁。只今一片江头月,不照归舟照去舟。”本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南浦”这个积累和沉淀了历代诗人们离愁别绪的意象,总能唤起人们对一片依依惜别场景的联想。

(三)美酒

美酒能使亲情融融,美酒能让友情长存。“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没有美酒相待,那待客之情就少了几分隆重,少了几分热情。故人相逢要饮酒,离别也是少不得酒的,长亭送别,无酒何以成行?唐代诗人王维有两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没有离开饮酒,一首是《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友远行殷勤劝酒,足见情深意切。一首是《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友人失意归山,送者依依惜别。想一想,如果不是用酒,而是“劝君更进一杯茶”,“下马饮君茶”,那会少了多少情味,淡了多少感情!又如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曰:“醉别复见日,登临遍池台。保时石门路,重有金撂开。秋波落泅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岑参《送杨子》诗曰:“惜别添壶酒,临歧赠马鞭。看君颖上去,新月到家圆。”就连大家闺秀李清照描写离情的词《醉花阴》中也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句子。唐宋诗人词人将美酒与送别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歌,举不胜举。

“多情自古伤离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无论是亲人离别、友人离别还是恋人离别,“长亭”“南浦”“杨柳”“芳草”“流水”“美酒”等意象总是寄寓了使人黯然神伤的离情别绪,的确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编辑:刘国华)

I222.7

A

1673-9019(2016)10-0040-02

2016-04-06

乔永宏(1975-),男,甘肃民勤人,中学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南浦民勤长亭
南浦河守边记
杨晓东 摄影作品《民勤压沙组照》
望月
“醉”美民勤风
春日相思
踏莎行
王汇泉
木槿花西月锦绣
闪耀戈壁 助力民勤
基于潜水-承压水模型的民勤绿洲地下水位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