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效能的社会成长路径

2016-03-29 11:37颜俊儒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公民中国共产党

颜俊儒

(绵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6)

提升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效能的社会成长路径

颜俊儒

(绵阳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绵阳 621006)

依法治国作为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其顺利实施需要诸多的基础性条件,其中之一就是现代社会的成长发展。可以说,社会成长是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依法治国是社会成长的助推器,依法治国与当代中国社会成长有着诸多的相关性,社会成长理应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各种主观、客观的原因,当代中国社会成长的现状还很不理想,制约了依法治国效能的提升。为此,我们党必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从社会规范与制度、社会组织、公民公共精神与社会信仰、网络内外的公共领域、经济文化运行机制和社会信用等方面,大力推进现代法治社会的建设,以此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效能。

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效能;社会成长

依法治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方略和国家治理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定选择和持久信念。从强调法治到推进依法治国,从推进法治到实现法治,依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社会、公民和市场等多种治理主体的协同参与、通力合作。因此,影响依法治国有效运行和真正实现的因素很多,其中现代社会的成长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一国的法治水平。当前我国各地对于一些公共危机与公共事件的依法处理、网络反腐的依法管理产生的良好效果,也一再昭示依法治国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现代公民社会发展壮大的紧密关系[1]。显然,社会成长必将深刻影响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事关中国共产党能否顺利推进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中国的大局。因此,从社会成长视角探讨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效能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 社会成长与依法治国的内在关联

中外现代化实践及众多学者研究表明,经济社会现代化将会深刻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对于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来说,其基础性力量在于中国社会的成长。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依法治国方针,成为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社会成长与依法治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上实现了统一,现代社会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坚实的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健康成长的重要助推器。这种相互关系是现代国家与社会协同治理的内在依据,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现代法治国家建设与现代社会建设的关系[2]。

1.1依法治国的提出及实现条件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在十五大上首次提出的治国理政方针,经过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的多次发展,其内涵不断完善,实现路径不断清晰。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的结晶,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和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措施。因此,依法治国是集工具性与目的性于一体的战略方针。

大力推进依法治国需要诸多条件和力量的支撑。一方面,需要执政党及其成员的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和依法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和转型,需要国家治理体系的逐渐法治化;另一方面,需要整个社会的现代转型,需要经济条件、文化条件等社会各个方面大力改善,譬如国民的规则意识、组织意识的增长,全社会法治环境的营造,等等。

1.2社会成长的内涵及历史作用

每一时代的发展,都需要社会的发展壮大,只是受到政治形态、经济状况等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样式。不同时期,社会成长的内容、路径并不是完全不同,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社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类各方面文明的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皆在其中。因此,当代社会成长是现代文明在社会领域的体现和发展,主要包括社会运行体系、社会心态、社会组织、社会规则与制度、社会信仰与精神、社会阶层等方面的成长。

社会成长是集工具性和目的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一方面,社会成长能够为国家现代转型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很多时候就是社会变迁才推动了国家政治层面的改革与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成长同样在推动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层面的进步,国家治理加速社会的现代转型,朝向法治化、民主化不断迈进。在这种意义上,社会成长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1.3社会成长与依法治国互为促进

社会成长是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力量,良好的社会规则和完善的制度体系是依法治国有效运行的制度基础,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是国民参与和监督依法治国的重要渠道和纽带,现代社会的道德信仰、法律法治信仰和价值体系信仰是依法治国推行的有力精神支撑和持久支柱,社会大众契约精神和公共意识是依法治国推行的基本思想土壤;良好的社会运行体制是依法治国推行的基础制度条件。这些彰显了现代社会成长对依法治国顺利运行的巨大作用,突出展现了现代公民社会如何影响国家依法治国的政策运行过程,实质上反映了现代社会与国家依法治国的关系[3]。由此可知,社会成长是防止依法治国碎片化的重要基石,是推动依法治国社会化、大众化、信息化的有力保障。

依法治国是社会成长的助推器,依法治国将在诸多方面推动现代社会的成长和成熟成型。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依法治国将大大推动现代公民社会不断健全自身制度体系和规范运行过程,促进整个社会有序运行与和谐安定;提升社会组织依法参与国家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促进社会组织规范发展;以推动公民意识、公共精神的养成,促进社会公共领域的发展和提升;促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等运行机制更加成型,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设发展;促进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社会契约信用精神建设水平;还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多更优良的法律服务,为社会矛盾冲突的解决提供法律支撑,不断增进公民的法治观念,推动社会各领域治理法治化。由此可知,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驱动力,是规约引导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强大引擎,是社会治理的有效手段和模式,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

2 当代中国社会成长不足的表现及对依法治国的影响

现代社会成长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提供了环境与空间,推动社会建设的法治化进程、提升社会现代化进程理当成为推动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和重要内容。不过,受到当代中国各个层面发展状况的制约[4],当代中国社会成长存在很多不足,影响了党依法治国的顺利推行和法治中国的早日实现。

2.1社会规则与社会组织的现代转型不足,影响了依法治国的社会参与效果

2.1.1社会规则的法治取向不足,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不成熟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整个社会制度体系和规范体系的不完善,社会制度首先指基本社会制度,如改善民生制度、社会管理制度;次级社会制度,比如基本社会制度下的二级制度,如人口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安全制度、社区自治制度操作层面的具体制度,如计划生育制度、城乡居民低保制度。这些社会制度在当今中国都不完善,对依法治国的施行形成了现实的障碍。这其实就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那就是要通过管理督导和参与构建等途径促进社会制度体系的完善,提升社会制度的政治适应性和运行有效性,为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的社会制度环境和氛围。

2.1.2社会团体和组织的法治建设不足,削弱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组织基础

当代中国社会成长不足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社会中的各类社会组织,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公立的,都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对政府及相应事务部门依赖度高,自治自主性不强,由此导致现有社会组织在参与依法治国时的动机不强,组织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其本身带有的政治监督和参与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效能的发挥。这其实就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要从制度、人才和资金等方面为各种合法的社会组织提供有力支持,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破除各种障碍和困境,以便获得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依法治国中来。

2.2公民法治精神、社区建设、社会信用建设不足,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精神根基

(1)当代中国社会成长不成熟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一些公民在网络领域内外的场域中,表现出公德缺失,公共文明习惯养成不足,失范失序行为时常发生。各行业各阶层都存在一些失范现象,存在一些不讲究显规则而讲究潜规则的问题。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民对道德的信仰、对宪法和法律的信仰、对法治的信仰还不扎实,表明了国民对道德、宪法法律和法治还存在一些认同问题。这其实就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要大力开展国民教育,尤其是道德、价值观和法治素养等方面的培育,以便为依法治国有效运行提供持久的信念和精神支撑[5]。

(2)公共社区的法治建设不足,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社群基础。当代中国社会成长不成熟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网络空间和网下空间的发展虽然较以前有很大扩展,但这两个空间公共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却还未得到很好发展,公共社区的民主法治建设没有跟上,由此导致的诸多不规范现象已经严重削弱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社群基础。这其实就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要积极做好公共领域的社区建设,以便为依法治国提供法治化的公共空间。

(3)社会信用的法治建设不足,影响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社会信任基础。当代中国社会成长不成熟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整个社会信任程度不高,国民诚信意识缺乏,损害他人和国民公共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社会信用基础。这其实就为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那就是要注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社会信用重建纳入法治化轨道,以便为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3 加快现代公民社会的建设,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效能

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的诸多不足制约了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效能的发挥。根据社会成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应该大力推动现代社会建设,努力促进现代社会资本存量的培育发展,奠定依法治国的组织基础、文化基础、社群基础,从而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效能:

3.1加大社会制度与组织建设,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与组织基础

(1)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依法治国这项伟大工程时,借鉴西方现代社会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规范体系,科学、及时建立健全各行各业的行为规范体系,健全整个社会的各级制度体系,力求实现整个社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运行,为依法治国提供强大的社会制度和规范支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各行业的规范体系和制度运行体系,推动社会各行业规范化发展。具体说来,中国共产党应该积极调动社会精英做好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现代规范体系建设,推动各行各业的规范体系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二是建立健全公民行为规范体系,推动全体国民言行规范化发展。具体说来,中国共产党应该充分调动各种途径将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公民行为规范体系纳入到国民素养培育中,不断增进我国公民的行为规范和话语规范。

(2)大力发展社会组织,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依法治国这项伟大工程时,借鉴西方现代公民社会的社会组织建设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制度、功能、经费等角度全力推动社会组织的现代转型发展,引导社会组织主动参与到依法治国之中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制度设计上,明确界定社会组织的独立地位和应有功能,让其充分履行第三种力量的职责和功能,让其充分投入到依法治国的伟大工程中去。二是从经费上和人员投入上,国家层面上多给予支持和关心,推动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不断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组织更大程度上投入依法治国的大潮中去。

3.2加强公民文化、公共社区和社会信用的建设,为依法治国奠定建设的社群基础

(1)大力培育国民法律意识和精神为主的现代公民品质,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奠定持久的公民文化基础。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依法治国这项伟大工程时,努力吸收发达国家现代公民素质提升的成功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公民素养教育,将现代公民道德素养、现代法律素养、现代价值信仰等纳入提升全体国民的现代公民素质体系中去,注重国民的现代公共精神与意识提升,让守法生活化、常态化,以此奠定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国民素质基础。

(2)大力发展网络公共领域和网外公共领域,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社群基础。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依法治国这项伟大工程时,从信息的发布传输到信息内容的净化美化、从公民公共领域的行为到话语表达等各个方面界定好公民、社会、市场、政府等不同主体的权力和职责,理清各自的权力边界,全面纳入依法治国的范围,推动网络公共领域和网下公共领域的法治化建设,以此为依法治国提供一种良好的公共环境和氛围。

(3)努力培育社会信用体系,增进社会信任和合作,为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社会信任基础。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依法治国这项伟大工程时,按照国家社会信用建设规划大纲,将社会信用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大力推动整个社会信用工程建设,努力建设一个现代信用高度发达的社会,以此为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总之,依法治国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现代社会的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需要现代社会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其中,广大公民的权利、责任和法治意识的自觉是建设法治国家和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当前社会公众最关心的三大主题——公共安全、公共福利与社会正义的实现,均需要按照建设“法治高效政府、法治高效社会”的原则,在依法治国与现代公民社会良性互动互构的共赢基础上,努力构建社会依法管理运行、公民积极参与治理有机统一的法治型社会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有效运行。这其实正是我们一直以来所期望的愿景:推行依法治国时,大力关怀、关注现代社会的成长;推动社会成长时,努力关注与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1]何平立.培育公民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J].探索与争鸣,2011(9):19-20.

[2]徐晓冬.依法治国要处理好十大协同关系:对当前依法治国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4(30):30-33.

[3]马润凡.非均衡性:当前中国公民社会影响政策过程的主要特征[J].理论探讨,2011(2):148-152.

[4]寇大伟.双向互动机制: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路径选择[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17.

[5]余华.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价值支点: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7-22.

责任编辑李燕

D920

A

1674-5787(2016)03-0038-04

10.13887/j.cnki.jccee.2016(3).10

2016-05-01

本文系2015年度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成都市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项目编号:2015P18)、2015年度绵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空间理论视角下绵阳市农村治理的困境及其对策”(项目编号:MY2015ZC009)、2015年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立项项目“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的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TER2015-012)的研究成果。

颜俊儒(1969—),男,四川仁寿人,硕士,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当代中国政治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公民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论公民美育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
“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