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村美育问题与对策
——以音乐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

2016-03-29 10:04潘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安徽校本音乐

潘竞

(安徽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安徽农村美育问题与对策
——以音乐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

潘竞

(安徽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安徽农村中小学美育面临师资匮乏、观念落伍、经济掣肘、城乡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根本是开发校本课程,引入当地民间音乐.文本从实施音乐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可行性、策略、问题等方面,探讨了在安徽农村中小学实施音乐校本课程的意义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安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对策

音乐是陶冶情操、滋润心灵的艺术,它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和启迪人的智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音乐教育是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素养、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然而,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制发展,在安徽省中小学音乐教育上城市与农村差异巨大.一方面,城镇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较多,整体音乐素养较高;学校重视音乐教育,除开展正常的音乐课程之外,很多中小学还开设有葫芦丝、口风琴、电钢琴等特色课程;部分学校甚至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另一方面,省内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就薄弱多了.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有些学校音乐课形同虚设,动辄被文化课占用;或者根本就没有配备专门的音乐教师,通常由略懂音乐的其它课程老师兼任;即使配备了专业的音乐老师,也往往要兼职行政工作,根本无心或无精力进行音乐课程教学研究;虽然有的学校为艺考特设音乐班,但那只是少量的班级,没有大面积普惠全体学生.

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如何才能破解安徽省城乡之间音乐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在新的课程大纲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目前对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校本课程的研究,大多偏宏观研究,主要从政策层面谈校本课程实施的意义、原则、策略等,如:甘少成[1]、游驰飞[2]等;有些研究偏经验主义,主要是总结个人开展校本课程的得失以及注意的具体问题,如:王虹霞[3]、王晓燕[4]等;还有一些研究偏民族地区,探讨的是少数民族集中区实施民族音乐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如:陈文静[5]、吴海华[6]等.据笔者所知,安徽本土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仅有徐慧俊[7]略有涉及.

安徽人杰地灵、地方音乐资源丰富,并且地方音乐大部分集中在农村地区,这是安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开展校本课程的巨大资源,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和城市错位发展,找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内容和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方法.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安徽农村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 实施音乐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其一是教育理念滞后,音乐教育实际上在农村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几千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农村学生的家长普遍认为音乐是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难登大雅之堂,只有专注于语数外等文化课学习,才是鱼跃龙(农)门的正途.在农村出个歌唱家或是演奏家,那基本是遥不可及的梦幻,普通人根本不敢妄想,对于一般农家孩子能哼唱几首流行歌曲就等于学习音乐了.不仅家长如此,持此理念的农村教育管理者和基层教师也比比皆是.

其二是经济发展水平掣肘,很多优秀的国家音乐课程在农村难以推行.由于部分国家课程标准较高,需要钢琴、手风琴等昂贵的音乐器材,农村学校和家庭难以支付乐器费用.并且部分兼职音乐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培训经费和经历,对国家课程中的经典作品理解演绎自身存在欠缺,更遑论指导教育学生了.

其三是整体社会环境影响,缺乏音乐学习的氛围和动力.农村娱乐活动较为单调,且充斥着诸多不良习俗和文化爱好,缺乏剧团、音乐会、演唱会等音乐熏陶,留守儿童就更成了“野孩子”,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普遍没有音乐学习的动力,基本没有音乐表演的机会.农村的孩子可以在数理化上不输于城市孩子,但是在艺术修养上缺失严重.

安徽是农业人口众多的大省,提高农村人口素养是关乎整个安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音乐教育绝非可有可无,而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家课程就不能完全满足农村音乐教育的需要,因地制宜,开发设计出接地气、有群众基础的安徽民间音乐校本课程就显得极其必要.

2 实施音乐校本课程的可行性

安徽幅员辽阔,地处江淮之间,人员流动频繁,是南北文化带的交融之地,在安徽省农村中小学实施音乐校本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1 地方音乐种类繁多,音乐资源丰富

安徽的曲艺种类很多,如安徽大鼓、安徽琴书、安徽坠子、门歌、芜湖滩簧、桐城十番锣鼓、亳州二夹弦等,最著名的莫过于安庆的黄梅戏和凤阳的花鼓戏.凤阳花鼓需要演奏者自击小鼓或小锣,伴奏乐器简单而有感染力,适合农村的中小学音乐课中开展.

2.2 音乐受众广泛,群众基础牢固

农村孩子生活中比城市孩子接触到更多的民族音乐:大节日的舞狮龙船锣鼓齐鸣、庙会祭祀上的祝祷梵唱,婚丧嫁娶时的唢呐丝竹,劳动者田间地头的山歌小调,还有孩子们口口传唱的儿歌童谣,这些在农村孩子耳边时时响起、信手拈来的音乐都是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如果对安徽各地农村的音乐进行调查整合,融入到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去,那会是既有地方特色,又被孩子所乐于接受的音乐教育形式,并不是想象中高不可攀的文人雅士的消遣怡情.

安徽的安庆是著名的黄梅之乡,黄梅戏在安庆地区乃至整个安徽地区都是很有影响力的地方戏种.安徽人爱听黄梅戏爱唱黄梅戏,黄梅小调已经融入了安徽人的骨子里.黄梅戏的演唱用安庆方言,具有亲和力,配合对白和道具,讲述一个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仅在学习音乐,也在学习做人的道理.

2.3 民族乐器价格亲民,携带方便

与西洋乐器动辄几千上万价格昂贵相比,民族乐器的价格要亲民很多.城里的中小学开设电钢琴,农村的中小学可以开设葫芦丝、竹笛、唢呐等课程,还可以开设锣、鼓等民族打击乐的课程.师资可以自己培养,也可以从民间找艺人授课.比如笔者在安徽桐城进行十番锣鼓和桐城歌的调研时,就曾跟传人探讨过传承的问题.专业院校没有相关课程设置,年轻人出门谋生无暇学习传统艺术.如果把这些乐器学习放到中小学的音乐课里,既解决了校本课程的改革问题,又解决了传统艺术无人继承的问题.采访中,有的非遗传人甚至表示可以免费教学,只要我们的学校能够搭建一个平台,那么将会走出地方音乐教育的新路来.

2.4 政府重视推广,民间音乐活动多样化

安徽民间音乐,大多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或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黄梅戏和花鼓戏,各级文化机构每年均要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表演和研讨,艺人、学者参与度较高;自2008年以来,安徽省每年都举办农民歌会,各地市选派优秀艺人进行音乐竞技,推动了民间音乐的发展;各地市县文化馆每年也会送文艺下乡,表演一些农民喜闻乐见的地方音乐,有力地推动了民间音乐的普及化.

3 实施音乐校本课程的策略

要在安徽省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实施校本课程,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解决好方方面面的问题,要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师资培训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法.

3.1 课程设置

安徽各地的音乐资源丰富,有歌曲、民谣、器乐、曲艺、戏曲等多种形式.这些鲜活的音乐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反映着当地的风土人情、语言风貌、文化积淀,在选择作为教学内容的作品时,要充分考虑到安徽地方音乐的特点和表演形式的差异,尽量选取内容健康向上、格调优雅大方、配乐就地取材、操作简便易行的艺术门类.地方化、本土化是音乐校本课程的重要原则,例如安庆地区农村中小学可以选择黄梅戏或者十番锣鼓进入校本课程,学生可以进行词曲的演唱和打击乐的节奏练习,而滁州地区的农村中小学则可以选取凤阳花鼓戏进入校本课程,让学生领略音乐和舞蹈相融合的“东方芭蕾”的魅力.课程设置本土化的一大好处是有群众基础、有生存土壤、有现实需求,因而民间音乐进入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农村中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更加有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和民间音乐的传承.

3.2 教学设计

安徽民间音乐校本课程的建设,要区别于国家课程,在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细节上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体现地方性和实用性.

安徽地处江淮之间,是南北文化带的交融汇合之地,所以安徽民间音乐兼有南北特质,形成了山歌、小调、号子、锣鼓、唢呐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教学不要拘泥于学演学唱,而要讲解与之相关的音乐文化、风俗习惯、历史知识,甚至不妨和学生探讨如何运用已学的音乐知识、利用当地民族音乐素材进行音乐再创作.比如以2016年春晚的桐城歌《六尺巷》为例,讲讲音乐人是怎样用桐城民歌的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的.由于当地的孩子熟悉这些歌曲的原始曲调及其历史背景,理解起来并不太困难.这样的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常识的掌握,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地方音乐的理解,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豪情.

另外,灵活多样的进行音乐教学也是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的教学活动也可以不局限于课堂,可以因地制宜多实践,走入民间艺人的身边或把老艺人请入课堂,学听原汁原味的乡土音乐.地方音乐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组织观看节日庆典活动中音乐表演,观摩文艺下乡慰问演出活动和非遗表演,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形式.多途径学习地方音乐一段时间后,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表演,每个学期学习一到两个地方音乐乐种,再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演出,活学活用,调动学生积极性.

3.3 师资培训

影响农村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改革的决定因素,在于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因此,安徽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地、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农村音乐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理念.

在培训中,首先要提高音乐教师对安徽地方民间音乐的认识.不少音乐教师对地方音乐存在偏见,认为是乡音俚曲,登不上大雅之堂,更别说拿来做教学内容.殊不知这些原生态的音乐形式才是音乐最初的来源,是真正的美,只要我们去其糟泊,取其精华,就可以搬上我们课堂,成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色.

其次,农村音乐教师不一定精通地方音乐,所以各地市可以就近邀请民间老艺人来培训授课.我省多处地方的传统音乐面临没有传人的问题,请老艺人来传授原汁原味的演唱演奏技巧,既解决了教学的问题,又使得这些艺术能够传承下去.教师在学习中,要熟悉这些音乐形态的文化背景,把握其文化内涵,不要浅尝辄止,要融会贯通,既教授乐理乐曲,又传授文化知识和为人之道.

最后,教师要兼顾中外、融合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正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更要合理地安排安徽地方音乐的学习环节,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深化对本地音乐文化的认知.

4 实施音乐校本课程的意义和问题

实施安徽农村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改革,可以很好地解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关系,也可以更好地传播地方音乐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增强学生的爱乡之情和民族自豪感.但音乐素材的选择、合格教师的培养、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等等,都对校本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只有多部门的紧密配合,才能迎来安徽民族音乐的春天.

〔1〕甘少成.对中国传统音乐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思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1).

〔2〕游驰飞.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中学音乐教育[J].美与时代,2008(5).

〔3〕王虹霞.地域文化融入高校音乐课程初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2(4).

〔4〕王晓燕.岭南音乐在广东高师音乐专业视唱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2(2).

〔5〕陈文静.关于湘西农村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点思考[J].中国音乐,2004(2).

〔6〕吴海华.音乐教学实践中的湘西民歌教学探讨[J].音乐探索,2012(2).

〔7〕徐慧俊.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6).

J639

A

1673-260X(2016)11-0271-03

2016-08-10

安徽省教学科学规划项目(JG12015);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3B211)

猜你喜欢
安徽校本音乐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音乐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