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课堂教学生态的优化及对学生学习生命的意义*
王鑫
课堂教学生态是一种微观的生态环境,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和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内存空间。它具有和谐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对学生学习生命在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方面自由发展,学生学习力的提高这四个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室环境,构建自由民主的交流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课堂教学生态优化的应有之策。
课堂教学生态;学习生命;优化
随着素质教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方式也越来越倍受世人关注。学生学习生命主要表现为学习者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而生态化的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生命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优化生态化课堂教学以保证学生学习生命的健康生成和发展,是一个值得用心思考和努力实践的课题。
课堂教学生态的理论背景可以追溯至我国儒家“天人合一”和道家“万物和谐统一”的生态观。[1]《论语》中的一些教育思想以及《孟母三迁》的教育理念,都揭示了教育与环境的和谐问题,体现了教育的多元、整体、协调的功能。[2]但课堂生态的思想在教育领域受到普遍关注是从西方开始的。[3]1932年,美国教育学家沃勒在其著名的《教育社会学》一书中率先提出了“课堂生态学”的概念,课堂生态理念此后步入人们视野并逐渐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4]
课堂生态包括教师、学生、环境三种基本因素,其中环境包括教室的整洁度和光线、桌椅摆放方式、学生人数以及墙壁上的各种文化因素等方面。课堂教学生态是一种微观的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结构体系和生态特征,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核心区域和学生个性化成长与发展的内存空间,也是师生和谐共生、互动双赢的生命舞台。[5]
课堂教学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和谐性、生命多样性等特征。
(一)生态化的课堂教学具有和谐性
课堂教学的和谐主要包括人与教学环境的和谐、师生互动的和谐,其中师生互动的和谐最为重要。课堂作为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场所,教学活动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与灌输。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是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凭借教师或他人的帮助,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建构起来的。汪霞教授曾指出课堂教学生态中存在教师行为的霸权与控制现象,这种现象应当予以杜绝。学生群体中的从众与退缩、失衡的群体生态“花盆效应”、人与教室环境、心理因素的不和谐现象,[6]些都要退出生态化的课堂教学。
(二)生态化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
开放是社会环境保持生机与活力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开放,不间断地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才能保持生态系统长久的生命力及生态环境中生态因子的多元发展。每个学生都是具有不同特点的生命个体,都有自我发展的不同内在要求,保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也就是保证课堂教学的包容性,为学生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外在环境,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至少具备八种智能,所有要为学生各种智能的发展创设开放、宽松的外在条件,而生态化的课堂教学具备这种开放性。
(三)生态化的课堂教学具有动态性
课堂教学并不是完全按照教师的预想进行,而是伴随着教师的预想随机生成。因此,课堂教学生态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智慧,能够巧妙而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让学生能够自我生成一定的知识技能,获得计划外的发展。如果教师缺乏教育智慧,一味地使教学严格按照自己的预想进行,对课堂教学的突发事件采取简单粗暴的处理办法,就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保证课堂教学在动态中进行而不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这是对教师在生态系统中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发展的关怀。
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一些学者更是深刻地提出,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生命的自由成长。学生的学习生命是指学生学习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学生独特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态度以及思维方式等。对学生学习生命的关注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享受学习的自由,更好地自由自在地学习。
(一)有助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
生态化的课堂教学具有和谐、开放、多元、动态、发展等特征。另外,生态化的课堂要求教室环境要愉悦身心,能够为学生学习生命的生成提供有利的心理和文化氛围。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极具包容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关系之中,这就为个性化学习生命的生成提供了可能。师生之间积极有效地互动、学生之间良性的合作与竞争都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生命生成的重要条件,而良好的环境也为学生身心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方面,生态化的课堂教学尊重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扮演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可能的条件下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适合自己有效持久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生态化的课堂教学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去探索知识,进行原创性的自主学习,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的奥秘,努力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有助于学生多方面自由发展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或几种突出自身优势的智能,这些智能都有内在的发展需要。生态化的课堂教学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为各种智能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同时,生态化课堂教学要求尊重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内心体验,对其多元发展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把知识进行简单机械的累加,而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并非知识的被动吸收者,而是知识的自主建构者。从根本上来说,人的学习是个体创造性与独特性的体现,是个体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的表现形式。开放多元的发展环境在本质上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多元发展,鼓励学生自由自主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独立开放的主体学习能力。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借鉴、竞争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也有助于学生怀疑精神的培养以及独创性学习的发挥。
(一)营造良好的教室环境
教室环境包括班级规模、座位编排、自然条件(光照、温度等)、文化因素等方面,这些是生态化课堂教学系统的物质基础。适度的班级规模可以保障教师能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而舒适的教室环境则可以让学生保持愉悦的身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现代教学研究表明,传统的秧田式座位编排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合理进行,而诸如马蹄形、圆形等开放的座位编排方式则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教室中学习园地、图书角等文化因素的合理布置则可以给学生的学习提供精神鼓励,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二)构建自由民主的交流氛围
这是课堂教学生态和谐性与开放性的内在要求。在自由民主的交流氛围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能进行大胆的思考和质疑,将有助于其思辨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造和怀疑精神的养成。自由民主的交流氛围极具包容和开放性,师生之间互动的内容可以大大扩展,频率也会随之提高。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尊重。教学过程将成为师生之间积极主动交流的过程,生成性的知识和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都会有所增加,这对学生的多元发展极为有利。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心理,不同的心理之间“形成一个由引力和斥力共同作用的心理场域,这种张力在一定的界限内是合理的,但如果超过某种限度就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甚至导致心理疾病”。[7]生态化的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施加于学生的各种心理压力,解除亚健康心理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课堂教学生态的优化至关重要。此外,还要在端正学生观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教育,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引导他们进行良性竞争。
课堂教学生态优化是伴随着新课改的进行逐步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其精神实质和特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使师生处于和谐共生的系统中,在促进师生共同进步的同时,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学习生命,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我们要努力克服在优化过程中的一些现实的制约因素,积极进行课堂教学生态的优化则是教育者应该努力的方向。
[1][3][4]李帮琼,冯维.课堂生态观的研究进展[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3).
[2]杜亚丽,陈旭远.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5]盛阳荣,刘金虎.优化课堂教学生态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J].上海教育科研,2009(5).
[6]汪霞.一种后现代课堂观:关注课堂生态[J].全球教育展望,2001(10).
[7]管月飞.论生态课堂及其建构[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苏航
G424
A
1671-6531(2016)08-0020-03
海南师范大学2014年助飞工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民主问题研究——以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高中一体化办学为例”的研究
王鑫/海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在读硕士(海南海口571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