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平,曹花平,李泓,牛亚燕,樊瑞强
(1.石家庄市林业局,河北 石家庄 050051;2.灵寿县林业旅游局,河北 灵寿 050500)
速生杨根蘖林培育技术在防风固沙林更新中的应用研究
李玉平1,曹花平1,李泓1,牛亚燕2,樊瑞强2
(1.石家庄市林业局,河北 石家庄 050051;2.灵寿县林业旅游局,河北 灵寿 050500)
该文将速生杨根蘖林培育技术应用在防风固沙林更新中,实现了当年采伐当年成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林木采伐后通过覆土培育出根蘖林,同时间作花生、西瓜、玉米等农作物,间作物对林木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
速生杨;根蘖林;防风固沙林;间作
速生杨由于具有生长快、成林快的特点,作为首选树种在石家庄市域防风固沙林中被广泛种植,有效地减缓了春季沙尘暴盛行。速生杨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石家庄市生态环境。防风固沙林的更新方式不合理,会造成沙尘飞扬,破坏生态环境,甚至改变林地用途。因此,为了保持林地稳定,利用伐根萌蘖培育成林即速生杨根蘖林培育,能够实现当年采伐当年成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
(1)试验地选择。试验地点选择在位于太行山脚下的灵寿县谭庄乡北文城村,地处慈河沿岸沙滩丘陵地带的防风固沙林。
(2)试验林选择。选择已经达到采伐期的成熟林分,品种为107杨,采伐的速生杨林龄要求相近,相对集中成片,无缺行少带和火烧、火燎等现象。
2.1 采伐时间及采伐技术
在1~2月底,树叶全部落掉,枝条中营养全部回流到根部以后,从植株基部接近地面处下锯,两端锯开,留桩高度距地面3~5cm。
2.2 采后培土
采伐后要及时覆土,覆土厚度5~10cm,保证水分不流失。待4~5月伐根周缘萌发出健壮、木质化程度良好的簇丛状萌条时,将伐根培大土堆,让新萌条固定,促其早生新根。
2.3 除萌、抹芽、留苗
5月当根蘖苗长到30~50cm高,开始除去根部多余萌蘖,选择2~3株生长旺盛的苗留下,其他的根蘖苗用剪枝剪或镰刀除去。注意不要用手掰除,以免伤及选留苗。对选留的根蘖苗长出的侧枝和新萌发的根蘖苗要及时去除,待根蘖苗长到1.6m以上时再保留侧枝。第2年保留单株生长。
2.4 施肥浇水及病虫害防治
采伐后第1年要进行林粮间作,利用对农作物的浇水施肥来保证根蘖苗正常生长,当作物采收后,冬季林木落叶后要普遍浇1次封冻水,以保证根部有足够的水分供应,防止枝条内水分蒸发发生抽条,保证越冬。第1年不用施肥,第2年定株以后每株施尿素0.4kg,分别于早春浇水前和6月底前施入,第3年后随植株生长酌情增加施肥量。同时,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防治。
3.1 根蘖林与植苗造林的对比试验
选择相同立地条件根蘖林与植苗造林对照试验,根蘖林采伐前树木平均地径18cm,植苗造林为平均胸径2.8cm,分别在2015年、2016年对1a生和2a生根蘖林和植苗林苗木胸径测量,随机抽取10行,每行为1组,每组连续测量10株,结果见表1。
表1 试验区速生杨根蘖林与植苗造林胸径调查
从表1可以看出:根蘖林在第1、2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都远远大于植苗造林。分析原因:植苗造林在第1年基本处于缓苗或生长缓慢期,第2年才开始生长,但根系和枝量并不发达,而根蘖林有强大的根系支撑,在第1年很茂盛,其枝量和根系都处于优势,有利于生长。试验结果表明:根蘖林可以实现当年采伐当年成林的效果。
3.2 不同间作方式对根蘖林生长量影响对比试验
2015年选择相同立地条件的根蘖林地分别间作花生、西瓜、玉米,从每个间作品种中随机抽取10行,每行为1组,每组连续测量10株,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间作方式对根蘖林生长量影响对比试验
表2显示:不同间作方式对根蘖林生长量影响效果分别是西瓜最好,花生次之,玉米最差。分析原因:西瓜含水量较高,每年浇水次数较多,速生杨具有特别喜水的特性,会形成促进生长的良性循环,取得双赢效果;花生虽然不太喜水,但形成的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相当于给速生杨施肥,也能取得双赢效果;玉米由于植株高大,秸秆生长需要消耗较多的营养和水分,根部会与根蘖林竞争水分和养分,不利于根蘖林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根蘖林林下间作最好选择西瓜等蔬菜类,其次为花生等豆类植物,不提倡间作玉米等高秆植物。
由于速生杨根蘖林培育比植苗造林生长快,可以实现当年采伐当年成林的效果,可以应用于防风固沙林的采伐更新;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光照,在采伐更新当年或第2年进行林下间作,既能促进林木生长量又能增加经济效益,增加单位面积林地产值。
[1]杨振江,于洪伟.速生杨萌蘖林培育试验初报[J].河北林业科技,2013(1).
[2]胡玉梅,王绣珺.农田防护林杨树伐根控制萌蘖更新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8(19).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ast-Growing Poplar Rooting of Root Fores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the Regeneration of Windproof Dune-fixing Forest
LI Yu-ping1,CAO Hua-ping1,LI Hong1,NIU Ya-yan2,FAN Rui-qiang2(1.Shijiazhuang Forestry Bureau,Shijiazhuang,Hebei 050051;
2.Lingshou Country Forestry and Travel Bureau,Lingshou,Hebei 050500)
In this paper,through field experiment,using the fast-growing poplar rooting of root fores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windproof dune-fixing forest regeneration,realized that the cutting forest,ecological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the"win-win"effect,and sums up the different ways of intercropping on plant growth and the impact of economic benefits,And summed up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intercropping modes on the growth of trees and economic benefit,which opened a new way for windproof dune-fixing forest.
Fast-groning Poplar;Root-tilling forest;Windproof dune-fixing forest;Row intercropping
S792.11
A
1002-3356(2016)06-0030-02
2016-10-20
李玉平(1966-),女,学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育种与栽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