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立晓
背景:《将相和》这篇课文讲述了廉颇与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故事,由“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组成。让我们在师生的讨论中走进“完璧归赵”吧。
(一)异彩纷呈“讲信用”
师: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揭穿了秦王的阴谋,把和氏璧给带回来了,蔺相如是讲信用的,热爱祖国的。
生:秦王不讲信用,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理屈,蔺相如完璧归赵,不辱使命,保卫了赵国。
生:(突然站起)老师,蔺相如也没讲信用,不值得我们学习。
师:(惊愕)为什么呀?
生:(接着说)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交出来。秦王在举行典礼时,蔺相如却叫人把和氏璧带回赵国了,这是不讲信用呀?
师:(默然)这是机智……
生:机智,也得讲信用呀?
生:(另一生)不这样,秦王夺走和氏璧怎么办?
生:(笑着说)等到举行典礼时,他还可以“以头撞璧”呀。反正秦王是喜欢和氏璧的,不忍心看到有人把它弄坏。
师:(点头默许,夸赞)这不失为另一种方法。你给蔺相如想到了一种又讲信用,又能完璧归赵的好方法。不错,大家鼓掌。
生:秦王答应蔺相举行典礼时以城换璧,是不是也在揭穿蔺相如不想交出和氏璧的计谋呢?
师:(意想不到)你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呀?
生:秦王是一国之主,他应该知道蔺相如指出和氏璧瑕疵是假,那么他也会料定蔺相如是不会给他璧的,蔺相如和他约定举行典礼时交出,秦王答应了,这也是他的将计就计吧。
生:秦王也不简单,他也挺聪明的。
师:(再次点头)不,这不叫聪明,这叫狡猾。
生:为什么?
师:用在坏人身上这就是“狡猾”。
(二)“完璧归赵”的真正原因
师:蔺相如揭穿秦王的骗局,让秦国“理屈”,完璧归赵,从而保卫了赵国。
生:老师,不对,我认为不是这样的。
生:那是因为廉颇在赵国的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国的准备。
生(另一生):秦国还没有准备好,军事实力还不够强。
生(另一生):赵国还很强大,秦国不敢进攻赵国。
生(另一生):课文的开头“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可见秦国进攻别国是不需要理由的。过了几年以后,秦国把赵国给灭了,那时秦国也没有什么理由呀,也是个“理屈”呀,所以秦王不在乎是否“理屈”,之所以没有进攻赵国,使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根本原因是赵国还没有衰败,而秦国此时实力还不足够大,没有准备好,或是还没有十足的把握吧。
师:你们大家说的都很好,蔺相如之所以能够“完璧归赵”,真正的原因是背后还有一个“强大的”赵国呀,是有赵国的廉颇蔺相如“将相和”做坚实的后盾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的这一堂课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精神,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思维获得发展的一个案例,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