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农科”担当国家使命筑梦现代农业
“杨凌农科”品牌优势已经深刻烙印在陕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并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2015年12月12日,从首都北京传来了好消息——在年度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杨凌农科”成为陕西唯一入选的中国区域品牌,并以总价值661.9亿元位居第二。
在这份包括“贵州茅台”在内的知名区域品牌排行榜上,“杨凌农科”是61家上榜品牌中名副其实的“农”头老大。这是现代农业概念在国家品牌价值评价中的华丽“首秀”,也是农业科技类品牌实现的历史性突破。 “杨凌农科”——创新源自进取
如果拉上全国的农科品牌组成“朋友圈”,那么“杨凌农科”肯定经常会被“点赞”刷屏。因为这个创新驱动的价值品牌,每年都会转化一大批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不断丰富充实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创新,是“杨凌农科”品牌的发展基点和核心竞争力。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杨凌农科”品牌持续壮大、稳步走强。在激发创新活力,实现价值倍增的成功实践中,“杨凌农科”的品牌力量,源于锲而不舍、奋发进取的品牌个性和价值共鸣。
用18个春秋搏一次万分之一的成功,只为让国人吃上国产的好苹果。2015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团队选育“瑞阳”、“瑞雪”两个苹果新品种的故事,是“杨凌农科”创新内涵里的精彩瞬间,也是“杨凌农科”服务罔家使命的有力佐证。
从首只体细胞克隆羊“阳阳”,到世界最大的基因编辑白绒山羊种群:从率先试点农村产权流转抵押,到实现全省首家农企在上海股交中心成功挂牌。“杨凌农科”的实践证明:科技品牌服务国家使命的最佳路径,就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整合创新要素,不断凝聚创新合力。
举全区之力,打造现代农业的“金字招牌”。“杨凌农科”的品牌建设凝结着陕西省委、省政府和科技部等共建部委的殷殷期望,是陕西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24万杨凌人民汗水与心血的结晶。
在农科新城,“杨凌农科”品牌发展的成就和农业科技创新的水平成正比。截止“十二五”末,杨凌示范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58%,进入全国先进地区行列: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量累计达到3081件,发明专利授权量609件,万人发明专利数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累计审(认)定动植物新品种150个以上,小麦新品种“西农979”累计推广种植近亿亩:先后有29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旱地氮磷养分高效利川理论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如今,“杨凌农科”品牌不仅成长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支撑点,还不断延伸价值链条,播撒创新的种子,催生出一群热爱创新的“农民发明家”。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南庄村的农民李栓苏,结合越冬蔬菜晚疫病和叶霉病的发病机理,将常见的PVC管材改造成保棚温、排湿气的U形管。他发明的大棚排湿新技术,取得国家实用新技术发明专利。杨凌职业农民马新世,潜心钻研瓜果连茬种植的世界难题,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多名专家共同攻关,开发出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有机“营养枕”,让有限的土地在休养中工作,另辟栽培技术新蹊径,让作物高“枕”无忧……在杨凌示范区,“杨凌农科”品牌已经成为引发创新裂变效应的孵化器。
“杨凌农科”——协调树立标杆
只有高原才能发育真正的高峰。协调均衡,这一蕴涵于自然现象中的客观规律,同样也是“杨凌农科”品牌成长发展的基本遵循。
每年冬天,随着设施大棚里的草莓陆续成熟,杨凌的农民也“变身”成为“导游”。逢周末假期,来自陕西西安、咸阳和宝鸡等周边地区的市民们,常会自己驾车来农科城采摘“快乐”,在冬日里感受春天的温暖,在杨凌体验跳动在舌尖上的甜蜜。
春看牡丹满园、夏赏蝶舞翩翩、秋品庄园美酒、冬尝草莓清甜。一年四季,富有“杨凌农科”烙印的特色休闲游,让普通农民从生产者升级为生产服务者;建设新型涉农工业高地、用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则更有力地推动了第一产业与附加值更高、价值链更长的第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在现代农业供给侧,“杨凌农科”品牌一二三产融合协调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树立起“杨凌农科”品牌协调发展的标杆,得益于杨凌示范区统筹兼顾、注重协调统筹兼顾,深入实施的“六三二一”计划。自此,国家农业高新产业示范区的优势,得以转化成为“杨凌农科”品牌均衡发展的稳定支撑和重要保障。
“六三二一”计划,是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立足国家使命和自身发展使命,在新常态下,提出的科学布局,也为“杨凌农科”品牌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理顺了发展关系、拓展了发展空间、提升了发展效能。
放大国家杨凌植物品种权交易中心、国家杨凌农业技术转移中心、职业农民培训中心、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农产品认证中心和农业大数据中心等“六个中心”的整体效应。扎实做好理论和技术研究,发布好《中国旱区农业技术发展报告》、《中国农业产业投资报告》和《现代农业发展报告》“三个报告”,为全国现代农业协调发展提供理论支持。用好全国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两个平台”,紧紧围绕“121”协同创新战略联盟落地杨凌,为全国164个国家农业科技同区、39所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注入“杨凌农科”符号。加快建设丝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建立完善同丝路沿线国家合作的长效机制,扩大交流与合作,着力构建陕西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全力打造“杨凌农科”品牌。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随着杨凌示范区“六三二一”计划的深入实施,“杨凌农科”品牌协调区域和领域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在科学布局的宏观视角和顶层设计下,“杨凌农科”品牌在区域、领域实现同频共振,在持续服务“三农”事业,加快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成就品牌价值高峰。
“杨凌农科”——绿色引领方向
和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杨凌示范区最引以为傲的就是拥有雄厚的“绿色”资本。而对于“杨凌农科”品牌而言,“绿色”不仅是发展的底色,更是引领发展的方向。
现代农业,是承接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跃迁的“绿色产业”,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关键。作为履行国家使命的重要承载之一,“杨凌农科”品牌紧扣现代农业标准化建设,探索出可复制、易推广的“杨凌农科”标准模式,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发展典范。
杨凌示范区杨陵区大寨镇西小寨村的绿香安合作社,更像是个“果蔬工厂”。在这里,从种子到果实,从施肥到病虫害防治都有配套的标准。遍布在设施大棚里的摄像头和各种传感器,忠实地记录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中的所有数据。从种植前的准备工作,种植中的日常管理,甚至收获装箱的步骤都规范统一、秩序井然。
标准化生产,信息化管理,品牌化营销。绿香安合作社采用的正是“杨凌农科”品牌的标准化生产新模式。通过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综合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化过程管理,绿香安合作社年销售农产品50万吨以上,深受市场青睐。
用标准化建设,不断巩固“杨凌农科”品牌的绿色发展方向,杨凌示范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全力支持下,杨凌质监部门抓住建设国家级综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契机,搜集整理了2万多条相关标准,主导参与制定了7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和79项省级地方标准。建立健全了杨凌示范区《农业标准化体系总则》及《设施蔬菜》、《设施西甜瓜》等12个子标准体系,制修订了西甜瓜、蔬菜、食用菌、甘薯、金银花、大棚建造等杨凌示范区地方标准112项。
此外,杨凌示范区还探索形成了基地示范型、种植大户型、企业带动型3种推广形式和生产规范化、产品安全化、营销品牌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专业化5个原则的推广模式,进一步提高“杨凌农科”品牌标准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在杨凌从事现代农业的人们,最看重的是一张三乘五厘米见方的“二维码”标识。在他们眼里,这张小小的“二维码”,就是“杨凌农科”品牌的代名词。但是,这张“二维码”真正受欢迎的原因,恰恰是“杨凌农科”坚守的绿色发展方向和底线。
“二维码”指的是杨凌农产品溯源标识。支撑溯源标识日常运行的是杨凌示范区搭建的政府性公益平台——杨凌安全农产品溯源标识管理体系。这个体系,不但有着严格的准入和淘汰门槛,还有更为周密的日常监管机制,一旦违规,直接“拉黑”。
严格的溯源认证和标准化紧密结合,让绿色发展理念有了平台承载,也将食品安全关人体制机制的牢笼。顺应绿色发展方向,“杨凌农科”将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向质量和效益并重转变的重要力量。
“杨凌农科”——开放实现共赢
“杨凌农科”品牌以担当国家使命为己任,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开放现代农业科技要素供给,在实现互利共赢的同时,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是国家赋予杨凌示范区的神圣使命。作为国家使命的担当者,“杨凌农科”品牌主动融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格局,不断探索拓展互利共赢的广度和深度。依托杨凌示范区在全国18个省(区、直辖市)140个市县建立的229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杨凌农科”品牌以“核心示范一周边带动一广泛辐射”的工作理念,构建高水平的农科开放新格局。
陕西阎良是厚皮甜瓜的传统种植区。由于农业科技落后,栽培方式原始,低下的产业效益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桎梏”。2006年,带着“杨凌农科”的种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杜军志团队在关山镇代家村的两亩空地上栽培甜瓜,用开放提供给当地瓜农的“杨凌农科”技术点燃了一场“甜蜜革命”。
10年后的今天,阎良5.6万亩甜瓜全部应用了“杨凌农科”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每亩甜瓜的效益由过去的1000元提升至3000元,年均总效益达2.8亿元。阎良的农民富了、农村美了、农业强了,由开放的“杨凌农科”品牌实现共赢了。
千阳苹果、清涧红枣、风县花椒、镇安板栗、渭河樱桃……
天和菌业、天鑫兔业、秦宝牛业、伟隆种业、众兴高科……
虽然从字面上看不见丝毫“杨凌农科”品牌的痕迹,但它们无不因“杨凌农科”而受益,无不见证着“杨凌农科”对外开放、互利共赢的脚步。
今天,“杨凌农科”品牌的开放视野已经不仅满足于国内,更沿着丝绸之路投向同属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中亚,向西播撒“杨凌农科”的种子。
面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杨凌示范区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的定位,积极争取扩大“杨凌农科”品牌住罔际农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2015年10月,19个“杨凌农科”品牌的冬小麦品种播撒进哈萨克斯坦的土地,由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同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50000亩中哈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基地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不只是向西开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支持引导下,“杨凌农科”品牌先后与美国、以色列、加拿大、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开放交流,和以色列、日本、法国、荷兰等7个国家的农业科技产业合作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走出去,还要引进米。杨凌示范区通过援外培训,将“杨凌农科”品牌的影响力扩展到英语、法语、俄语和阿拉伯语国家。截止2015年11月底,杨凌累计承办节水灌溉、设施农业等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班57期,共有来自102个国家1223名学员毕业。开放中的“杨凌农科”品牌,国际范儿越来越足。
“杨凌农科”——共享彰显情怀
立足国家使命,“杨凌农科”品牌有一种特殊的情怀:甘愿做一级石阶,与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成果,为全面实现小康贡献力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现代农业科技如何服务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焦点在于群众福祉是否真正落地。让亿万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既是“杨凌农科”品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履行国家使命的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
一年的时间里,远赴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开展嫁接活动411场次,17支绝大部分由农村留守妇女组成的杨凌苗木嫁接服务队,在传播“杨凌农科”实用技术的同时,实现收入1.12亿元,人均纯收入超过4万元。
留守妇女“转型”成为嫁接专家,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还能取得丰厚的收入,“杨凌农科”品牌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而通过现代农业科技缩小收入差距、提供公平服务,彰显了“杨凌农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品牌情怀。
10年来,“杨凌农科”品牌培训工程面向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农技人员、大学生村官、合作社负责人和职业农民已累计超过23万人次。同时,“杨凌农科”品牌培训依托杨凌示范区在全国建立的23个永久性示范站、37个专家大院和128个科技示范基地,组建了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主的师资队伍,搭建起以陕西为主、面向旱区的现代农业科技培训服务平台,有力的带动了服务和带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杨凌农高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农业专业展会,在“杨凌农科”品牌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落实共享发展情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成功举办22年来,杨凌农高会累计吸引了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万家涉农单位、2200多万群众和客商参展参会,交易累计成交额6500多亿元、发布转化现代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5万余项,全国34个省(区、直辖市)的3亿多农民从中受益。
每年3月份,举办西部(杨凌)农资农产品交易会:每年9月份,举办中国(杨凌)特色农产品博览会……“杨凌农科”品牌以专业性、综合性、区域性的各类涉农展会和论坛为窗口,面向旱区、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敞开胸襟,共享交流最新鲜、最先进、最前沿的现代农业科技。
“杨凌农科”品牌还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和先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扩大受众知晓度和品牌知名度,拓展现代农业科技的共享空间。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不懈努力下,“杨凌农科”品牌借助《农业科技报》、农林卫视传播品牌价值。通过建成的陕西(杨凌)农业科技服务网、远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和三农呼叫中心,“杨凌农科”品牌服务实现了“专家不出门、技术送田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杨凌农科”品牌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罔家使命。敢于担当,勇于拼搏,砥砺奋进,为现代农业发展代言,用实干精神浇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