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道德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完成现代化构造的作用

2016-03-28 10:02郝帅
2016年5期

郝帅

摘要:现有传统道德教育存在形式主义偏重、缺乏实践性、脱离高校群体基础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必须予以现代化构造。传统道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培养中的现代化构造必须遵循重点性、匹配性、前沿性等原则。其具体实现途径包含理论储备、长效机制构建、保障评价机制构建以及人力资源队伍储备等方面。

关键词:传统道德;现代化构造;规范意识

毋庸讳言,自我国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后,尤其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现今我国社会的诚信体系已极度缺乏,甚至可以说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传统道德体系轰然倒塌而新的现代文明社会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的一个价值观念几乎处于真空的时代,也即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道德信仰危机”的时代,①而这种危机已经慢慢渗入到人们的内心,而恰恰是这样的一个目前处于信仰缺乏的民族又深受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尤其强调诚信等道德观念,即“义”、“信”的重要性。②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应当如何将传统道德加以现代化改造,从而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绩效,是颇为值得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本文拟以大学生规范意识的缺乏为引入问题,对上述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对理论探讨和学生工作的实践有所裨益。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浙江某校图书馆与学生宿舍之间为一块绿化的草坪,之前学生去图书馆必须绕过草坪周边的道路。后来,伴随着不断有学生践踏草坪通向图书馆,草坪上就多了一条路,事后,学校按照学生足迹铺垫了青石板供学生通行。事后不久,学生又从草坪不同的周边践踏出了不同的道路。

笔者将以上现象的本源概括为“规范意识的缺失”,因为不论是考试不诚信、肆意践踏草坪或者乱丢垃圾,或者说上述现象蔓延出来的功利主义观念,其在本质上都属于对现行的规则的不尊重,而这种不尊重的深层次就是道德危机。而与此同时,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就在于无论是学生组织、官方组织我们都在不断地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学雷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等活动在高校都是普遍推行的。很显然,这属于传统道德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的缺失,而这种缺失跟传统道德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方式的不对应该是密切相关的,本文认为,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必须将传统道德进行现代化构造。那么,传统道德教育在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培养中到底存在着什么问题,又应当如何进行现代化构造呢?

二、当前传统道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学者曾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根植于计划经济的时代背景,以灌输式、宽泛式的培养方法为主,在实践操作中缺乏层次意识,往往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种要求、一类规格,其倡导的理想目标过于抽象而高远。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治、经济等体制都在不断转变过程中,他们的观念转变更是伴随着现代化而接受着多元化文化的影响,在如今的时代特征中,传统的思想政治培养模式在现今形势下至少面临以下问题:1.他们主观能动性未能激发出来,培养定位过于单薄,受教育者欠缺主体地位;2.教育内容、形式过于僵化,缺乏创新性;3.培养目标过于抽象,导致“泛政治化”;4.培养评价、反馈环节薄弱,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几乎不存在;5.教育保障相对滞后,在形式化的宣教之外,现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存在有效的保障措施,从而无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③

对于上述见解,笔者深表赞同,并认为应当予以系统化的分析,概括而言,当前传统道德培养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现今大学生思想培养中对当前传统道德的内涵缺乏深刻的解读,流于片面化、表层化与形式化。因为传统道德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理论体系,它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总结,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当中,其更是具有与时俱进的内涵,体现了民族的灵魂与人文的关怀,彰显出了中华民族经久不息的文化生命力。而现今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种教育者习惯于照本宣科,仅从理论上强调传统道德之重要性,欠缺培养的生动化,浮于形式主义的教育。这种仅仅满足于对传统道德内容以及具体概念的理解,满足于简单的经典案例的解读和分析,不对传统道德进行现代化构造,不在当前思想道德培养中对传统道德的内涵予以现代化构造。这种对传统道德内容形式化、简单化与浅层化的刻板、单一的解读,缺乏对理论革新的前瞻性预见,对现今大学生面对着信息时代多元化文化接触、社会化迫切需求、现代化思维触碰等把我不准,没法解决新时代思想道德培养中的新疑问、新困难。这种对传统道德内涵缺乏前瞻性、与时俱进性的理解,从本质上而言,属于对思想道德培养中所碰到的实际难题的回避,欠缺了创新思路和理论力气,故最终导致了传统道德在现今思想道德培养中只能走“形式主义”路线。有论者曾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众话语体系的建构中直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片面化、表层化与形式化解读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人民群众中‘扎根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④,笔者认为对传统道德在现代思想道德培养中的现代化构造,也必须要深入理解传统道德的内涵,对其予以理论创新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传统道德在想道德培养中现代化构造得以成功的基本前提所在。唯有如此,传统道德在思想道德培养中的现代化构造才能体现出其当下的生命力所在。以本文开头规范意识缺失的案例为例,此种不良现象产生即源于传统道德教育对人追求人生目标手段的正当性、诚信等各方面元素的缺失息息相关。

第二,现今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对当前传统道德的教育与其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等均显得不适应。诚如中国政法大学王人博教授在讲解如何让老百姓接受法治乃治国基础方式问题上所言,老百姓对法治的信赖,不是依靠口号性的宣传、强调,老百姓会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到“法治”与“权力”何者在生活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⑤同理,在对现今大学生予以思想道德培养过程中传统道德到底起到何种作用,这也是由他们在高校中的生活经验中直接决定的,而不是由理念性的教条所能决定的。是故,这种理念化的教育缺乏一种认同感,最终甚至引起他们内心的反感与抵触。

第三,现今思想培养中欠缺对传统道德现代化构造的土壤营造,在形式化的宣传之外,欠缺认同感与保障体系的构建。传统道德一定程度上可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欠缺对传统文化精髓元素的认同,必将促使民族凝聚力的涣散。在高校思想政治培养中,现今的传统道德教育缺失了实践的土壤基础,并未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必须使传统道德不断吸收外来文明和现代文明,并不断强化传统道德中的文化精髓,有效激活各种文化内容与文化要素,统一整合到新的传统道德体系之中,使之具备充沛的实践土壤,获得受教群体的认同感。此外,为了配合高校思想道德培养,必须配备一套传统道德实践的保障体系,这套保障体系在当前中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体系中几乎不存在,诚如前述,现今的教育仅关注传统道德要素本身的解读与关注,对其所牵扯的文化特色、时代特征、实践模式、生活共融性等均相对欠缺,正是由于当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缺乏渗透力,未能得到相应的保障,最终使其现代化构造欠缺了“引擎”与“燃料库”,故而影响其培养效果的达成。

三、传统道德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现代化构造的原则

诚如前述,现今思想道德培养中对传统道德的培养主要根源在于“缺乏实践性”,具体而言,应当恪守如下的现代化构造原则:

第一,重点性原则。传统道德的现代化构造涉及到的内容与范围都极为广泛:既有受教者主体地位的回归,又有受教者与教育者的互动性的增强;不但牵扯到受教者认同感的激发,也有社会环境的整体改良;此外,还需要培养方式的多元化、生动化、亲近化等等。但是,这些要求几乎无一不要求凸显出传统道德培养的实践性的增强,换言之,传统道德在思想道德培养中的现代化构建必须始终围绕“实践性”展开,也即坚持重点性原则就是要求:不论在理念传播上还是教育意义上都应当强调其实践性,不论在其载体上还是传播方式上都必须显得容易被受教者所接收,不论在考虑受教者的认同感上或是培养效果保障措施上,都必须凸显传统道德培养的实践化。当然,坚持重点性原则还意味着传统道德培养在现代思想政治培养体系中的全面现代化构造必须紧紧围绕实践性这一原则,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导致最终现代化构造有其名而无其实。

第二,前沿性原则。“文化最具有创新基因、最具有变革的激情和动力。”⑥传统道德教育在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培养中的现代化构造必须注重与时代最前沿特征的结合,考虑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时代特征,从而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传统道德培养具体形式。伟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就曾就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运用时做过“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⑦的训诫。从传统道德培养的传播方式上而言,如何注重和结合现有的铺设面最为广泛的最新传媒方式以及其最新趋势,去予以传统道德理念重塑的重要性、方式、内涵、作用等方面的传播,都将是极为重要的。以前述案例为例,传统道德教育模式可以采纳漫画、典型个案隐匿当事人信息化的通报、微博、微信全面宣传等方式加以引导,最终走在恶习产生的前列,让大家具有普遍的知晓性,能够因为对新媒体的认同感而对传统道德教化充满认同。

第三,匹配性原则。“文化有其自身发展与演进的规律。”⑧坚持匹配性原则,就必须使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培养中的传统道德的培养符合大学生的群体特征与行为习惯,在不同群体之间(比如按专业予以区分)也必须研究不同的培养模式,比如在以世俗纠纷解决的法学专业的教育中就必须凸显出精神层面的价值与物质追求上的平衡,应当针对法律坚持人性恶的制度设计离不开传统道德支撑这一点加以展开,强调善意的法律必然是符合道德要求的;在马克思主义等专业中,就必须使传统道德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予以结合,必须让大家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理论的实践化成果。概言之,现今大学生思想政治培养中传统道德培养过于理论化,脱离了实际效果。从本文开篇案例为例,学校若能通过针对本校出现过的具体事例及其处理后果的展示对学生加以教化,必能更好地形成对传统道德认可和对违反后果不良后果的避免。

四、传统道德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现代化构造的路径

传统道德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中现代化构造的路径是传统道德在思想道德培养中现代化构造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展开:

第一,必须加强对遵守传统道德价值及传统道德相关内涵方面的理论储备,为相关实践提供良好的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传统道德价值观念重新焕发光彩。将现代道德观念放在主体地位,对传统道德价值观念进行提炼、整合,巧妙地融入现代道德文化体系之中,使现代道德文化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具有现代的特性。现阶段我们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知行统一,积极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人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塑造崭新的道德人格目的就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第二,必须明确现当代思想政治培养中传统道德所应当遵循的思路及实施路径等,最终形成传统道德教育现代化构造的长效机制。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富有时代精神。要不断创新大学生传统文化方向培养的形式和载体,适应他们成长和心理特点,切实把握教育规律,切实提高他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引导大家辨证认识外来文化,增强传统文化学习的自觉性和信心,要通过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包括编写通俗读物、拍摄电视专题片、在媒体上开设专栏专题等多种形式,使更多的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载者、传播者。二是抵制社会不良文化对大家的传统文化培养的侵蚀,注重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三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流行文化。我们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传统文化培养工作的始终,融入到大学生日常辅导和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大家能普遍理解接受、自觉践行的价值理念。

第三,对遵守传统道德以及违反道德相关后果构建一定的保障和评价机制,促使教育者与受教者的良性互动,激发运作动力。扭转道德不景气的局面主要不能依靠宣传道德原则本身,而必须借助于外在的力量和机制,那就是实行道德奖惩:社会切实地奖励德行义举和有德之人,惩处缺德行为和缺德之人。健全社会的道德奖惩机制,凭借道德的他律方面来激化人们的道德行为,才是重振道德风气的可靠途径。个人的道德行为本来是社会施行道德奖惩的结果,所以健全道德奖惩机制应是社会自觉进行道德建设的根本途径。其他一切手段,例如进行道德教育,树立、宣传道德榜样等,只有纳入奖惩的系统,即作为施行道德奖惩的一种具体形式,才能收到普遍的实在的效果。

注解:

①关于目前我国道德信仰缺失、道德状况堪忧的相关论述,参见卢有志:《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信仰危机与原因分析》,载《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参见龙静云、熊富标:《当前我国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深层原因探析》,载《伦理学研究》2013年第1期。

②关于中国传统优秀道德文化方面的论述,参见罗国杰:《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几个问题》,载《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6期;参见尚琤:《试论中国儒家“诚信”思想的理论、困境及完善》,载《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5期。

③章剑锋、倪建伟:《构建以学生党员为主导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载《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期。

④章剑锋:《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话语方式建构》,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9期。

⑤王人博:《中西公法文明的比较》

⑥章剑锋:《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话语方式建构》,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9期。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页。

⑧章剑锋:《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话语方式建构》,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