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主流媒体和友好团体考察团中国之行观感

2016-03-28 09:05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
当代世界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尼灾民尼泊尔

萨尔波塔姆·什雷斯塔

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我有幸作为尼泊尔主流媒体和友好团体考察团成员,于2015年9月8—18日赴中国北京、四川和西藏考察。考察团一行共15人,由尼泊尔国家电视台副台长迪达尔先生(Deepak Mani Dhital)任团长。在北京,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陈凤翔会见考察团,并接受了我们来自尼泊尔国家电视台、尼泊尔广播电台等媒体的专访。在四川,我们考察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的映秀镇和水磨古镇,感受了中国在灾后重建方面的巨大成就。在西藏,乘坐了号称“天路”的拉日铁路,亲身体验了交通便利带来的旅行快乐。通过这十天的参观访问,我们对中国灾后重建的成功经验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思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反应迅速 多管齐下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了8.1级特大地震,给中尼边境口岸樟木造成了一定的人员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中国当地政府反应迅速,在较短的时间内便把樟木镇的约六千多名灾民转移到日喀则进行安置。我参观了其中一个灾民安置点,并和灾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政府快速的救援能力和行之有效的应急安置措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了解到,在安置点,灾民的一日三餐,水、电全部免费。当地政府为了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专门投资建设了独具特色的樟木商品城,提供给受灾民众出售尼泊尔商品。所有商铺三年内不仅租金全免,还减免了相关税收。最令我感动的是,在樟木经商的尼泊尔灾民,震后也被安置到了日喀则,他们和其他的中国灾民一样,得到中国政府的优待。

日喀则属于高海拔地区,冬季严寒,如在帐篷里过冬不仅非常难熬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当地政府想百姓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日喀则市区兴建了750套廉租房,2015年10月所有受灾民众就都能免费住上新房。为灾民办实事,努力让他们安居乐业,这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安置方式。

科学重建 统筹规划

四川省汶川是我们此行考察的另一重点。这里是2008年5月12日8.0级特大地震的重灾区。过去七年里,中国政府有力地领导灾后重建,坚持把地质勘探评估放在首位,注重预防次生灾害,将安全勘探、科学规划相结合,发挥自建、对口援建及社会帮扶三种重建模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让我再次感受到了“中国速度”。

汶川重建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注重保持民族特色,因地制宜,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将过去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发展为“抬头见青山、低头见绿水”的旅游生态区和文教区。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坚定领导和有效管理之下,震后灾区建设和民众生活都远胜从前。

这些经验和做法都值得介绍给遭受严重震灾的尼泊尔政府和民众,相信我们正处于痛苦和迷茫中的同胞们将会从中受到鼓舞,看到希望。

及时救援 彰显大爱

尼泊尔发生4·25特大地震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派出紧急救援队,及时提供了大量救援物资。中国民间力量参与了救灾和临时安置工作。截至目前,中方向尼泊尔提供的巨额援助,在中国对外援助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这也显示了两国之间的深情厚谊。地震能使山崩地裂,但中尼友谊牢不可摧。同时,中方非常重视救灾援助资金的使用效果,明确了使用范围,强调要重点用于教育、民生工程、文物保护等领域。鉴于尼政局仍不稳定,此举不仅有利于防止腐败,而且能让更多需要援助的人群受益。例如,加德满都谷地多个被地震损毁的世界文化遗产,现已启动相应的修复工作,这正是得益于中方的援助。中国政府这种严谨的援助理念及合理的规划方案,让尼泊尔人民印象深刻。

创新合作 共同发展

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主体内容是我们这次访问的另一主题。此次来华之前,我们对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知之甚少,觉得似乎与尼泊尔没有什么关系。在北京考察期间,我们有幸与中国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的学者就“一带一路”的内容及整体设想进行了座谈,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框架有了进一步了解。其中,中巴经济走廊和中缅孟印经济走廊,为处于特殊地缘位置的尼泊尔提供了发展机遇;中方提出的“亚洲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尼印(度)经济走廊”的设想,都富有智慧,相信尼泊尔能够从中获得灵感,搭上尼中协同发展的快车道,早日实现互利共赢的美好前景。

加强协调 推动联通

建设经济走廊,修建交通设施、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的互联互通是关键,对尼泊尔这样一个内陆国家尤其重要。这次访问期间,我们乘坐了刚通车不久的拉日铁路。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乘坐体验,让我们感慨不已,也迫切希望拉日铁路能延伸到尼泊尔边境。这一愿望能否实现是我们所有团员最关心的问题。我认为,实现交通联通有几点值得深思:第一,中国有句谚语叫“剃头担子一头热”。要实现交通上的互联互通,单靠拉日铁路一方延伸到中尼边界是不够的,尼境内也应加快道路设施建设,配合搞一些建设项目,否则会错失良机。第二,尼泊尔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要实现中尼的道路互通,不能抛开印度。尼泊尔如何说服印度,减少印度对“中国威胁论”的疑虑,鼓励印方接受并参与“中尼印经济走廊”倡议,是三国政府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同时,我了解到,中方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并不仅限于交通运输领域的联通,而是“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为包括尼泊尔在内的国家参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我为此深感振奋。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考察交流,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的高速发展和灿烂文化的魅力。尼泊尔知名报纸《加德满都邮报》的主编——乌巴德耶先生(Akhilesh Upadhyay),自1992年第一次来华,至今已五次访华了。他感叹说,每一次访问,看到的都是一个全新的中国。在采访中联部副部长陈凤翔先生时,尼广播电台副台长拉姆萨尔先生(NabarajLamsal)被中方朋友的热情好客所感动,问道:“阁下希望我们在尼泊尔对中国做什么样的宣传呢?”陈凤翔先生笑着回答:“希望你们将在华所见所感,客观真实地报道给尼泊尔受众,这就足够了。”

唯有大国,自信耀世。我和我的同事们很高兴亲眼看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真实的中国,也将很乐意与我们的尼泊尔同胞分享所见所感。

作为尼泊尔阿尼哥协会——一个致力于促进尼中友好的组织的主席,我谨借此机会向中国人民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责任编辑:徐海娜)

猜你喜欢
中尼灾民尼泊尔
尼泊尔对“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尼铁路的认知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看好了!
中尼跨境铁路助力两国经济互利共赢
尼泊尔的忧伤
尼泊尔的印象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
中尼昔日最大口岸开通提速西藏边贸发展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春雨威胁海地灾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