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林业发展的建议

2016-03-28 22:41:03安方雁
甘肃农业 2016年21期
关键词:林业森林发展

安方雁

(甘肃省兰州树木园,甘肃 兰州 730000)

浅谈新时期林业发展的建议

安方雁

(甘肃省兰州树木园,甘肃 兰州 730000)

本文就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历程做了详细介绍,并就新时期在加强营林、造林基础,全面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全面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林业;发展轨迹;现代产业

一、发展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即设立了林垦部,随后改为林业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木材生产的领导和组织,很快又专门成立了森工部,并陆续组建了135个以木材生产为主要任务的国有森工林业局。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是因为经济建设和战争需要。而此时国内的林业状况堪忧,“森林资源少、生产能力有限、供需矛盾突出”,加之苏联林业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林业建设不容乐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既重创了山区广大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多种纠纷,埋下了“林木权属方面某些问题长期未能有效解决”的伏笔;“文革”时期,我国林业事业建设陷入灾难,具体表现为:“林业管理机构被撤销”“林业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被废弃”“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林业专家沈国舫将这一时期的林业建设模式称之为“传统林业”、“近代林业”,与社会生产的工业化相联系,其特点表现为:“林业只单纯满足人类的物质需要,追求木材单一利用,在生产力低水平条件下形成林业粗放经营。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处于较低水平,传统林业的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以及管理体制也处于较低水平,并且林业的发展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人们对林业的地位、作用的认识也相应地受到局限。因此,传统林业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均导致了忽视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引起了森林破坏、物种锐减、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将这一时期的林业建设归纳为“传统林业道路的曲折发展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作出《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潮在全国迅速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森林资源的锐减,扭转了资源危机的局面;伴随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社会各行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骤增。“建设比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产业体系”成为这一时期林业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此同时,为顺应“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国家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为21世纪中国林业发展描绘了宏伟蓝图。

二、当前发展

在建设“两大体系”的总体思路下,林业在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向发展。生态建设初期,林业并没有影响系统而成熟的发展思路,同时也未能得到有关方面政策和资金的有力支持,因而显得有些空乏无力。1999年得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作出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的决策,决定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对林业进行重点扶持。这标志着国家对林业的定位已由过去的“产业型”转为“公益型”。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林业立即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休养生息。

进入新世纪以来,林业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示出来,国家开始从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林业较大的倾斜和扶持,林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但仅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森林资源分配不均,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国家又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成效显著。当前林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正在由一项产业转向社会公益事业,由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向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造林方式和结构正在由基本以人工造林、造乔木为主转向按经营目的的而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和植被组合。2006年,国家林业局明确提出中国林业的发展方向是:“全面贯彻落实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只有建立起完备的生态体系,满足了社会和人们的生态公益和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腾出更多的空间和更大的余地发展林业产业。”可以说,林业正处在“产业化发展、生态化发展、社会化发展、旅游化发展以及科技化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三、未来趋势

针对全球保护环境的浪潮,在强调森林经营突出保护环境的同时,发展多功能、集约化林业,重视森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发挥,强调林业多功能兼顾,建立合理的森林形态和森林结构,是我国林业管理的发展趋势。具体的管理方法如下:

(一)加强营林、造林基础

营林造林时补充森林资源、保持森林资源永续利用、保证林产工业原料供给的基础。我国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多次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并取得了可喜的业绩。但我国林业管理,长期以来过多依赖精神鼓励促进植树造林,忽视物质利益刺激。林业基础的加强,营造林积极性的调动离不开物质利益。当前,要调动林农和经营单位的营造林的积极性,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首先,改革不合理的林业税费,逐步取消各种收费,保证林农和经营的合理收益,从根本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规范林业“一金两费”的用途,做到还之于林。最后,结合国内的林产工业的需求和我国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科学地确定营林树种,提高营林本身的经济效益。

实施林区综合开发与多产业协调发展,提升林业系统发展功能。系统思考林业的发展,把发展林业同森林绿色食品、花卉园艺、特色加工业、森林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幅员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多的优势,发展优质、高效的林特产品栽培。利用劳动力丰裕的优势,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建立较完善的林产工业体系。林业气候多样、地貌复杂、生物丰富的优势,发展森林旅游,推动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之,要通过产、供、销、服务一体化,搞好林区综合开发,推动林业内部产业的协调发展,发挥林业的大系统功能,提高林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对外竞争力。

(二)全面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

我国林业竞争力低的一个关键原因是技术水平低。在今后的林业建设和发展中,必须把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放到突出地位。

首先,加强基础研究,发展科学技术在营造林中的作用。利用生物技术培育适应性强的树种和植被,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减少病虫害;林业遗传基因和栽培技术,优化树木品种与木材品质,提高营造林的经济效益。其次,发挥科学技术在林产工业的作用。一方面要加强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及时推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高我国林产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另一方面,提高与世界经济接轨,合理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技术与生产设备,是林产工业向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提高产品的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第三,发挥林业管理人员信息来源广、信息收集方便的优势,积极向林农传播林业科学技术知识,提供科技信息服务。总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战略问题。林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不可能通过无限制扩大经营范围来实现,因此,只有加强管理,合理开发,通过对林地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产力水平才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本方向。

(三)坚持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同步发展

借鉴国外模式,走生态建设是形体,产业发展是灵魂的中国精细林业,即生态与产业合二为一的发展道路。

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林业,其主要任务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生态效益,以求推动林业的协调发展。

(编辑:刘国华)

S7-9

A

1673-9019(2016)21-0041-02

2016-09-05

安方雁(1975-),男,甘肃皋兰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荒山绿化,病虫害的防治,林木的抚育管护,护林防火工作。

猜你喜欢
林业森林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2-12 07:50:32
land produces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哈Q森林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