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防治技术
棉铃虫俗名钻心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寄主植物达30多科200余种,是世界性危害棉花及其他作物的大害虫。棉铃虫以幼虫为害,每头幼虫一生可食害蕾、花、铃10个左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很大,造成惨重损失。
1.1卵。近半球形,高0.51~0.55mm,直径0.44 ~0.48mm。初产时乳白色或淡绿色,后变黄色,卵化前紫褐色。卵表面可见纵隆纹,深达卵孔的纵隆纹有11~13条,纵棱有2岔和3岔达到底部,通常26~29条。
1.2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0~50mm。初卵幼虫青灰色,体表密生长而尖的小刺。幼虫体色多变,可归纳为4个类型。①体色淡红,背线亚背线褐色,气门线白色,毛突黑色。②体色黄白,背线亚背浅绿色,气门线白色,毛突与体色同。③体色淡绿,背线亚背线不明显,气门淡黄色,毛突与体色同。④体色深绿,背线亚背线不明显,气门浅黄色。
1.3蛹。纺锤形,红褐色至黑褐色,长13.0~23.8mm,宽4.2~6.5mm。腹部第5~7节背面与腹面前缘有7~8排稀而大的半圆形刻点,气孔较大。
1.4成虫。体长15~20mm,翅展31~40mm。雌蛾黄褐色,雄蛾灰绿色。前翅翅尖突伸,外缘较直,斑纹模糊不清,中横线由肾形斑下斜至翅后缘。
在黄河流域棉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越冬蛹开始羽化。6月上中旬入土化蛹。6月中下旬第一代成虫盛发,大量迁入棉田产卵。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第二代成虫盛发期,主要集中在棉花上产卵。第三代幼虫为害期在8月上中旬,成虫盛发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第四代幼虫老熟,在5~15mm深处筑土室化蛹越冬。棉铃虫成虫白天隐蔽静伏,晚上活动,觅食和交尾产卵。成虫有取食补充营养的习性,羽化后吸食花蜜或蚜虫分泌的蜜露。单雌产卵量1000粒左右,卵散产于生长茂密、花蕾多的棉花上,尤以嫩尖、嫩叶等幼嫩部分居多。
可通过农业防治、诱杀成虫和生物防治三种办法进行防治。
3.1农业防治。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可以控制棉铃虫的猖獗为害,而且对于充分发挥天敌对其他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也有一定效果。秋后深翻冬灌,减少越冬虫源,麦收后及时中耕灭茬,降低成虫羽化率。
3.2诱杀成虫。可利用黑灯光、高压汞灯、杨树枝把和诱剂诱杀棉铃虫成虫。
3.3生物防治。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和改进施药方式,减少对天敌的杀伤,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051130河北省元氏县农林畜牧局牛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