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
(阜阳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王艳玲
(阜阳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全球管理科学的进步和人员素质测评理论、测评方法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对于准确地、科学地对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有着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目前我国大学本科生培养目标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根据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提升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步骤,以期为我国高校设立正确的、科学的、切合实际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对本科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评价提供参考.
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论是在办学规模,还是在办学格局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正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和趋势发展,彻底打破了传统高等教育体制中存在的“精英教育”的理念.纵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不论是从高校的数量上看,还是从高校的在校学生人数上看,我国高等教育都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下面的一组数据能够说明问题:1999年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保持在5%左右,而当时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80%.面对这样的大背景,我国教育部开始决定扩大高校的招生规模.1999年,我国全面放开高等教育招生人数和规模,扩招比例超过了48%,截止到2003年,我国已经正式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期.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为我国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迅速转变提供了人才基础,更为我国人力资源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奠定了基础.但是,我国高等教育在大规模扩招的同时带来了很多问题与矛盾: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与师资同步增长的矛盾、招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与高等教育投入不足之间的矛盾、学生就业压力与有限社会岗位之间的矛盾、学生整体素质下降与高校录取分数线之间的矛盾.
可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高等教育还该不该走精英化教育的道路?什么样的人才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我国高等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素质的人才?我国高校培养的人才是高素质人才吗?这些问题的提出引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就目前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综合目标来看: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这三项是公认的大学三项重要职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随着国家形势的转变和战略发展规划的变化而变化.科技的进步、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高校必须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精英式人才.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发生了转变,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型的结构.位于金字塔底部的是各类民办高校、成人高校、高职院校,各地方所属的本科院校、重点高校位于金字塔的中间部位,位于金字塔顶端的高校是全国近百所的211高校、38所985高校.位于金字塔顶端的这些高校无论是在基础学科的教学,还是在科研力量、师资力量、教育培养环境和人才培养资源等方面的实力都十分强大,这也与其地位相匹配.因此,这类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责无旁贷地承担着高等精英式教育的重任.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人才培养应具备如下目标和特点:
2.1具有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建设中的生力军,他们承担的历史使命十分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这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大前提下坚持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高度统一,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实现伟大理想.
2.2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素养
本科生应具备明确的人生目标,努力追求先进的、积极向上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团结同学、与人和谐相处,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真正摆正德与才的位置,真正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因此,高校的本科生首先必须要拥有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要先学会如何做人,只有拥有良好的“人品”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人才.
2.3成为一名具有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本科生应追求卓越,使自己拥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随着我国高校投入资金的增加,高校的教学资源、硬件条件等不断完善,因此,大学生们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质学习资源,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例如:综合类研究型大学中的本科生应该更加注重对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社会学科的学生应该更加注重对理科逻辑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理科的学生应该更加关注对自己人文知识、社会知识等的补充.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未来职业的规划和设想,本科生应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使自己成为兴趣爱好广泛、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复合型人才才是社会发展中急需的人才.
2.4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新时期的大学生应具备健康的体魄、较强的适应性、适应能力,使大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健康的心理状态,强健的体魄能够使本科生们承受来自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才的竞争其实也是身体素质的竞争、心理素质的比拼、综合能力的竞争.
2.5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源动力.对于新时期的本科生而言,创新能力的强弱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学习阶段,本科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化优势,在某一方面运用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科学的态度进行创新.例如:本科生可以通过有创意地组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体现;本科生可以通过发表自己学科的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等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本科生还可以进行一定级别的课题研究与科技发明来彰显当代大学生的创新风采.本科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一定要勇于创新、勇于探索和实践,在不断地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当然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本科生还应该时刻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交际能力、计算机应用水平等,为成长为国际型综合人才奠定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有效激励学生的自我约束和教育管理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明显的成效面前,我国高校也逐渐认识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重要性,并在不断地评价实践中,评价的方案逐渐趋于完善、评价的主体逐渐明朗、评价的手段逐渐科学.但是,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
3.1评价结构仍需完善
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要素之一就是评价的指标,各高校在设置评价指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能否体现出当代人才培养的要求,能否全面反映本科生不同阶段的素质特征,能否全面、具体、详实地反映本科生的特点.但是,纵观各高校的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指标的设置上还不够完善,很多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因素涉及面不深,例如:学生的创业精神、学生的协作精神、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沟通能力、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等.我国高等教育主要就是以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和任务的,并以此为契机全面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发展科学技术.可见,衡量当代本科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就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但是目前现有的高校本科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对这两方面的评价力度非常小.在传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主要是针对本科生的学习成绩为评价标准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新时期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无法再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应该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学生综合素质与全面发展上.例如:在实际操作中,虽然各高校已经将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划分为德智体美等不同的方面,但是在操作中,评价的权重比例中德体美的比例较少.因此,各高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还缺乏完善性.
3.2评价方法缺乏灵活性
各高校的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基本是在高校的统一领导下,在学生工作部的统一指导、部署、监督下,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但是,很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时总是将学生的辅导员作为评价主体的核心成员.辅导员工作是目前高校的一大特色,虽然辅导员是每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联系最广泛的、最熟悉的老师,但是由于辅导员工作的繁琐性,每一个辅导员很难对每一名学生做出真实、客观、科学的评价.
3.3评价缺乏导向
我国高校的综合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还尚不明确.在实际操作中,很多高校在评价中过分夸大智育这一评价标准,使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整个评价结果中所占据的比重增加.这种缺乏评价导向的方式明显表明我国高校的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尚未脱离应试教育的阴影和轨迹.另外,这种缺乏导向的评价也对学生的价值导向产生了一个错误的信号:学生只要学习成绩优异就可以了,即使在其他方面的成绩较差也能获得较高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使高校、用人单位等根本无法正确判断学生的优势和不足.
4.1转变思想,加强本科生人文素质教育力度
人文素养不仅是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行为表征,还是国家对每一个公民思想健康、社会公德方面的基本要求.因此,加强本科生的人文修养,是优化国民结构、提升国民综合素养的主要任务.人文修养作为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只有奠定了这一基础才能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学生.因此,为提升本科生综合素质必须将高校本科生人文修养放在首位,教育学生不偷窃、讲诚信、热爱公物、热心为人、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意见等.
4.2改进教育方法,提升本科生的学习能力
大学生在高校学习的各种知识是很多年前的科学家、理论家等总结与归纳的知识体系,除了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基础知识外,很多专业知识还处于不断地更新中,有的知识还未等到本科生毕业就已经过时了.在如今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新陈代谢非常快,因此,高校应将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学习理念的灌输、学习方法的转变、学习技巧的提升上来,并将这些作为本科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向和任务.
4.3创新高等教育教育模式,拓展本科生综合素质
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来看,根据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指导思想对高校本科生质量的要求,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就在于对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评价标准的创新,一定要将创新与改革的目标放在过去很多不合理、不适用的教育教学体制机制上,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创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课程、课堂、课本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中解放出来,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知识、能力、价值观、体质的综合式、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提高新时期本科生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从而为提升本科生综合素质创造条件.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校本科生综合素质评价已经成为国内高等院校对学生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虽然各高校在具体的实施中各不相同,但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评定已经成为社会、高校、家长们的共识,在社会快速发展与就业压力激增的环境下,当代本科生必须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为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为“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条件.
〔1〕蒋娜,赵甫.模糊综合评价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8(02):112-113.
〔2〕王芳.浅谈素质评价标准——兼谈美国学生评价标准[J].教育发展研究,2011(04):20-24.
〔3〕付刚,赵锐.英国高校学生素质评价的特色及有益借鉴[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8(04):67-68.
〔4〕彭苏勉,翟怀远.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测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5〕甘泉,胡俊英.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01):84-87.
G640
A
1673-260X(2016)10-0175-03
2016-06-27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1YJC880152);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4D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