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金玲
(公主岭市农机局,吉林公主岭136100)
建立农机科技发展机制 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
邵金玲
(公主岭市农机局,吉林公主岭136100)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促进效果也越来越明显,这同时也加速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及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促进作用。然而,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较低,而且随着近年来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经营规模和农机工业水平受到了阻碍,而农业机械化发展又面临着许多问题,为了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应当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
农机化;问题;对策
1.1 农业机械化装备技术含量低,结构不合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农机工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农机的种类和质量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目前农业机械的结构发展还不够合理,大中型机械种类和数量都比小型机械少得多,动力机械比配套机械多,粮食生产机械比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多,这种现象反映出了我国农业结构和资源等分配不合理。此外,我国农机工业的发展规模小,大多数农机制造企业都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以至于产品科技含量低,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1.2 农机的使用效益低
我国的农业机械均投入了较高的成本,由于目前农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而且农用柴油价格也一直居高不下,农机作业的服务成本较高,农机用户还要承担较高的税费负担,以至于农民对于农业机械的使用不够普遍。农机服务也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虽然有的地方设置了乡镇农机服务站,但是其作用也不稳定,这些也导致购机户农机没有足够的利用率,农机作业效益不高,导致农机无法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普遍的使用。
1.3 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
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一直都没有达到足够高的水平,而且地域差异较明显,总体上北方的农业机械化高于南方。在北方,华北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其次分别是东北和西北,西南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低的地区,而且西南的农业机械化实行难度也是最大的。
2.1 建立完善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机制
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的积累资金较少,因此在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上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政府需要解决农民的购买能力的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农机的使用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并且增强劳动效率,甚至可能达到劳动替代的效果,因此,农机作为一种劳动工具,能够收获相应的效益。对于一些土地规模较大的发达国家来说,农机的发展能够作为劳动替代,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对于我国来说,在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的制约下,只能走适度的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道路。因为我国的土地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同时劳动力充足,使用农业机械设备的主要目的是增加作物的产量,因此适度的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道路能够使农机在服务过程中收获足够的收益,同时实现其价值。我国的农机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还降低了其作业成本,对于农民来说提高了效益,满足了作业需求,进而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2.2 建立合理的科技保障体系
合理的科技保障体系能够增加农机的使用效率,农民有了专业的服务指导,则能够更加合理的使用农机,就可以发挥其本身的价值。农业机械设备是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因此农机是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生产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科学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农民是农业机械的使用者,因此农民的素质高低也就成了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时,农业机械设备能否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也决定了其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农机的质量、性能和维修等各种因素都影响着投资者的兴趣。农业机械建立了合理的科技保障体系,就可以实现农机化技术培训和推广,并且将推广和培训的内容拓宽,以其为主线,最终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使农民能够全面了解现代农业的技术和发展方向,从而更加容易的对农机进行了解和操作。
2.3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均衡发展
农业的稳定发展为“三农”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离不开农业科研单位、农机生产销售单位的努力,农业机械化的稳定持续发展更加需要各部门的重视。目前农业机械化存在地域差异,为了消灭地域差异,应当在重点部门提高其补贴水平,逐渐消除机械化发展不平衡。整体来说,应当对我国中部、西部等经济作物机械率较低的地区加大投入,尽量减少手工种植和人工劳作,农业机械能够有效提高作物的生产率,促进农业实现增产和增收,农业机械化的优势日趋明显。
S23
A
10.14025/j.cnki.jlny.2016.23.030
邵金玲,中专学历,公主岭市农机局,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推广与农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