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西藏矿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分析

2016-03-28 18:16李国政
关键词:特殊性矿业西藏

李国政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社会科学部,四川 广汉 618307)

新时期西藏矿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分析

李国政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社会科学部,四川 广汉 618307)

西藏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对其影响较大。在新的发展环境中西藏矿业发展面临诸多特殊性,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战略地位的特殊性、区域状况的特殊性。这些特殊因素的存在使西藏自治区矿业发展道路不同于内地区域,带有明显的西藏特色。理解和把握这一特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新形势;西藏;矿业开发;特殊性

一、引言

自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从经济发展上看①,从2010年到2014年,西藏的经济总量由2010年的50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21亿元,总体增长了82%,年均增长超过10%;产业结构也趋于优化,第一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重基本稳定,基本符合世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从居民生活水平上看,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14 980元增长到2014年的22 016元,消费支出由11 028元增长到15 009元;农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4 139元增长到2014年的7 359元,消费支出由2 381元增长到4 822元。

从扶贫开发上看,西藏自治区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区域,扶贫任务极为艰巨,贫困人口基数大、贫困集中连片、局部贫困突出、贫困程度深、返贫现象普遍、相对贫困突出等问题仍然不少。近年来,西藏自治区创新扶贫开发模式,通过政策扶贫、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援藏扶贫、产业扶贫等扶贫方式,实施“强基惠民”政策,推行精准扶贫。2014年,西藏减少贫困人口13万,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19.04%下降到13.6%,贫困地区群众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1];2015年,西藏全年投入国家专项财政扶贫资金超16.7亿元,年内减贫10万人左右。整个“十二五”期间,西藏共投入国家扶贫投资74.2亿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2.95%,扶贫成效明显[2]。

从社会稳定上看,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了西藏社会的两对矛盾,即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还存在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决定了西藏工作的主题必须是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2015年8月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更加强调了西藏的稳定牵涉国家安全与长治久安,强调西藏处于反对分裂祖国斗争的第一线。要实现全国的稳定,就要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也就是说,西藏处于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前沿。

从发展动力和格局上看,“中央关心、全国支援”的对口援助依然是主要动力,近几年西藏自治区逐渐形成了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科技援藏的四大援藏工作机制,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援藏格局。除此之外,内源式发展初见成效,西藏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优势矿产业、高原特色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旅游业、建材业等在内的特色产业体系,成为西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国内宏观环境来看,新常态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重要理念,西藏的发展也需要进入新常态。西藏发展的新常态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包括边疆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全局性问题和特殊性问题。

西藏作为一个政治重要、经济落后、文化独特和生态脆弱的民族地区,一方面有着与全国发展特征相似的一般性,另一方面具有更多的特殊性。西藏矿产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被西藏自治区列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矿产资源的开发事关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可盲动和随意,需要更多地考虑到影响矿产开发的特殊因素,进而为西藏矿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依据。

二、西藏矿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分析

(一)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主体位置,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之称,不仅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还是中国乃至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器”和“调节区”,是十分脆弱的生态敏感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之后,中央政府极其关心西藏的生态保护和建设。西藏和平解放之初,中央政府就组织了“政务院西藏工作队”对西藏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和评价,20世纪末又将青藏高原冻融区列为全国八大生态建设区之一,并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条例,拒绝“三高”企业引入,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

近几年西藏开展了重点工业污染源达标治理工作,关闭了一批污染严重的“15小”“新5小”企业②。继全面禁止开采砂金资源后,从2008年1月1日起,西藏在全区范围内全面禁止开采砂铁资源。现阶段西藏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90%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达100%,较好地落实了“环保第一审批权”[3]。

除了政策上的明令外,西藏自治区还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改善生态。据统计,2013年自治区投入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资金48.2亿元,兑现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28.3亿元,造林绿化104万亩;严格环境准入,出台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环境保护考核办法,设立环境保护奖励基金7 400万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核定范围内,全区江河湖泊水质和空气质量保持优良[4]。

确保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是西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举,在发展中重保护,在保护中求发展,是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应有之义。然而西藏地区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抗干扰能力低,自我更新能力差,一旦遭到破坏就具有严重的不可逆性,相当长时间内难以恢复。因此,在矿业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严格遵守国土功能区划的开发原则,在开发前做好地质勘查,避免盲目开发;开发过程中完善开发方式,实现绿色化;开发后期做好矿区生态恢复和生态补偿工作,从而实现开发目标绿色化,开发方式绿色化,开发过程绿色化,开发结果绿色化。

(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

西藏的矿业发展在整体过程和阶段上,有着和内地不同的特殊性。造成这种特殊性的重要原因在于西藏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从历史上看,西藏长期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统治下,西藏三大领主对于新兴经济形态不但没有扶持,还极力压制,即使某些开明统治者要发展经济,开采矿产,也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从而困难重重。从地理环境看,西藏处于边陲,环境恶劣,远离内地,交通不便,导致中央政策在西藏实施具有滞后性[5]。基于同样的原因,西藏矿业发展所必须的人力资源、物资、技术等要素极其匮乏,发展成本巨大。

与内地相比,西藏矿业在开发起点、开发过程和开发程度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关于开发起点,1951年以前,西藏的矿产资源进行过一些零星的开发,这都是在少数开明的执政者(如张荫棠、联豫、土登嘉措)的领导下进行的,远未形成系统发展。1951年之后,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的矿产资源进行系统勘查。1951年,郭沫若组织中央文委西藏科学工作综合考察队进藏考察。1955年,燃料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水利部等部门组成的勘察队进藏探查。1956年,由化学工业部、四川化工工程公司、西藏地质局三家单位联合建设班戈湖硼砂厂,西藏的矿业开始得到明显发展。而内地的矿业开发显然早于西藏,新中国建立后,出于工业化需要,内地矿业得到了大规模的系统开发。

就开发过程看,在“追赶内地”思想的引导下,西藏矿业在民主改革到改革开放这段时间得到了比较大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矿产勘查和开采,上马了不少项目,但经济效益差,管理水平低下,技术落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③。因此,在1980年西藏开始改革之后,许多矿产企业经受不住市场经济的冲击,面临着“关停并转”的局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中央政府对西藏援助的加强,以及21世纪初“中国特色、西藏特点”道路的提出,西藏的矿业逐渐走上了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与内地相比,经历了更加曲折的发展过程。

就开发程度看,西藏明显低于内地。受生态环境的约束,西藏矿业的开发程度明显低于内地,中央第五次和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都强调了西藏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因此,西藏的矿业开发是局部性的,大规模开发西藏矿产资源,至少在当前似乎难以实现。

(三)战略地位的特殊性

从地缘政治和边疆安全来看,西藏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西藏虽然地处边疆,但却是中国政治利益的核心所在,正如江泽民在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西藏的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西藏的稳定,涉及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国家的发展;西藏的安全,涉及国家的安全,重视西藏工作,实际上就是重视全局工作;支持西藏工作,实际上就是支持全局工作”[6]。

近年来,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美国加强了对中国战略空间的挤压,中国的周边局势不容乐观,国际反华势力及其支持下的民族分裂势力不断加紧对中国民族地区的渗透、干扰、破坏。在西藏,仍然存在着各族人民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特殊矛盾,达赖集团经常鼓吹“藏区发展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中国政府掠夺性地开发藏地资源”之类的言论,攻击中央政府的西藏政策,从而吸引国际社会的眼球,博得同情。大规模地开发西藏矿产资源,必然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甚至非议,在开发时机、开发方式和开发程度上必须予以足够的考虑。

从地缘经济来看,历史与现实中,西藏自治区与南亚诸国都有着紧密的经贸联系,是中国与南亚交往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南亚大通道和环喜马拉雅经济带建设,促进西藏与南亚各国的经贸、旅游与文化等多方面联系,对于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④。因此,西藏发展优势矿产业,并进一步对其加工和出口,对西藏与南亚地区的经济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四)区域状况的特殊性

1.经济落后,需要开矿

西藏是典型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低于内地,无论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还是人均收入与支出,西藏都与全国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

以2014年为例,西藏经济总量仅约占全国的0.1%,公共财政收入也仅约占全国的0.2%;2014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20 167元,西藏这一数字为10 730元,约占53%,全国人均消费支出14 491元,西藏为7 317元,约占50%,两项数据都居全国末位。再以西部地区为例,2014年西部地区农村人均纯收入8 295元,西藏这一数据为7 359元,同年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4 391元,西藏为22 016元,二者均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目前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依然是对口援藏,但西藏经济的内生型发展方式不可忽视,优势特色产业对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和内地相比,对西藏发展有利的项目尤其是优质项目还是太少,很多项目上马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无论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都不高。

西藏矿产资源丰富,矿产业作为西藏的优势产业,对于改变西藏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具有极大的价值,但这需要一种新的理念来指导。

“精准开发”和“参与式开发”,既是资源开发的新理念,也是一种新要求,更是一种新机制。精准开发,既要求在开发对象上精准,也要求开发方式上精准;参与式开发,是要让矿区农牧民主动参与开发项目的论证、开发方式的选择、开发效益的共享,调动农牧民参与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政府和企业的单向决策式开发模式。

西藏要想实现现代化,摆脱落后局面,离不开矿业发展。因此,未来西藏矿产资源不是要不要开发的问题,而是怎样开发的问题,怎样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

2.传统文化,淡化开矿

然而,西藏传统的文化观念对于经济发展比较淡漠,相当部分的农牧民对于现代化认识不深,更有一些思想保守的人认为开发矿产资源会破坏环境甚至触怒神灵[7]。基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考虑,学术界对于西藏矿业开发也存有争论,有学者指出,西藏经济“不发展便是发展”,就是指生态环境对于西藏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西藏开发矿产不同于内地,一是开发成本高,二是开发面临的制约因素多,三是受到的关注更大。

三、结语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为全国的一个行政区域,西藏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同全国发展一致的一般性,但作为一个政治上、生态上、文化上、战略上都有着特殊地位的地理单元,经济发展模式必然又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一般性与特殊性是西藏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逻辑。

当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家的新常态发展必然要求西藏的发展也进入新常态。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指导方针,将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生态环境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将西藏建成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明确将西藏的矿业开发放到国家和西藏工作的大局中统筹考虑。但西藏矿产资源开发又面临着多种特殊性,包括特殊的生态环境、特殊的发展阶段、特殊的战略地位、特殊的区域状况,不能够大规模即时开发,在某种程度上,西藏的矿产资源存在着“开发悖论”,这是西藏特殊矿业开发道路的重要特征,也是西藏特殊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

西藏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将优势资源转化为特色产品、特色产业乃至特色发展能力。实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必然要求西藏的矿产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形成持续健康的矿业发展能力,这一能力的形成必须在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和规制下,结合西藏生态环境重要且脆弱这一特征进行。因此,西藏的矿业开发道路必定是一条不同于内地的特殊发展道路,准确理解和分析这一特殊道路,对于构建“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道路,提升西藏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注释:

① 文中数据若无特别说明,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

② “15小”企业是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明令取缔关停的小造纸、小制革、土选金等十五种重污染的小企业。“新5小”企业是指国家经贸委、国家发改委限期淘汰和关闭的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产品质量低劣的小火电厂、小玻璃厂、小水泥厂、小炼油厂、小钢铁厂。

③ 例如在“填空白”和“无米之炊”运动中,向阳煤矿投资478万元,最终却未挖出煤来。见李竹青编《西藏经济的发展与对策》(北京:民族出版社,1990:137)。

④ 当前西藏积极融入南亚经济圈的愿望非常强烈,2015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边境贸易商会成立,是西藏与南亚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重要体现。

[1] 尕玛多吉.西藏“精准扶贫”四年50万人脱贫[N].光明日报,2015-02-01(2).

[2] 扎西.西藏年内预计减贫 10万人[N].人民日报,2015-11-28(3).

[3] 王莉.跨越50年:西藏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成就[N].西藏日报,2015-08-15(1).

[4] 达穷,华旦尼玛.西藏:宁可经济发展慢一点也绝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EB/OL].[2015-09-23].http:// www.chinadaily.com.cn/dfpd/xz/bw zg/2014-01/02/ content_17212500.htm.

[5] 李国政.西藏现代工业发展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26.

[6] 江泽民.西藏工作要抓好稳定和发展两件大事[M]//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0.

[7] 次央.浅谈十三世达赖的新政措施[J].西藏研究,1986(3):32-36.

责任编辑:吴 强

Analysis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ibetan M ining Development Road under New Period

LIGuozhe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Civial Aviation Flight University of China,Guanghan Sichuan 618307,China)

Tibet has entered a new form of development;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new type industrialization have great influence on it in the new period.Tibetmining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s facingmany special factors,including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strategic position,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regional situation.These particularities case Tibetan mining development road is different from the Mainland’s and make itwith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So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the characteristic has th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new situation;Tibet;Tibetanmining exploit;particularity

F427.8

A

1673-8004(2016)03-0134-05

2015-11-03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工业化背景下西藏特色矿业开发道路研究”(项目号:15CMZ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国政(1981— ),男,河南卫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特殊性矿业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中医治疗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女性冠心病诊断与防治的特殊性
我国近代农业机械化的特殊性
欢迎订阅《矿业安全与环保》
《矿业安全与环保》征稿简则
神奇瑰丽的西藏
全球矿业或将开启新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