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GIS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研究
——以滁州学院为例

2016-03-28 16:22:54谷家川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滁州应用型技能

赵 来,谷家川,江 月,王 燕,孙 磊

应用型本科GIS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研究
——以滁州学院为例

赵 来,谷家川,江 月,王 燕,孙 磊

(滁州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将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培养贯穿在人才培养过程始终。以滁州学院G IS专业为例,在阐释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路径,为应用型本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应用型本科;G IS专业;可雇佣性;培养

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大学生的可雇佣性直接反映了市场需求状况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可雇佣性,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亟需解决的课题。

滁州学院于2014年成为“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该校的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具有示范性效应。以滁州学院GIS专业为例,分析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路径,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提供参考。

一、国内外大学生可雇佣性研究进展

国外对可雇佣性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90年代,学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对可雇佣性做出了不用的解释。主要有:奥佛顿认为,可雇佣性不是一种特定的工作能力,而是在横向上与所有行业相关,在纵向上与所有职位相关的能力[1]。加拿大会议委员会把可雇佣性定义为“个体为满足雇主和客户不断变化的要求,从而实现自己在劳动市场的抱负和潜能而应具备的品质和能力”[2]。哈韦认为可雇佣性是被雇佣者具有并在劳动力市场上展示的,雇主所需和被认为有吸引力的技能总和,这些技能应该是让雇佣者相信他们在将来的岗位中能有效工作的行为特征[3]。希拉吉和波拉德则将可雇佣性定义为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必要时获取新的就业所需要的能力[4]。从以上这些机构和学者对可雇佣性的定义可以看出,尽管各自的界定不同,但也有基本的共识,即可雇佣性是成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品质等因素的集合。

国内关于可雇佣性的研究不多,最早提出可雇佣性的是谢晋宇教授,他在《论离校学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技能》中指出了研究可雇佣性的四个视角,即:将可雇佣性与离校学生的工作能力相联系,与离校学生得到岗位(任何岗位)的能力相联系;将可雇佣性看成是准备进入工作的相关因素,或者是获得某种岗位的相关因素;将可雇佣性看成是应聘者所具有的潜在或必要的特点,得到就业机会就证明应聘者拥有这些特点;将可雇佣性看成是一个与个人特点相关的绝对维度,但同时也将可雇佣性看成是与劳动力市场状况相关的相对维度,也就是说,可雇佣性的高低除了取决于个人之外,还和劳动力市场的状况相关[5]。

国内学者还对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缺失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生成机理、开发、培养途径进行了研究[6-10]。但针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研究较为鲜见。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征及大学生可雇佣性内涵

[1]Overtan,C.EmployabilitySkills:AnUpdate[EB/OL].2016-05-14:http://www.cete.org/acve/docgen.asp?tbl=digests&ID= 105.

平台所采用的安川SGDV伺服器可以通过配套软件读出电机的实时转速与转矩数据,采样时间间隔为0.001 s,将采样转速与转矩对应的电流值代入式(8)和式(9)计算能耗值,然后根据计算值做插值,可得电机输入电能趋势如图6所示;用实验数据验证表示机械功的式(10),结果如图7所示。从图6和图7中可以看出,以两种能量参数为指标的轨迹优化结果相同。根据实验值所得能耗趋势图可以看出轨迹能耗变化趋势与仿真图一致,则可以确定轨迹的最优参数。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征

2014年4月25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驻马店国际论坛上的讲话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也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结合国内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研究,我们不难得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是本科层次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面向是基层一线的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

第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要突出“应用型”,学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二)将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融入课程设置

第四,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以“理工科”为主。

深化南水北调受水区水价改革需积极稳妥地调整受水区水价构成及标准。水价调整涉及政府、供水企业及用水户三方利益。在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应综合考虑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用水户承受能力,分步实施水价改革。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可雇佣性内涵

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是动态持续发展的,是以学习能力为发展基础的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综合能力。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可雇佣性是通过在校期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被雇佣的“潜能”,这种“潜能”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特征,包涵个人特性品质、职业岗位技能、岗位胜任能力。个人特性品质包括:自我意识、适应性、抗压力、自信、乐观、积极等;职业岗位技能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实践和创新能力等;岗位胜任能力包括:交流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

三、滁州学院GIS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路径

(三)将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植入专业实践

(一)将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从2009年开始对人才培养方案[11](以下简称方案)进行了6次修订和完善,在此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逐渐明晰,即通过“专业-行业-职业”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具备GIS应用服务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2014版方案依托行业产业,分析了GIS专业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及主要职业岗位所必备的关键能力,明确了GIS专业大学生可雇佣性构成要素,形成了以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

[3]Harvey,Lee.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2),7:97~109.

第三,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也就是要符合市场需求;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将GIS专业与主要职业岗位进行关联,根据主要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设置支撑课程。目前GIS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包括三个模块,分别是通识能力素质模块、专业能力素质模块和综合能力素质模块。通识素质模块的课程主要是为学生奠定宽口径厚基础的学术背景后再提供专业技能学习来促进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或学业深造提供扎实的基础;专业能力素质模块的课程是培养GIS专业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所必备的关键能力素质,主要有GIS开发工程师和GIS应用服务工程师两个方向;综合能力素质模块的课程包括基础性实践、提高性实践和拓展性实践三部分,主要依托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可雇佣性技能。

滁州学院GIS专业从2004年招收地理信息系统(2012年更名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学生,目前已有8届毕业生,在校生548人。滁州学院GIS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大学生可雇佣性人才培养体系。

在专业实践设计上,与2009版方案相比,2014版方案压缩了课堂理论教学的学分比例,提高了课外实习实训的学分比例,从23.2%提高到28.1%。目前已经形成以“专业认知实习——赴企业小学期实习——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计算机地图编绘技能训练——空间数据库技能训练——GIS软件开发技能训练/数字地形分析技能训练(选修)——毕业实习(生产实践)为核心的专业实践模式,强化GIS操作技能、野外实践、生产实践等专业实践技能。

现在,国家老龄化研究所将担负起责任,研究团体也不能浪费这笔资金。根据国家计划,NIH每3年会召开一次会议指导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工作,并瞄准最有希望的研究方向。目前,大约有140项治疗试验和预防试验正在进行之中,研究人员正在对药物和锻炼等预防性干预措施进行试验。这笔资金支持了一个致力于新型老鼠研究的联盟,这种老鼠经过基因工程模拟了阿尔茨海默病常见的晚期情形。其他的资金用于基因编辑技术研究,通过编辑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基因来模拟这种病,这种风险基因源自干细胞中的神经细胞。

在校企合作上,GIS专业与南京国图信息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基地的生产管理完全按照企业真实场景进行。学生实行八小时制,在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承接的各类项目,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让学生提前接触职场环境,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

(四)将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嵌入第二课堂

在第二堂课开展上,以大学生GIS技能大赛为依托,形成了”赛前动员——竞赛辅导——模拟竞赛——赛后总结“为主线的”以赛促学“模式。大学生GIS技能竞赛分为制图组、遥感组、三维组、软件开发组,学生可以根据学习进度和自身专业水平选择合适的竞赛组别自行组队参赛,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大赛的前期组织工作由学生专业社团——GIS爱好者协会完成。赛前培训由GIS专业遴选骨干教师组织开展。培训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项目、历年的竞赛作品及GIS应用的社会热点进行专题培训。精心的组织,高效的培训,科学的安排让GIS专业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参加竞赛活动的过程中,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阐释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分析处理数据信息和选择不同观点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

四、结论

大学生可雇佣性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分析”专业—行业—职业“的联动关系,将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融入课程设置,植入专业实践,嵌入第二课堂等各项育人环节。要在深刻理解大学生可雇佣性内涵的基础上,深挖自身特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办学经验,构建起独具特色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体系,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建的地方高校和近年来由高等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高校都应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

对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一课,笔者基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设计上新颖大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家乡资源——黄瓜山梨的繁殖方式为导入,以召开“科技博览会”为框架,将四项会议议程与教学层次进行融合,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推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和树立。

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流动相A为0.2%甲酸水,B为甲醇;梯度洗脱(0~2 min,10%B;2~10 min,10%~25%B;10~12 min,25%B;12~18 min,25% ~ 33%B;18~19 min,33%B;19~38 min,33%~70%B;38~41 min,70%~100%B);体积流量0.3 mL/min;检测波长330 nm;柱温26 ℃;进样量2 μL;洗脱41 min。

[2]Conferenee Board of Canada,Employability Skills 2000+ [EB],Canada,2005.Http://www.eonfereneeboard.ea/topics/ edueation/learning-tools/employability-skills.aspx.(aeessed June 2009).

一六钨矿床的辉钼矿铼-锇模式年龄为(155.6±2.1)Ma,梅子冲矿区毒砂、辉钼矿Re-Os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其模式年龄为155.8~160.9Ma。说明一六钨矿、梅子冲银铅锌矿与宝山岩体为同期形成的,即宝山岩体的形成,为矿床的形成带来了成矿物质、流体和热量等。

(7)由于进入烟气管的烟气温度相对低,而烟气管道又比较长,约64 m,矿温又不高,外排锅炉气的温度也低,因此热能利用率较高;

注2 (1)比较上节的投影测量所涉及的矩阵U1和本节中的正定算子值测量算子Oj,前者8×8方正,而后者为4×4方正,这大大降低了矩阵的阶数,从而减少实验实现的难度。

[4]Hillage,J.,Pollard,E.Employability:DevelopingaFramework for Policy Analysis[EB/OL].2016-05-15.http:// www.employment-studies.co.uk/summary/summary.php?id=emplblty.

[5]谢国晋,宋国学.论离校学生的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性技能[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85-91.

由定理1可以证明问题(2.1)等价于下面的式子,由此可作 Mann 迭代序列[4,6]构造问题(2.1)的算法。

[6]文少保.我国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策略研究[C].2005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议论文:675-684.

慕课指的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该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由于教师受传统理念影响,使得该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7]张进.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7,(12):37-41.

[8]邹小玲.可雇佣性内涵及其动态研究模型解[J].统计与决策,2013,(06):44-47.

[9]袁庆宏.基于职业生涯成功的大学生可雇佣性养成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55-57.

[10]汪霞,崔映芬.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将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融入课程[J].比较教育研究,2009,(06):31-35.

[11]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人才培养方案[EB/OL].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网,2016-05-15:http://www.gov. cn/banshi/2005-05/25/content_937.htm.

G640

A

1671-5993(2016)02-0017-03

2016-03-25

2016年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可雇佣性协同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676);滁州学院2015年校级教研项目:“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GIS专业为例”(项目编号:2015jyy016)。

赵来(1979-),男,安徽全椒人,理学硕士,滁州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滁州应用型技能
高级技能
《滁州西涧》(草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拼技能,享丰收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阳光(2016年11期)2016-11-03 17:18:48